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含哪些功能)

      最后更新:2022-11-04 22:41:20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转发数据帧,基于MAC地址表进行寻址,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首次寻找局域网某台计算机MAC地址,会以广播包的形式在链路上转发;该广播包中包含发送端的MAC地址。(2)接收端收到该信息后,记录发送端MAC地址,并回复自身MAC地址信息;(3)交换机记录MAC地址,再次发送同样MAC地址时查询MAC地址表,匹配到信息后发送单播包。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其技术原理包含: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数据发送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2)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就需要向三层交换模块发出ARP请求,当发送站A对三层交换模块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会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引擎的MAC地址表中。此后,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高速转发。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发生碰撞。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集线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线器比作一个邮递员,那么这个邮递员是个不认识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据信件上的地址将信件送给收信人,只会拿着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让接收的人根据地址信息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换机则是一个“聪明”的邮递员--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换机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可见,交换机在收到某个网卡发过来的“信件”时,会根据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户口簿”快速将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万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户口簿”上,交换机才会像集线器一样将信分发给所有的人,然后从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换机会立刻将这个人的信息登记到“户口簿”上,这样以后再为该客户服务时,就可以迅速将信件送达了。
      交换机中有一张MAC地址转发表,记录了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一个端口可以对应多个MAC地址,但一个MAC地址不能对应多个端口。这就使得交换机具备多级级联的能力,每个交换机在转发报文的时候只需要知道这个目的MAC可以从我的哪一个端口到达就行了,然后就把帧往这个端口发,至于后面的设备怎么处理他并不关心。就这样一级一级转发,知道电脑的网卡实际连接的交换机把帧发到网卡以后,网卡一看目的MAC就是自己,然后就解封装,交由三层协议栈进行处理。
      交换机,英文名称为“switch”,译为开关,是一种网络连接时不可缺少的设备,用于电/光信号的转发,可按照两端网络节点传输信息的需要,将所需传送的信息送至相应的路由上。常见的有以太网交换机、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等。交换机根据其工作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其中,广域网交换机主要用于提供通信用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与要用于连接终端设备。除此之外,交换机还可根据其传输介质、传输速度的不同分为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等等,根据其应用规模的不同分为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是什么?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路由器工作在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也就是网络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源于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这个数据包中所含的目地址,决定转发到的下一个目的地址。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的数据包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来实现的。这个路由表可以静态配置,也可以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产生。路由器2、路由器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报文丢弃。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学习。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写入MAC地址表中。2、直接转发。如果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在建立好的MAC地址表中查询到了,就对对应端口进行转发。3、泛洪(flood)。如果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也就是泛洪。交换机4、对于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端口进行转发。5、更新。MAC地址表会每300s更新一次。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是什么?

