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最后更新:2022-12-16 09:08:1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路由协议就是常说的协议吗?像IP/TCP这种协议?

      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 路由协议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协议是用来确定到达路径的,它包括RIP,IGRP,EIGRP,OSPF。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网络层。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一个互连网络,就是把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网络单位,这些小的网络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协议)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3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EIGRP是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私有路由协议。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因此对于大型网络,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的IS-IS和OSPF较为有效,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IS与OSPF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OSPF更适用于IP,较IS-IS更具有活力。IETF始终在致力于OSPF的改进工作,其修改节奏要比IS-IS快得多。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必不可少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就是常说的协议吗?像IP/TCP这种协议?

      一句话描述路由算法,路由协议,路由转换表之间的关系?

      源路由根据路由算法找到到达目的路由器的路径,各路由根据路由信息交换协议动态更新路由表信息,每个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转发数据包。
      一句话描述路由算法,路由协议,路由转换表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路由协议的基本思想

      路由协议就相当于路标和交通规则,它让设备转发数据的时候知道该往哪里走,怎么走
      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
      什么是路由协议的基本思想

      多业务路由器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一个互连网络,就是把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网络单位,这些小的网络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4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因此对于大型网络,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的IS-IS和OSPF较为有效,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IS与OSPF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OSPF更适用于IP,较IS-IS更具有活力。IETF始终在致力于OSPF的改进工作,其修改节奏要比IS-IS快得多。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必不可少的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最初采用的是E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形拓扑结构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网络加入Internet,给EGP带来了很多的局限性。为了摆脱EGP的局限性,IETF边界网关协议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的边界网关协议--BGP。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IGRP协议EIGRP协议ES-IS和IS-IS协议1、RIP协议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相应分组。RIP-1被提出较早,其中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1的不足,在RFC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新的RIP-2支持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随着OSPF和IS-IS的出现,许多人认为RIP已经过时了。但事实上RIP也有它自己的优点。对于小型网络,RIP就所占带宽而言开销小,易于配置、管理和实现,并且RIP还在大量使用中。但RIP也有明显的不足,即当有多个网络时会出现环路问题。为了解决环路问题,IETF提出了分割范围方法,即路由器不可以通过它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分割范围解决了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环路问题,但不能防止3个或多个路由器形成路由环路。触发更新是解决环路问题的另一方法,它要求路由器在链路发生变化时立即传输它的路由表。这加速了网络的聚合,但容易产生广播泛滥。总之,环路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带宽。若采用RIP协议,其网络内部所经过的链路数不能超过15,这使得RIP协议不适于大型网络。 2、OSPF协议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1988年RFC成立了OSPF工作组,开始着手于OSPF的研究与制定,并于1998年4月在RFC 2328中OSPF协议第二版(OSPFv2)以标准形式出现。