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基于什么算法的?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思科专有路由协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同机种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路由器的实用性和 IGRP 的强大功能性,使得众多小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了 RIP。早在上世纪90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IGRP 是一种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内部网关协议(IGP)。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数学上的距离标准计算路径大小,该标准就是距离向量。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相对,这主要在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标准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3倍(即标准低3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3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IGRP度量标准的计算公式如下:度量标准=[K1*带宽+(K2*带宽)/(256-负载)+K3*延迟]*[K5/(可靠性+K4)],默认的常数值是K1=K3=1,K2=K4=K5=0。因此,IGRP的度量标准计算简化为:度量标准=带宽+延迟。IGRP使用复合度量值,在选择到目的地的路径方面,这种度量值比RIP单一度量值“跳数”更精确,度量值最小的路由为最佳路由。IGRP度量值中包含以下分量:带宽:路径中的最低带宽;延迟:路径上的累积接口延迟;可靠性:信源和目的地之间的链路上的负载,单位为bit/s(比特每秒);MTU:路径上的最大传输单元。补充内容有关命令任务 命令指定使用RIP协议 router igrp autonomous-system1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注:1、autonomous-system可以随意建立,并非实际意义上的autonomous-system,但运行IGRP的路由器要想交换路由更新信息其autonomous-system需相同。cisco最新产品及IOS停止了对IGRP的支持 仅支持新的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EIGRP和IGRP为cisco专有协议 但部分华为设备也支持此两种协议 发布路由更新信息的周期是90秒

常用路由协议有哪些
一般路由器支持多种 等。这些路由选择协议可分为有路由选择协议,例如静态路由、RIP类路由选择协议和无类路由选择协议、IGRP、RIPv2、EIGRP、OSPF和BGP等。---- 1.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一般把路由信息协议由选择协议中,只在路由器之间各路由器通过下面2种方法判定(RIP)和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I传送路由和它的度量值,对每个转发目的地网络掩码。GRP)等称为有类路由协议。在有类路报文,路由器从报文中取出目的地址,---- (1)如果有一个接口连到目的地网络,须相同。则使用此接口的网络掩码。隶属网络的所有子网的大小必---- (2)否则,使用对应目的地址类的网络网络使用24位掩码。掩码。A类网络使用8位掩码,B类网络使用16位掩码,C类---- 根据设置掩码的规则,转发报文。因为路由选择基于端网络使用的掩码,从而决定目,除去目的地址中的“局部操纵”位IP地址类(有A类、B类、C类和D类等的地的网络地址,故此类路由选择协,在路由选择表中查寻产生的网络地址4类)或与之相连的网络接口来决定远议被称为有类路由选择协议。---- 2.无类路由选择协议---- RIPv2、EIGRP、OSPF和BGP等是一些比较与路径一起广播出去,这时网络掩码也称为前缀屏为255.255.255.0,可标识为192.168.1.0/24。由址类型和缺省掩码,这就是无类地址及无类路由选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们在路由更新过程中,将网络掩码蔽或前缀。例如,如果C类IP地址192.168.1.0的网络掩码于在路由器之间传送掩码(前缀),因而没有必要判断地择,也是目前Internet上所基于的路由选择协议。---- 在无类路由中,IP地都由前缀来决定用于网络标识的码对。通过使用无类路由,用户外,新的IP编址标准IPv6也使用的是,通过使用无类路由协议,网化。址之间不再有类型差别,如A类地址位数,IP地址不再归属于某一个类,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IP地址空间无类路由协议,通过使用无类路由,用户在子网化时非常方便,尤其是可、B类地址或C类地址等之分,所有地址取而代之的是将它们看作一个地址和掩,从而避免浪费宝贵的IP地址资源。另有助于向下一代IP协议过渡。更为重要 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进行子

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分类::对于路由器协议这个名词,可能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特别目前网络发展的很快,Internet路由器协议也在不断的完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功能。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交换网络的迅猛发展,其中Internet是最大的受益者。 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技术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决定转发的办法可以是人为指定,但人为指定工作量大,而且不能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动态路由器协议应运而生,通过传播、分析、计算、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和负载分担等功能。