      简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和专用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现在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如理论上单个以太网端口对含有64个八进制数的数据包,可提供14880bps的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一台具有12个端口、支持6道并行数据流的“线路速率”以太网交换器必须提供89280bps的总体吞吐率(6道信息流X14880bps/道信息流)。专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以上述性能运行,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二、三种交换技术1.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2.帧交换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3.信元交换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三、局域网交换机的种类和选择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以大网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等。如果按交换机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台式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主干交换机;·企业交换机;·分段交换机;·端口交换机;·网络交换机等。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因素。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交换端口的数量;(2)交换端口的类型;(3)系统的扩充能力;(4)主干线连接手段;(5)交换机总交换能力;(6)是否需要路由选择能力;(7)是否需要热切换能力;(8)是否需要容错能力;(9)能否与现有设备兼容,顺利衔接;(10)网络管理能力。四、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交换机本身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很高,用户往往迷信厂商宣传的Gbps级的高速背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连接入网的工作站或服务器使用的网络是以大网,它遵循CSMA/CD介质访问规则。在当前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多台工作站会同时访问服务器,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服务器瓶颈。有的厂商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交换机中设计了一个或多个高速端口(如3COM的Linkswitch1000可以配置一个或两个100Mbps端口),方便用户连接服务器或高速主干网。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多台服务器(进行业务划分)或追加多个网卡来消除瓶颈。交换机还可支持生成树算法,方便用户架构容错的冗余连接。2.网络中的广播帧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NT等,而LanServer的服务器是通过发送网络广播帧来向客户机提供服务的。这类局域网中广播包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交换机的效率,这时可以利用交换机的虚拟网功能(并非每种交换机都支持虚拟网)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每台文交换机的端口都支持一定数目的MAC地址,这样交换机能够“记忆”住该端口一组连接站点的情况,厂商提供的定位不同的交换机端口支持MAC数也不一样,用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交换机端口的连接端点数。如果超过厂商给定的MAC数,交换机接收到一个网络帧时,只有其目的站的MAC地址不存在于该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表中,那么该帧会以广播方式发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3.虚拟网的划分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1)静态端口分配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容易配置和维护。(2)动态虚拟网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自动确定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连接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未定义的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3)多虚拟网端口配置该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虚拟网间的连接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但这样会带来安全上的隐患。虚拟网的业界规范正在制定当中,因而各个公司的产品还谈不上互操作性。Cisco公司开发了Inter-SwitchLink(ISL)虚拟网络协议,该协议支持跨骨干网(ATM、FDDI、FastEthernet)的虚拟网。但该协议被指责为缺乏安全性上的考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了大量的共享式Hub,通过灵活接入计算机端口也可以获得好的效果。4.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虽然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以大网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但100BASE-TX、100BASAE-T4及100BASE-FX对传输距离和级连都有了比较大的限制。通过100Mbps的交换机可以打破这些局限。同时也只有交换机端口才可以支持双工高速传输。目前也出现了CDDI/FDDI的交换技术,另外该CDDI/FDDI的端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传输距离和安全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大型网络骨干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3COM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inkswitch系列和LANplex系列;BAY的主要交换产品有LattisSwitch2800,BAYstackworkgroup、System3O00/5000(提供某些可选交换模块);Cisco的主要交换产品有Catalyst1000/2000/3000/5000系列。 三家公司的产品形态看来都有相似之处,产品的价格也比较接近,除了设计中要考虑网络环境的具体需要(强调端口的搭配合理)外,还需从整体上考虑,例如网管、网络应用等。随着ATM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帧交换机的价格将会进一步下跌,它将成为工作组网的重要解决方案。
