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路由技术 第一卷和第二卷
TCP/IP卷1和卷2讲的是不同的路由协议,卷1主要是静态路由,RIP,OSPF,EIGRP,重分布,NAT等。卷2是OSPF,BGP,ACL等,卷1最后讲的是OSPF,但是没有讲完,卷2开始接着讲。建议按照顺序来看。
应该吧

各位前辈,关于TCP/IP详解卷一,买第一版还是第二版好
新手建议先第一本,成为老司机后再看第二本补充,两版内容改变太多!
自然是买最新版的。

如何学习51单片机上网技术?
总体说来,TCPIP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尤其是基于MCU的应用,不要求进行特别复杂的处理,很多情况下只需要实现最最基本的功能就行了。在实现MCU的TCPIP移植之前,必须对TCPIP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找一本合适的书籍来翻阅一下,《TCP/IP详解,卷1:协议》 http://www.laogu.com/display.aspx?did=510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 对于TCPIP在MCU上的应用并不要求对协议的所有部分都了解的那么清楚,重点需要了解TCPIP的各个层次的关系,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网络层,有时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 P协议(网际协议),I C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 G M P协议(I n t e r n e t组管理协议)。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 C P / I 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 T C P(传输控制协议)和U D P(用户数据报协议)。T C 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而另一方面, U D 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这两种运输层协议分别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有不同的用途。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各种不同的T C P / I P实现都会提供Telnet,FTP,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 各种类型的数据报格式也是需要了解的重点,使用Sniffer软件可以十分方便的在电脑上查看各种数据报的收发状态.同时Sniffer也是以后调试TCPIP协议寨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Sniffer的使用方式可以在www.google.com上很方便的搜索到. TCP/IP的分层,以太网封装,IP首部,子网寻址和子网掩码,ARP地址解析协议,ICMP控制报文协议中的ECHO(Ping程序),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特别是TCP传输控制协议是TCPIP在MCU上应用所必需掌握的关键知识. 在对TCPIP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如何具体的实现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我在学习TCPIP的过程中前后一共使用或阅读了下面的3中TCPIP协议寨,这里有对3个协议寨的比较和下载地址. uIP,适合8bit单片机上使用,但是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进行移植,也不是一份很适合阅读的代码.下载地址http://www.sics.se/~adam/uip/Lwip,适合16/32bit单片机上使用,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最好的学习TCPIP的代码,下载地址http://www.sics.se/~adam/lwip/zLip,南开大学电子应用实验室编写的一个协议寨,有uip和lwip的优点,推荐初学者学习http://www.zlmcu.com/project/ZLIP/zlip.htm或http://www.laogu.com/display.aspx?did=859在了解了具体实现之后,就有需要在MCU上具体的运行一下了,这里提供一个我做的硬件电路,但是其中我使用了GAL16V8芯片进行地址分配,所以需要有一个支持16V8的烧写器了,同时,如果将at89c55芯片换成sst89c58,并从www.sst.com 公司网站上下载一个monitor 51的仿真监控程序,使用烧写器写入sst89c58中,就可以通过串口和Keil软件配合进行硬件仿真了.(市场上的那些100多元的51仿真器就是这个样子的)