RIP、OSPF和BGP协议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器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器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器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RIP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器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器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优先”的缩写。“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器协议而言,而正是因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器协议。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器协议,适合于单一的ISP(自治系统)使用。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跑单一的路由器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器协议BGP。BGP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BGP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等的路由发送到对方。全局范围的、广泛的Internet是BGP处理多个ISP间的路由的实例。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带来的副作用是Internet的路由爆炸,现在Internet网的路由大概是60000条,这还是经过“聚合”后的数字。配置BGP需要对用户需求、网络现状和BGP协议非常了解,还有——需要非常小心,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一旦出错,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很大!为适应Internet网络一对多的多点传送应用如天气预报、网络会议等,出现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多播(multicast)。多播适合于一到多的传输环境,同时也可适用多到多、多到一的情况。多播转发主要由路由器决定,路由器通过两种方式决定所谓的下游:决定是否有主机(用户)的下游,通过Multicastclient(IGMP)协议;决定是否有间接用户,即通过“下游”路由器带的组员,由下游路由器通过多播路由器协议的报文通告,路由器决定是否往该下游转发数据。 可以看到,第二种方式中多播路由器协议的应用是大规模网络多播转发的关键。多播路由器协议应该至少能正确通告组员信息,并能形成全局统一的路由拓扑。密集模式适用于小型网络,其假设是全网有非常“密集”的组员存在,采用广播+剪枝的工作策略。其默认假设是向所有的下游转发数据,当收到某下游发来的明确的剪枝信息后,才把该接口从下游列表中除去。一般说来,转发路径应该是以“源”为根、组员为枝叶的一棵树。密集模式的路由器协议包括DVMRP、MOSPF和PIMDM。稀疏模式是Internet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情形。毕竟,针对Internet网,现在任何一次多播应用都不会有1%以上的机器需要接收。稀疏模式默认所有机器都不需要收多播包,只有明确指定需要的才予以转发,这确实能适用于“稀疏”的考虑。现在所有稀疏模式协议的主要转发思路是所有同类报文按相同的路径转发,即先发送到一个汇聚点(或称为核),再沿以汇聚点为根的组员为枝叶的共享树转发。稀疏方式的路由器协议包括PIMSM和CBT。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路由器协议支持着IP,支持着Internet。没有路由器协议,Internet将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方便快捷。而多播则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将成为引导Internet未来的主力。 比较::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2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3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1. 距离向量(DV)协议 距离向量指协议使用跳数或向量来确定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距离。不考虑每跳链路的速率。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使用正常的邻居关系,用两种方法获知拓扑的改变和路由的超时:· 当路由器不能直接从连接的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时;· 当路由器从邻居收到一个更新,通知它网络的某个地方拓扑发生了变化。在小型网络中(少于100个路由器,或需要更少的路由更新和计算环境),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运行得相当好。当小型网络扩展到大型网络时,该算法计算新路由的收敛速度极慢,而且在它计算的过程中,网络处于一种过渡状态,极可能发生循环并造成暂时的拥塞。再者,当网络底层链路技术多种多样,带宽各不相同时,距离向量算法对此视而不见。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这种特性不仅造成了网络收敛的延时,而且消耗了带宽。随着路由表的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CPU资源,并消耗了内存。2. 链路状态(LS)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跳数的限制,使用“图形理论”算法或最短路径优先算法。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更短的收敛时间、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直接相连的路由之间维护正常的邻居关系。