      学习 转发广播(泛洪) 更新
      交换机的端口收到转发的以太网帧,检查MAC-端口映射表,如果查到就转发到相应端口,如果查不到就广播发送报文,同时端口记录相应的MAC-端口映射关系。由于交换机的背板总线有很高的带宽,可以划分成多条逻辑独立的链路,这样可以实现两两端口之间的独享带宽。


      简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mac和IP地址概念,那么用“交换机工作原理”作关键字,去看知道或文库都有相应的介绍,如果不清楚哪就比较麻烦。 先这样理解:mac就好像人的指纹(或者声波、虹膜等原始唯一特征),无论计算机在哪儿上网mac都不会变;ip则是对外身份证明,就像身份证,入了某国的国籍就要换。也就是说在家里上网和在公司上网你的ip是不同的,而一旦入互联网(段),这次的身份证却是唯一的(和别人不同)。上网相当于一个人入世,不上网的计算机就是一个山野人士,登不登记身份无所谓。再说一下通讯中mac和ip的应用过程。首先,网络访问通常是有目标的,就是知道目标ip是什么,这是由用户确定的目标,但用户很难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目标的mac。当访问请求发出后(其信息中包含了自己的mac、ip和目标ip,但目标mac空白),如果目标存在则会根据访问者提供的源IP产生回应,并告知访问者自己的mac,同时也会记住访问者的mac。访问者收到回应后也就记住了目标的mac,之后的通讯地址中都会首先包含完整的ip和mac信息。讨论交换机之前必须先说一下集线器,集线器也是将若干台电脑捏到一起的设备。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杂院,大家都不出门而是通过一根管子通话,各家各户的管子都接到了一个通讯室中(即相互之间不能直接通话),且有一个人负责传话(转发)。通话第一步是要让传话人知道我要和谁通话,即告知传话人目标mac和ip,当然传话人也不知道这个目标mac或ip是谁(很笨),传话人会向所有管道喊这个指纹(第一次是身份证)是谁的?没人回答则失败,有则完成本次转发。注意转发过程中,传话人会堵上其他所有的管子(只留两个),也就是说此时其他人只能闭嘴。在专业术语中,这样一个网络环境叫做一个冲突域,也就是一对用户通讯时,其他用户等待。交换机则相当于通讯室中有足够多的人负责传话工作,当传话人1负责甲、乙两个用户通讯时,传话人2可以(在同一时刻)负责丙、丁两个用户的通讯,当然此时其他用户不能和这四个用户通讯,也就是说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由于首次通讯交换机不知道目标mac,所以交换机依然会采用广播方式询问所有端口(广播时禁止其他通讯),一旦得到响应后,交换机会记住该mac对应的端口,后续通讯则不再需要广播(除非mac被清除)。因此,专业术语中交换机形成的网络称为广播域。 以上是最简单的交换说明,想成为专业人士就要去找专业文章,很多东西不是一堂课能说清楚的。
      1、交换机的定义 局域网交换机拥有许多端口,每个端口有自己的专用带宽,并且可以连接不同的网段。交换机各个端口之间的通信是同时的、并行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吞吐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每个端口还可以只连接一个设备。为了实现交换机之间的互连或与高档服务器的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高速端口,如100MB以太网端口、FDDI端口或155MBATM端口,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的传输性能。2、交换机的特性通过集线器共享局域网的用户不仅是共享带宽,而且是竞争带宽。可能由于个别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导致其他用户的可用带宽相对减少,甚至被迫等待,因而也就耽误了通信和信息处理。利用交换机的网络微分段技术,可以将一个大型的共享式局域网的用户分成许多独立的网段,减少竞争带宽的用户数量,增加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从而缓解共享网络的拥挤状况。由于交换机可以将信息迅速而直接地送到目的地能大大提高速度和带宽,能保护用户以前在介质方面的投资,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交换机不但是网桥的理想替代物,而且是集线器的理想替代物。与网桥和集线器相比,交换机从下面几方面改进了性能:(1)通过支持并行通信,提高了交换机的信息吞吐量。(2)将传统的一个大局域网上的用户分成若干工作组,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设备或连接一个工作组,有效地解决拥挤现像。这种方法人们称之为网络微分段(Micro一segmentation)技术。(3)虚拟网(VirtuaILAN)技术的出现,给交换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虚拟网。(4)端口密度可以与集线器相媲美,一般的网络系统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而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客户机。客户机都需要访问服务器,这样就导致服务器的通信和事务处理能力成为整个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交换机就主要从提高连接服务器的端口的速率以及相应的帧缓冲区的大小,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要求。一些高档的交换机还采用全双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端口的带宽。以前的网络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即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它就不能接收数据包,当接收数据包的时候,就不能发送数据包。