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传输层tcp协议采用了哪些机制来保证端到端结之间的可靠传输
补充:1、建立连接的时候三次握手,解除连接的时候四次挥手; 2、确认机制:超时重传,捎带确认,合并确认;3、CRC校验机制4、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机制 5、拥塞控制: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简单说包括三个核心: 1、连接和断开时三次握手2、确认机制(超时、捎带确认、合并确认等)3、CRC校验机制 详细的原理就不是几句话能说清了,欢迎追问。
1、确认机制 2、超时重传 3、顺序重组

简述TCP协议的可靠性有哪些机制?
.采用面向连接的三次握手实现可靠对象传输。 2.使用数据窗口机制协商队列大小实现数据队列传输。3.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下面是找到的长篇大论中比较好的文章:一、TCP协议1、TCP 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可靠性:◆ 应用程序分割为TCP认为最合适发送的数据块。由TCP传递给IP的信息单位叫做报文段。◆ 当TCP发出一个报文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记时收到一个确认,它 就重发这个报文段。◆ 当TCP收到发自TCP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这个确认不是立即发送,通常延迟几分之一秒。◆ TC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报文段的检验和有差错,TCP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 既然TCP报文段作为IP数据报来传输,而IP数据报的到达可能失序,因此TCP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失序。如果必要,TCP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 既然IP数据报会发生重复,TCP连接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 TCP还能提供流量控制,TCP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另外,TCP对字节流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2、TCP首部:TCP数据被封装在一个IP数据报中,格式如下:IP首部20 TCP首部20 TCP首部TCP首部格式如下: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4位首部长度 保留6位 URG ACK PSH RST SYN FIN 16位窗口大小16位检验和 16位紧急指针选项数据说明:(1)每个TCP段都包括源端和目的端的端口号,用于寻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应用进程。这两个值加上IP首部的源端IP地址和目的端IP地址唯一确定一个TCP连接。(2)序号用来标识从TCP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TCP用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3)当建立一个新连接时,SYN标志变1。序号字段包含由这个主机选择的该连接的初始序号ISN,该主机要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为这个ISN加1,因为SYN标志使用了一个序号。(4)既然每个被传输的字节都被计数,确认序号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时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1。只有ACK标志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5)发送ACK无需任何代价,因为32位的确认序号字段和ACK标志一样,总是TCP首部的一部分。因此一旦一个连接建立起来,这个字段总是被设置,ACK标志也总是被设置为1。(6)TCP为应用层提供全双工的服务。因此,连接的每一端必须保持每个方向上的传输数据序号。(7)TCP可以表述为一个没有选择确认或否认的华东窗口协议。因此TCP首部中的确认序号表示发送方已成功收到字节,但还不包含确认序号所指的字节。当前还无法对数据流中选定的部分进行确认。(8)首部长度需要设置,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TCP首部最多60个字节。(9)6个标志位中的多个可同时设置为1◆ URG-紧急指针有效◆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同步序号用来发起一个连接◆ FIN-发送端完成发送任务(10)TCP的流量控制由连接的每一端通过声明的窗口大小来提供。窗口大小为字节数,起始于确认序号字段指明的值,这个值是接收端期望接收的字节数。窗口大小是一个16为的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字节。(11)检验和覆盖整个TCP报文端:TCP首部和TCP数据。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字段,一定是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TCP检验和的计算和UDP首部检验和的计算一样,也使用伪首部。