《TCP/IP详解卷1:协议》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TCP/IP详解 卷1:协议》([美国] W·Richard Steven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D1DPld0vPtT7cUfY3Y2gg提取码:n64d书名:TCP/IP详解 卷1:协议作者:[美国] W·Richard Stevens译者:范建华豆瓣评分:9.2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份:2000-4-1页数:423内容简介:《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W.Richard Stevens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网络的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也适用于研究网络的技术人员。作者简介:W.Richard Stevens,国际知名的UNIX和网络专家,备受赞誉的技术作家。他1951年2月5日出生于赞比亚,后随父母回到美国。中学时就读于弗吉尼亚菲什伯恩军事学校,1973年获得密歇根大学航空和航天工程学士学位。1975年至1982年,他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基特峰国家天文台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业余时间喜爱飞行运动,做过兼职飞行教练。这期间他分别在1978年和1982年获得亚利桑那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他去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健康系统国际公司任主管计算机服务的副总裁。1990年他回到图森,从事专业技术写作和咨询工作。写下了多种经典的传世之作,包括《TCP/IP详解》(三卷)、《UNlX环境高级编程》和《UNI×网络编程》(两卷)。Stevens于1999年9月1日去世,年仅48岁。2000年他被国际权威机构USENIX追授“终身成就奖”。

TCP-IP详解卷1:协议读书笔记_11
UDP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进程的每个输出操作都正好产生一个UDP数据报,并组装成一份待发送的IP数据报。这与面向流字符的协议不同,如TCP,应用程序产生的全体数据与真正发送的单个IP数据报可能没有什么联系。 UDP数据报封装成一份IP数据报的格式如下图:UTP不提供可靠性:它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发送出去,但是并不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应用程序必须注意IP数据报的长度。如果它超过网络MTU(最大传输单元),那么就要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如果需要源端到目的端的每个网络都要进行分片,并不只是发送端主机连接第一个网络才这样做。首部结构如下图:端口号表示发送进程和接受进程,由于IP层已经把IP数据报分配给TCP或UDP(根据IP首部中协议字段值),因此TCP端口号由TCP来查看,而UDP端口号由UDP来查看。TCP端口号与UDP端口号是相互独立的。UDP长度字段指的是UDP首部和UDP数据的字节长度。该字段的最小值为8字节(发送一份0字节的UDP数据报是OK的)。这个UDP长度是有冗余的,IP数据报长度指的是数据报全长,因此UDP数据报长度等于IP数据报长度减去IP首部的长度。UDP校验和覆盖UDP首部和UDP数据。回想IP首部的校验和,它只覆盖IP的首部----并不覆盖IP数据报的任何数据。UDP和TCP在首部都有覆盖它们首部和数据的校验和。UDP校验和是可选的,而TCP的校验和是必需的。尽管U D P检验和的基本计算方法与我们之前第三节中描述的IP首部检验和计算方法相类似(16bit字的二进制反码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地方。首先,UDP数据报的长度可以为奇数字节,但是检验和算法是把若干个16bit字相加。解决方法是必要时在最后增加填充字节0,这只是为了检验和的计算(也就是说,可能增加的填充字节不被传送)。如果发送端没有计算检验和而接收端检测到检验和有差错,那么UDP数据报就要被悄悄地丢弃。不产生任何差错报文(当IP层检测到IP首部检验和有差错时也这样做)。UDP检验和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它由发送端计算,然后由接收端验证。其目的是为了发现UDP首部和数据在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发生的任何改动。物理网络层一般要限制每次发送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任何时候IP层接收到一份要发送的IP数据报时,它要判断向本地哪个接口发送数据(选路),并查询该接口获得其MTU。IP把MTU与数据报长度进行比较,如果需要则进行分片。分片可以发生在原始发送端主机上,也可以发生在中间路由器上。把一份IP数据报进行分片以后,只有到达目的地才进行重新组装(这里的重新组装与其他网络协议不同,它们要求在下一站就进行重新组装,而不是在最终目的地)。重新组装由目的端的IP层来完成,其目的是使分片和重新组装过程对传输层(TCP和UDP)是透明的。