由于采用全双工技术,即主机在发送数据包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包,普通的1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M端口,普通的100M端口就可以变成200M端口,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吞吐量。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传统的交换机本质上是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多端口网桥,即传统的(二层)交换机。把路由技术引入交换机,可以完成网络层路由选择,故称为三层交换,这是交换机的新进展。交换机(二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和网桥一样,是工作在链路层的联网设备,它的各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一个LAN或一台高性能网站或服务器,能够通过自学习来了解每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同时可以用专门的网管软件进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交换机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支持多种方式。(1)存储转发:所有常规网桥都使用这种方法。它们在将数据帧发柱其他端口之前,要把收到的帧完全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对其检验后再发往其他端口,这样其延时等于接收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的时间及处理时间的总和。如果级联很长时,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但这种方法可以过滤掉错误的数据帧。(2)切入法:这种方法只检验数据帧的目标地址,这使得数据帧几乎马上就可以传出去,从而大大降低延时。其缺点是:错误帧也会被传出去。错误帧的概率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入法以提高传输速度。而错误帧的概率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存储转发法/以减少错误帧的重传。4、交换机的配置我们下面以Cisco公司的Catlystl900交换机为例,介绍交换机的一般配置过程。对一台新的Catlystl900交换机,使用它的缺省配置就可以工作了。这因为它是一种将软件装在FlashMemory中的硬件设备,当加电时,它首先要进行一系列自检,对所有端口进行测试之后,交换机就处于工作状态。这时它的交换表是空的,它可以通过自学习来了解各个端口的设备连接情况,并将设备的MAC地址记录在交换表中,当有信息交换时,交换机就根据交换表来进行数据转发。但为了便于对它进行网络管理,Catlystl900交换机自己有一个MAC地址,这样就可以为它分配一个IP地址和屏蔽码。网络管理员须通过交换机的串口接一台终端或仿真终端,才能为它指定一个IP地址,其缺省值是0.0.0.0。指定IP地址以后,网络管理员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了。Catlystl900交换机的配置界面是菜单形式,缺省配置下,它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VLAN,很多情况下都不需要作什么修改。(1)将微机串口通过RS一232电缆与Cata1yst1900的Console口连接,运行仿真终端软件,Catalyst1900启动后。(2)回车后,进入主菜单。(3)按“S”键,进入系统配置菜单:(配置系统名,位置,日期)。(4)在主菜单中按“N”键进入网络管理菜单。(5)配置IP地置。(6)配置SNMP参数。5、交换机的种类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它可将多个物理LAN网段连接到一个大型网络上,与网络类似交换机传输和溢出也是基于MAC地址的传输。由于交换机是用硬件实现的,因此,传输速度很快。传输数据包时,交换机要么使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要么使用断---通交换方式。目前有许多类型的交换机,其中包括ATM交换机,LAN交换机和不同类型的WAN交换机。ATM交换机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交换机为工作组,企业网络中枢以及其它众多领域提供了高速交换信息和可伸缩带宽的能力。ATM交换机支持语音,视频和文本数据应用,并可用来交换固定长度的信息单位(有时也称元素)。企业网络是通过ATM中枢链路连接多个LAN组成的。局域网交换机LAN交换机用于多LAN网段的相互连接,它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专用的无冲突的通信,同时支持多个设备间的对话。LAN交换机主要是用于高速交换数据帧。通过LAN交换机将一个0Mbps以太网与一个100Mbps以太网互联。作者:doorsir 来源:赛迪网技术社区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转发数据帧,基于MAC地址表进行寻址,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首次寻找局域网某台计算机MAC地址,会以广播包的形式在链路上转发;该广播包中包含发送端的MAC地址。(2)接收端收到该信息后,记录发送端MAC地址,并回复自身MAC地址信息;(3)交换机记录MAC地址,再次发送同样MAC地址时查询MAC地址表,匹配到信息后发送单播包。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其技术原理包含: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数据发送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2)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就需要向三层交换模块发出ARP请求,当发送站A对三层交换模块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会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引擎的MAC地址表中。此后,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高速转发。
      简单来说,每台接交换机的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都会把mac地址告诉交换机,交换机记着哪个口来的mac地址,然后记录在一个叫fabric表里,这个表就是MAC地址和端口的对应表。 交换机就是根据每个帧的目的MAC地址(这个目的MAC地址,是通过上一层路由设备的ARP询问而得到的),找到哪个端口把数据转发出去。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2584.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