OSPF全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Path First),OSPF中的O意味着OSPF标准是对公共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路由方案。OSPF采用链路状态协议算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整个AS的拓扑结构(AS不划分情况下)。一旦每个路由器有了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该路由器就可以自己为根,构造最短路径树,然后再根据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对于大型的网络,为了进一步减少路由协议通信流量,利于管理和计算,OSPF将整个AS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区域内的路由器维护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保存该区域的拓扑结构。OSPF路由器相互间交换信息,但交换的信息不是路由,而是链路状态。OSPF定义了5种分组:Hello分组用于建立和维护连接;数据库描述分组初始化路由器的网络拓扑数据库;当发现数据库中的某部分信息已经过时后,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请求邻站提供更新信息;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来主动扩散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或对链路状态请求分组进行响应;由于OSPF直接运行在IP层,协议本身要提供确认机制,链路状态应答分组是对链路状态更新分组进行确认。相对于其它协议,OSPF有许多优点。OSPF支持各种不同鉴别机制(如简单口令验证,MD5加密验证等),并且允许各个系统或区域采用互不相同的鉴别机制;提供负载均衡功能,如果计算出到某个目的站有若干条费用相同的路由,OSPF路由器会把通信流量均匀地分配给这几条路由,沿这几条路由把该分组发送出去;在一个自治系统内可划分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根据自己的拓扑结构计算最短路径,这减少了OSPF路由实现的工作量;OSPF属动态的自适应协议,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进行相应调整,提供短的收敛期,使路由表尽快稳定化,并且与其它路由协议相比,OSPF在对网络拓扑变化的处理过程中仅需要最少的通信流量;OSPF提供点到多点接口,支持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地址。OSPF的不足之处就是协议本身庞大复杂,实现起来较RIP困难。3、BGP协议RFC1771对BGP的最新版本BGP-4进行了详尽的介绍。BGP用来在AS之间实现网络可达信息的交换,整个交换过程要求建立在可靠的传输连接基础上来实现。这样做有许多优点,BGP可以将所有的差错控制功能交给传输协议来处理,而其本身就变得简单多了。BGP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协议,缺省端口号为179。与EGP相比,BGP有许多不同之处,其最重要的革新就是其采用路径向量的概念和对CIDR技术的支持。路径向量中记录了路由所经路径上所有AS的列表,这样可以有效地检测并避免复杂拓扑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环路问题;对CIDR的支持,减少了路由表项,从而加快了选路速度,也减少了路由器间所要交换的路由信息。另外,BGP一旦与其他BGP路由器建立对等关系,其仅在最初的初始化过程中交换整个路由表,此后只有当自身路由表发生改变时,BGP才会产生更新报文发送给其它路由器,且该报文中仅包含那些发生改变的路由,这样不但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量,而且节省了BGP所占带宽。BGP有4种分组类型:打开分组用来建立连接;更新分组用来通告可达路由和撤销无效路由;周期性地发送存活分组,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当检测到一个差错时,发送通告分组。4、IGRP协议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在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路由协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常用的内部路由协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尽管 RIP 对于实现小型或中型同机种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是非常有用的,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受到的限制也越加明显。思科路由器的实用性和 IGRP 的强大功能性,使得众多小型互联网络组织采用 IGRP 取代了 RIP。早在上世纪90年代,思科就推出了增强的 IGRP,进一步提高了 IGRP 的操作效率。IGRP 是一种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内部网关协议(IGP)。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数学上的距离标准计算路径大小,该标准就是距离向量。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通常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相对,这主要在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对互联网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本地连接信息。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GRP 支持多路径路由选择服务。在循环(Round Robin)方式下,两条同等带宽线路能运行单通信流,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传输失败,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根线路上。多路径可以是具有不同标准但仍然奏效的多路径线路。例如,一条线路比另一条线路优先3倍(即标准低3级),那么意味着这条路径可以使用3次。只有符合某特定最佳路径范围或在差量范围之内的路径才可以用作多路径。差量(Variance)是网络管理员可以设定的另一个值。