已经分片过得数据报可能会再次进行分片,IP首部中包含的数据为分片和重新组装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对于发送端发送的每份IP数据报来说,其标识字段都包含一个唯一值。该值在数据报分片时被复制到每个片中。标志字段其中一个比特来表示"更多的片"。除了最后一片外,其他每个组成数据报的片都要把比特置1。片偏移字段指的是该片偏移原始数据报开始处的位置。另外,当数据报被分片后,每个片的总长度值要改为该片的长度值。最后,标志字段中有一个比特称作“不分片”位。如果将这一比特置1,IP将不对数据报进行分片。相反把数据报丢弃并发送一个ICMP差错报(“需要进行分片但设置了不分片比特”)给起始端。当IP数据报被分片后,每一片都成为一个分组,具有自己的IP首部,并在选择路由时与其他分组独立。这样,当数据报的这些片到达目的端时可能会失序,但是在IP首部中有足够的信息让接收端能正确组装这些数据报片。IP分片有一个问题:丢失掉一片数据也要重新传输整个数据报。原因:IP层没有超时重传机制---由更高层负责超时和重传。当来自TCP报文段的某一片丢失后,TCP超时会重发整个TCP报文段,该报文段对应于一份IP数据报。没有办法重传数据报中的一个数据报片。使用UDP很容易导致IP分片。下图是UDP分片示例:发现ICMP不可达差错的另一种情况是,当路由器收到一份需要分片的数据报,而在IP首部又设置了不分片(DF)的标志比特。如果某个程序需要判断到达目的端的路途中最小MTU是多少----称作路径MTU发现机制,那么这个差错就可以被该程序使用。这个情况下ICMP不可达差错报文格式如下图:如果路由器没有提供这种新的ICMP差错报文格式,那么下一站的MTU就为0。理论上,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是65535字节,这是由IP首部16比特总长度字段所限制的。去除20字节的IP首部和8个字节的UDP首部,UDP数据报中用户数据的最长长度为65507字节。但是,大多数实现所提供的长度比这个最大值小。其中有两个限制因素:1.应用程序可能会受到其程序接口的限制。socket API提供了一个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函数,以设置接收和发送缓存的长度。对于UDP socket,这个长度与应用程序可以读写的最大UDP数据报的长度直接相关。2.第二个限制来自于TCP/IP的内核实现。可能存在一些实现特性(或差错),是IP数据报长度小于65535字节。我们同样可以使用UDP缠上ICMP"源站抑制"差错。当一个系统(路由器或主机)接受数据报的速度比其处理速度快时,可能产生这个差错。当在以太网传播的数据需要经过SLIP链路时,可能产生该差错报文。因为SLIP链路的速度大约只有以太网的千分之一,所以,很容易使其缓存用完。在本例中,应用程序要么没有接收到源站抑制差错信号,要么接收到却将其忽略了。结果是如果采用UDP协议,那么BSD实现通常忽略其接收到的源站抑制报文。其部分原因在于,在接收到源站抑制差错报文时,导致源站抑制的进程可能已经中止了。不处理ICMP源站抑制差错,说明了UDP是一个非可靠的协议,它只控制端到端的流量控制。除非在应用程序中建立一些应答机制,否则发送端并不知道接收端是否收到了这些数据。来自客户的是UDP数据报。IP首部包含源端和目的端IP地址,UDP首部包含了源端和目的端的UDP端口号。当一个应用程序接收到UDP数据报时,操作系统必须告诉它是谁发送了这份消息,即源IP地址和端口号。这个特性允许一个交互UDP服务器对多个客户进行处理。给每个发送请求的客户发回应答。一些应用程序需要知道数据报是发给谁的,即目的地址。这要求操作系统从接收到的UDP数据报中将目的IP地址交给应用程序。大多数UDP服务器是交互服务器,单个服务器进程对单个UDP端口上的所有客户请求进行处理。通常程序所使用的每个UDP端口都与一个有限大小的输入队列向联系。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客户的差不多同时到达的请求将有UDP自动排队。接收到UDP数据报以其接收顺序交给应用程序。因此,由于队列溢出导致的UDP数据报的丢失不可避免。应用程序不知道其输入队列什么时候会溢出,只能有UDP对超出数据报进行丢弃处理。同时,不会发挥任何消息告诉客户其数据报被丢弃。大多数UDP服务器在创建UDP端点时都使其本地IP地址具有通配符的特点。这表明进入的UFP数据报如果其目的地为服务端端口,那么任何本地接口均可接收到它。大多数系统允许UDP端点对远端地址进行限制。下面是UDP服务器本身可以创建的三类地址绑定:在所有情况下,lport指的是服务器有名端口号,localIP必须是本地接口的IP地址。表中这三行的排序是UDP模块在判断用哪个端点接收数据报时所采用的顺序。最为确定的地址(第一行)首先被匹配,最不确定的地址(最后一行IP地址带有两个星号)最后进行匹配。当UDP数据报到达的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而且在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处有多个端点时,就向每个端点传送一份数据报的复制(端点的本地IP地址可以含有星号,它可匹配任何目的IP地址)。但是,如果UDP数据报到达的是一个单播地址,那么只向其中一个端点传送一份数据报的复制。选择哪个端点传送数据取决于各个不同的系统实现。UDP是一个简单协议。它想用户进程提供的服务位于IP层之上,包括端口号和可选的校验和,我们用UDP老检查校验和并观察分片是如何进行的。 当系统接收IP数据报的速率超过这些数据报被处理的速率时,系统可能发送ICMP源站抑制差错报文。使用UDP时很容易产生这样的ICMP差错。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