(12)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黄蓉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TCP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13)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MMS,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指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二、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1、建立连接协议(1) 请求端发送一个SYN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隐疾初始序号(ISN),这个SYN报文段为报文段1。(2) 服务器端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序号的SYN报文段(报文段2)作为应答。同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的ISN加1以对客户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一个SYN将占用一个序号。(3) 客户必须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服务器的ISN加1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报文段3)。这3个报文段完成连接的建立,称为三次握手。发送第一个SYN的一端将执行主动打开,接收这个SYN并发回下一个SYN的另一端执行被动打开。2、连接终止协议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1) TCP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报文段4)。(2) 服务器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报文段5)。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3) 服务器关闭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报文段6)。(4) 客户段发回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报文段7)。3、连接建立的超时如果与服务器无法建立连接,客户端就会三次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务器未应答,则连接失败。4、最大报文段长度MSS最大报文段长度表示TCP传往另一端的最大块数据的长度。当一个连接建立时,连接的双方都要通告各自的MSS。一般,如果没有分段发生,MSS还是越大越好。报文段越大允许每个报文段传送的数据越多,相对IP和TCP首部有更高的网络利用率。当TCP发送一个 SYN时,它能将MSS值设置为外出接口的MTU长度减去IP首部和TCP首部长度。对于以太网,MSS值可达1460。如果目的地址为非本地的,MSS值通常默认为536,是否本地主要通过网络号区分。MSS让主机限制另一端发送数据报的长度,加上主机也能控制它发送数据报的长度,这将使以较小MTU连接到一个网络上的主机避免分段。5、 TCP的半关闭TCP提供了连接的一端在结束它的发送后还能接收来自另一端数据的能力,这就是TCP的半关闭。客户端发送FIN,另一端发送对这个FIN的ACK报文段。当收到半关闭的一端在完成它的数据传送后,才发送FIN关闭这个方向的连接,客户端再对这个FIN确认,这个连接才彻底关闭。6、2MSL连接TIME_WAIT状态也称为2MSL等待状态。每个TCP必须选择一个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MSL)。它是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的最长时间。 处理原则:当TCP执行一个主动关闭,并发回最后一个ACK,该连接必须在TIME_WAIT状态停留的时间为2MSL。这样可以让TCP再次发送最后的ACK以避免这个ACK丢失(另一端超时并重发最后的FIN)。这种2MSL等待的另一个结果是这个TCP连接在2MSL等待期间,定义这个连接的插口不能被使用。
TC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保障机制有: 1)通过检验和、确认、超时检测差错2)通过重传纠正差错;3)通过流量控制来减少差错出现的可能性 4)采用“累计确认”的办法解决确认报文丢失问题
TC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保障机制有: 1)通过检验和、确认、超时检测差错2)通过重传纠正差错;3)通过流量控制来减少差错出现的可能性 4)采用“累计确认”的办法解决确认报文丢失问题

tcp传输可靠性如何保证
1、检验和 TCP检验和的计算与UDP一样,在计算时要加上12byte的伪首部,检验范围包括TCP首部及数据部分,但是UDP的检验和字段为可选的,而TCP中是必须有的。2、序列号TCP将每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了编号,这就是序列号。序列号的作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确认应答处理、重发控制以及重复控制等功能都可以通过序列号来实现。TCP在发送数据时,并不是按顺序发送的,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也不能保证按序到达(网络的不确定性)。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之后,按序号排序,如果中间某个数据报丢失了,之后的数据报还是会被接收,但是不会对发送端返回之后的确认,而是会重复发送对丢失出之前的数据确认,保证发送端会对丢失的数据段进行重发。