这允许路由更快收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会话期间通过交换Hello包(也叫链路状态信息)创建对等关系,这种关系加速了路由的收敛。不像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更新时发送整个路由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广播更新的或改变的网络拓扑,这使得更新信息更小,节省了带宽和CPU利用率。另外,如果网络不发生变化,更新包只在特定的时间内发出(通常为30min到2h)。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比较4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4.1 RIPRIP(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当使用RIP时,一台Cisco路由器可以与其他厂商的路由器连接。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RIPv1是族类路由(Classful Routing)协议,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码信息,所以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RIPv2可发送子网掩码信息,是非族类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协议,支持VLSM。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 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 配置简单; · 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 需消耗广域网带宽;· 需消耗CPU、内存资源。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4.2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是Cisco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是一种动态的、长跨度(最大可支持255跳)的路由协议,使用度量(向量)来确定到达一个网络的最佳路由,由延时、带宽、可靠性和负载等来计算最优路由,它在同个自治系统内具有高跨度,适合复杂的网络。Cisco IOS允许路由器管理员对IGRP的网络带宽、延时、可靠性和负载进行权重设置,以影响度量的计算。像RIP一样,IGRP使用UDP发送路由表项。每个路由器每隔9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270s内没有收到某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630s内仍未收到应答,则IGRP进程将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与RIP相比,IGRP的收敛时间更长,但传输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减少,此外,IGRP的分组格式中无空白字节,从而提高了IGRP的报文效率。但IGRP为Cisco公司专有,仅限于Cisco产品。4.3 EIGRP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需求的增长,原来的IGRP已显得力不从心,于是,Cisco公司又开发了增强的IGRP,即EIGRP。EIGRP使用与IGRP相同的路由算法,但它集成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长处,同时加入散播更新算法(DUAL)。EIGRP具有如下特点:· 快速收敛。快速收敛是因为使用了散播更新算法,通过在路由表中备份路由而实现,也就是到达目的网络的最小开销和次最小开销(也叫适宜后继,feasible successor)路由都被保存在路由表中,当最小开销的路由不可用时,快速切换到次最小开销路由上,从而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 减少了带宽的消耗。EIGRP不像RIP和IGRP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次路由信息,它仅当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状态改变或路由的度量发生变化时,才向邻接的EIGRP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因此,其更新路由所需的带宽比RIP和EIGRP小得多——这种方式叫触发式(triggered)。· 增大网络规模。对于RIP,其网络最大只能是15跳(hop),而EIGRP最大可支持255跳(hop)。· 减少路由器CPU的利用。路由更新仅被发送到需要知道状态改变的邻接路由器,由于使用了增量更新,EIGRP比IGRP使用更少的CPU。·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IGRP和EIGRP可自动移植。IGRP路由可自动重新分发到EIGRP中,EIGRP也可将路由自动重新分发到IGRP中。如果愿意,也可以关掉路由的重分发。· EIGRP支持三种可路由的协议(IP、IPX、AppleTalk)。· 支持非等值路径的负载均衡。· 因EIGI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专用协议,因此,当Cisco设备和其他厂商的设备互联时,不能使用EIGRP4.4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一种为IP网络开发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由IETF开发并推荐使用。OSPF协议由三个子协议组成:Hello协议、交换协议和扩散协议。其中Hello协议负责检查链路是否可用,并完成指定路由器及备份指定路由器;交换协议完成“主”、“从”路由器的指定并交换各自的路由数据库信息;扩散协议完成各路由器中路由数据库的同步维护。OSPF协议具有以下优点:· OSPF能够在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内表示整个网络,这极大地减少了收敛时间,并且支持大型异构网络的互联,提供了一个异构网络间通过同一种协议交换网络信息的途径,并且不容易出现错误的路由信息。· OSPF支持通往相同目的的多重路径。· OSPF使用路由标签区分不同的外部路由。· OSPF支持路由验证,只有互相通过路由验证的路由器之间才能交换路由信息;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区域定义不同的验证方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OSPF支持费用相同的多条链路上的负载均衡。· OSPF是一个非族类路由协议,路由信息不受跳数的限制,减少了因分级路由带来的子网分离问题。· OSPF支持VLSM和非族类路由查表,有利于网络地址的有效管理。· OSPF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4.5 BGPBGP用于连接Internet。BGPv4是一种外部的路由协议。可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在BGP网络中,可以将一个网络分成多个自治系统。自治系统间使用eBGP广播路由,自治系统内使用iBGP在自己的网络内广播路由。Internet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商业网络组成。每个企业网络或ISP必须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号(ASN)。这些自治系统号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分配。共有65535个可用的自治系统号,其中65512~65535为私用保留。当共享路由信息时,这个号码也允许以层的方式进行维护。BGP使用可靠的会话管理,TCP中的179端口用于触发Update和Keepalive信息到它的邻居,以传播和更新BGP路由表。在BGP网络中,自治系统有: 1. Stub AS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网络。2. 转接AS(Transit AS)当数据从一个AS到另一个AS时,必须经过Transit AS。如果企业网络有多个AS,则在企业网络中可设置Transit AS。IGP和BGP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的附加信息的总数不同。IGP使用的路由更新包比BGP使用的路由更新包更小(因此BGP承载更多的路由属性)。BGP可在给定的路由上附上很多属性。当运行BGP的两个路由器开始通信以交换动态路由信息时,使用TCP端口179,他们依赖于面向连接的通信(会话)。BGP必须依靠面向连接的TCP会话以提供连接状态。因为BGP不能使用Keepalive信息(但在普通头上存放有Keepalive信息,以允许路由器校验会话是否Active)。标准的Keepalive是在电路上从一个路由器送往另一个路由器的信息,而不使用TCP会话。路由器使用电路上的这些信号来校验电路没有错误或没有发现电路。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BGP:· 当你需要从一个AS发送流量到另一个AS时;· 当流出网络的数据流必须手工维护时;· 当你连接两个或多个ISP、NAP(网络访问点)和交换点时。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使用BGP· 如果你的路由器不支持BGP所需的大型路由表时;· 当Internet只有一个连接时,使用默认路由;· 当你的网络没有足够的带宽来传送所需的数据时(包括BGP路由表)。
路由器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器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器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hilink是什么
HiLink 是华为优化家庭组网和解决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的专有解决方案,以支持 HiLink 智联协议的华为/荣耀路由器为中心,构建智能家庭网络。使用上,需注意下了两点:1、主路由必须是路由模式。2、建议将副路由放在主路由信号强度-45dBm以内进行组网配置;组网成功后,建议放置在主路由信号强度-70dBm以内使用。发生实例当前智能家居领域,各品牌厂家之间,就像各省的方言一样,不能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个孤岛,这和给消费者提供更美好生活本质背离。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就是为了让接入该平台的各智能终端之间“讲普通话”, 从而可以联动并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生活体验。对消费者,支持HUAWEI HiLink的终端之间,可以实现自动发现、一键连接,无需繁琐的配置和输入密码。在HUAWEI HiLink智能终端网络中,配置修改可以在终端间自动同步,实现智能配置学习,不用手动修改费时费力。支持HUAWEI HiLink开放协议的终端,可以通过智能网关、智能家居云,通过APP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对行业,华为通过提供开放的SDK,并建设开发者社区为开发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开发者从开发环境搭建到集成、测试、提供一站式的开发服务。华为通过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将和所有智能硬件厂家一起,形成开放、互通、共建的智能家居生态。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HUAWEI HiLink
HiLink 是华为优化家庭组网和解决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的专有解决方案,以支持 HiLink 智联协议的华为/荣耀路由器为中心,构建智能家庭网络。使用上,需注意下了两点:1、主路由必须是路由模式。2、建议将副路由放在主路由信号强度-45dBm以内进行组网配置;组网成功后,建议放置在主路由信号强度-70dBm以内使用。扩展资料:在HiLink智联网络中的所有智能家居产品,其组网配置可以由路由器统一管理。仅需修改母路由的配置,就能同步修改所有 HiLink 智联设备配置。真正做到“一处修改,全家同步”。在HiLink智联网络内,所有设备的Wi-Fi名称、Wi-Fi密码自动与路由器保持一致。当客户的上网设备在这个HiLink智联网络中移动时,热点自动切换、无缝漫游,信号覆盖更广,保证您视频、语音、数据业务的流畅体验。参考资料来源:华为官网-什么是 HiLink 智联
HUAWEI HiLink,是华为开发的智能家居开放互联平台,目的解决各智能终端之间互联互动问题。平台功能主要包含智能连接、智能联动两部分。