保证数据的按序组装TCP规定,在确认报文里,若确认号=N,意思是告诉发送者,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经正确的收到,下次你从N开始发送建立连接时,双方发送的SYN报文和ACK报文段都是不携带数据的,但是会消耗一个序号,这个序号通常是随机值TCP规定,首部中序号字段的值是本报文段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3、确认应答机制(ACK)TCP通过确认应答机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在TCP的首部中有一个标志位——ACK,此标志位表示确认号是否有效。接收方对于按序到达的数据会进行确认,当标志位ACK=1时确认首部的确认字段有效。进行确认时,确认字段值表示这个值之前的数据都已经按序到达了。而发送方如果收到了已发送的数据的确认报文,则继续传输下一部分数据;而如果等待了一定时间还没有收到确认报文就会启动重传机制。正常情况下的应答机制:4、超时重传机制当报文发出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发送方就会进行重传(通常是在发出报文段后设定一个定时器,到点了还没有收到应答则进行重传),其基本过程如下:当然,未收到确认不一定就是发送的数据包丢了,还可能是确认的ACK丢了:当接收方接收到重复的数据时就将其丢掉,重新发送ACK。而要识别出重复的数据,就要用到前面提到的序列号了,利用序列号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去重的效果。重传时间的确定:报文段发出到收到应答中间有一个报文段的往返时间RTT,显然超时重传时间RTO会略大于这个RTT,TCP会根据网络情况动态的计算RTT,即RTO是不断变化的。在Linux中,超时以500ms为单位进行控制,每次判定超时重发的超时时间都是500ms的整数倍。其规律为:如果重发一次仍得不到应答,就等待2500ms后再进行重传,如果仍然得不到应答就等待4500ms后重传,依次类推,以指数形式递增,重传次数累计到一定次数后,TCP认为网络或对端主机出现异常,就会强行关闭连接。超时重传的过程:放置片段到重传队列中,启动计时器:TCP在发送包含数据的片段后,片段都会被复制一份并放在重传队列中,然后启动计时器。确认处理:如果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收到确认信息,就把该片段从重传队列中移除超时重传:如果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则相应片段被重新发送给对方,即重传机制,但是TCP也不能保证重传报文的可靠性,所以该报文依然会处于重传队列中,并重新计时,如果还是超时,则重复这一动作,而且超时时间会设置的较之前长,但是TCP只会重传一定数量的次数,因此当超过这个次数时,TCP会检查故障并断开连接这个等待的时间被称为RTO,RTO也是根据RTT(传输往返时间)来确定的,也和当时网络的状态有关系,需要通过具体算法实现,不是确定值如果超时时间设置的太长,会影响整体的重传效率如果超时时间设置的太短,会频繁发送很多重复的包去重:当主机B的确认报文丢失时,主机A没有收到相应的确认报文,就会重传,主机B会收到重复的报文,TCP会根据报文中的序列号来移除重复收到的报文。5、连接管理机制连接管理机制即TCP建立连接时的三次握手和断开连接时的四次挥手。 首先三次握手:

TCP能够提供可靠的服务的机制有哪些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超时重传机制、还有的我想不起来了
三次握手

可靠传输的TCP可靠传输机制
总结一下,TCP通过下列方式来提供可靠性:1)面向字节流和缓存机制:应用数据被分割成TC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这和UDP完全不同,应用程序产生的数据长度将保持不变。由TCP传递给IP的信息单位称为报文段或段(segment)。2)超时重发和确认机制:当TCP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当TCP收到发自TCP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TCP有延迟确认的功能,在此功能没有打开,则是立即确认。功能打开,则由定时器触发确认时间点。3)检验和机制:TC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段的检验和有差错,TCP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希望发端超时并重发)。4)字节编号机制:既然TCP报文段作为IP数据报来传输,而IP数据报的到达可能会失序,因此TCP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会失序。如果必要,TCP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5)自动丢弃重复机制:既然IP数据报会发生重复,TCP的接收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6)流量控制:TCP还能提供流量控制。TCP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两个应用程序通过TCP连接交换8bit字节构成的字节流。TCP不在字节流中插入记录标识符。我们将这称为字节流服务(byte stream service)。如果一方的应用程序先传10字节,又传20字节,再传50字节,连接的另一方将无法了解发方每次发送了多少字节。只要自己的接收缓存没有塞满,TCP 接收方将有多少就收多少。一端将字节流放到TCP连接上,同样的字节流将出现在TCP连接的另一端。另外,TCP对字节流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TCP不知道传输的数据字节流是二进制数据,还是ASCⅡ字符、EBCDIC字符或者其他类型数据。对字节流的解释由TCP连接双方的应用层解释。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