link 英 [lɪŋk]美 [lɪŋk]n. [计] 链环,环节;联系,关系vt. 连接,连结;联合,结合vi. 连接起来;联系在一起;将人或物连接或联系起来 n. (Link)人名;(英、德、塞、捷、匈、瑞典)林克

思科路由交换的协议有哪些
1 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全称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是基于D-V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通过和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路由器。特点如下:(1)在IGRP中,Metric 是由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接口带宽(BANDWIDTH)。接口负载率(LOAD)、接口延迟(DELAY)和接口传输的可信度(Reliability)等参考值,通过一个合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综合值。(2)采用触发刷新、路由保持、水平分割、毒性逆转等机制。它属于内部路由网关协议。本身定位于中小型网络的路由发布和学习,定位于RIP和EIGRP之间。2 EIGRP(增强型IGRP)它仍然使用D-V算法,但它的收敛特性和*作效率比IGRP都有显著的提高。特点如下:(1)快速收敛、无环路------收到的路由信息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进行处理、生成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最短最由信息。(2)部分更新------仅在路由发生变化时,领居路由器之间才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并且只交换发生变化了的信息(3)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4)任意路由聚合(5)适合更大范围的网络3 快照(snapshot)是为了克服采用D-V算法的协议应周期转发带来的带宽占用和开销问题所采取改进措施。当接口能使快照功能后,将按一定周期划分两个阶段:激活期和静止期,路由交换仅在激活期进行。在整个激活期内路由器之间进行正常的路由交换。在激活期结束时,路由器将所有路由以快照进行保存,这些路由项在随后的整个静止期内都不会更新。而在静止期结束时,另一个激活期又将开始,新的报文交换重新开始。该特性主要应用于各种中低路由的拨号应用中。4 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 热备份路由器协议)目的是利用备份机制提高路由器与外界连接的可靠性。它只是在路由器上运行,对于使用路由器的设备是透明的。实现方法是由多台路由器组成备份组(Standby Group).从主机看来这个备份组就是一台虚拟的路由器。有自己的虚拟IP地址和MAC地址。主机作用这台虚拟路由器作为网关。在备份组内总有一台路由器是活动路由器(处于Active状态),它完成虚拟路由器的工作,如负责转发主机送给虚拟路由器的数据包-,其他的路由器作为备份路由器(处于Standby状态),当活动路由器出现故障时,会有一以备份路由器变为活动路由,这样主机仍然可以正常地使用虚拟路由器,不间断地与外界保持通信。国家标准中规定的VRRP协议可以完全替代HSRP协议。5. DLSW+(用来解决SNA网络跨ip网传输的协议)DLSw上用来解决SNA网络跨IP网传输的协议。目前有标准FRC1795和RFC2166。DLSw+是Cisco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推出的自己的DLSw协议,部分兼容RFC标准,又增加了许多其他的功能。主要用在金融等以IBM大型机为核心的SNA网络网络环境中,实现SNA跨IP传输。6. FR、X.25的Cisco封装FR.X.25协议的CISCO帧格式是Cisco 公司根据标准的FR协议和X.25协议提出的Cisco私有帧方式,用于Cisco自己设备之间的FR、X.25协议的互联互通。7. Cisco HDLC(链路层协议)8. Tacacs+(主要用于接入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计费)9.Wccp (Web Cac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路由器与网络缓存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10. DPT (Dynamic Packet Transport 动态包传输)11. VTP(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路由器VLAN管理协议)12.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13.其它“私有协议”和技术 ISL 、NBAR、DWRED、DCBWFQ等
1.IGR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思科专有路由协议。 2.EIGRP Cisco的私有路由协议,它综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2者的优点,3.ISL & DISL:思科交换链路内协议和动态 ISL 协议(ISL & DISL:Cisco Inter-Switch Link Protocol and Dynamic ISL Protocol)交换链路内协议(ISL),是思科私有协议,主要用于维护交换机和路由器间的通信流量等 VLAN 信息。4.CDP:思科发现协议(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思科发现协议 CDP 基本上是用来获取相邻设备的协议地址以及发现这些设备的平台5、端口聚集协议(PAgP)帮助在快速以太通道链接中联系自动生成。PAgP 分组为了商议一个通道的形成在快速以太通道可能的端口发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欢迎追问骚扰。
路由协议:RIP,OSPF,EIGRP,ISIS,BGP 都是用于计算路由,独立使用,使用的网络环境不同,RIP用于小型网络,EIGRP和OSPF用于中型网络,但EIGRP为思科私有,逐渐被OSPF替代,ISIS和BGP用于大型网络,一般在运营商核心才使用。 二层协议:STP或PVST用于避免二层环路,VTP用于vlan的控制其他:HSRP或VRRP用于网关的备份,CDP用于思科邻居的发现,NTP时间同步的协议 其实各种协议都可以单独部署,但首先要保证网络可达,即路由才是基础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