5、EIGRP协议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增强版的 IGRP 协议。IGRP 是思科提供的一种用于 TCP/IP 和 OSI 英特网服务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它被视为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而作为域内路由选择的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Enhanced IGRP 与其它路由选择协议之间主要区别包括:收敛宽速(Fast Convergence)、支持变长子网掩模(Subnet Mask)、局部更新和多网络层协议。执行 Enhanced IGRP 的路由器存储了所有其相邻路由表,以便于它能快速利用各种选择路径(Alternate Routes)。如果没有合适路径,Enhanced IGRP 查询其邻居以获取所需路径。直到找到合适路径,Enhanced IGRP 查询才会终止,否则一直持续下去。EIGRP 协议对所有的 EIGRP 路由进行任意掩码长度的路由聚合,从而减少路由信息传输,节省带宽。另外 EIGRP 协议可以通过配置,在任意接口的位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Enhanced IGRP 不作周期性更新。取而代之,当路径度量标准改变时,Enhanced IGRP 只发送局部更新(Partial Updates)信息。局部更新信息的传输自动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只有那些需要信息的路由器才会更新。基于以上这两种性能,因此 Enhanced IGRP 损耗的带宽比 IGRP 少得多。6、ES-IS和IS-IS协议在ISO规范中,一个路由器就是一个IS(中间系统),一个主机就是一个ES(末端系统)。提供IS和ES(路由器和主机)之间通信的协议,就是ES-IS;提供IS和IS(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通信的协议也就是路由协议,叫IS-IS。IS-IS协议属于OSI模型,在网络层中,分为两个子层: Subnetwork Dependent Layer: 它在Subnetwork Independent Layer上把链路状态屏蔽掉了,提供上层一个透明的工作环境。功能: 完成了PDU从连接网络上的接受和发送; 负责Hello PDU的发送接受,完成邻居的发现和链接关系的建立,维护;负责把IP和IS-IS的PDU交给各自的Process进行处理,特性:由于它是负责和地下链路打交道的,所以它决定了IS-IS路由协议支持什么网络类型。广播和点对点两种类型。 使用show clns is-neighbors命令可以查看邻居表:Circuit ID:是一个只有8位bit长度的ID用来确定IS的接口,如果这个接口是连接着一个广播网络,那么它的Circuit ID变成了连接多播网络的DR的System ID+Circuit ID。LAN ID:System ID+Circuit ID,也就是由DR产生分发的一个ID,来表示路由器邻居的特性。在IS-IS中,DR路由器的选择: 通过接口的优先级,只不过这些优先级分成L1和L2,如果优先级为零,那么这个路由器无权进行DR选举。如果优先级相同,根据System ID来进行选择,最高的成为System ID。和OSPF不同的是,在广播网络中,IS-IS路由器和所有的邻居都会形成adjancency,而不只和DR形成;没有BDR的概念,如果一个Dr fail了,会在区域中重新选一个出来;而且IS-IS路由协议的DR不是恒定的,如果有一个优先级更高或SystemID更高的路由器加入,会导致整个区域重新进行DR的选择,并重新泛洪LSP报文通知DR的信息。
      多业务路由器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 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 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 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 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 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
      首先路由协议分两类, 一种是静态路由协议手动写目的和下一跳,大量路由数目的时候不适合使用,因为命令写起来比较复杂,多线路的时候选路死板不够灵活.第二种是动态路由协议,可以根据自己的算法决定选择合适的路径动态路由协议分两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协议分两类,一类是距离矢量协议目前常见的是RIP和EIGRP,各大银行都有在用,不能说好坏全凭习惯和初建时的情况.尤其是eigrp的快速收敛,可以满足网络的敏感度要求.第二类是链路状态协议.最常见的是OSPF和is-is,一般城域网都是这两种在跑,还有大型的企业网都在用,是比较安静稳定的路由协议,算法复杂相对灵活扩展性好.外部网关协议.egp 外部目前只有bgp,没有其他的选项.因为它的算法足够复杂,提供超强的选路原则.稳定性极强.
      昨天介绍了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这里介绍一下路由协议的常见分类. 网关-网关协议(GGP)核心网关为了正确和高效地路由报文需要知道Internet其他部分发生的情况,包括路由信息和子网特性。当一个网关处理重负载而使速度特别慢,并且这个网关是访问子网的惟一途径时,通常使用这种类型的信息,网络中的其他网关能剪裁交通流量以减轻网关的负载。GGP主要用于交换路由信息,不要混淆路由信息(包括地址、拓扑和路由延迟细节)和作出路由决定的算法。路由算法在网关内通常是固定的且不被GGP改变。核心网关之间通过发送GGP信息,并等待应答来通信,之后如果收到含特定信息的应答就更新路由表。注意GGP的最新改进SPREAD已经用于Internet,但它还不如GGP普及。GGP被称为向量-距离协议。要想有效工作,网关必须含有互联网络上有关所有网关的完整信息。否则,计算到一个目的地的有效路由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原因,所有的核心网关维护一张Internet上所有核心网关的列表。这是一个相当小的表,网关能容易地对其进行处理。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非核心的相邻网关之间传输信息。非核心网关包含互联网络上所有与其直接相邻的网关的路由信息及其所连机器信息,但是它们不包含Internet上其他网关的信息。对绝大多数EGP而言,只限制维护其服务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过多的路由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之间传输。EGP强制在非核心网关之间交流路由信息。由于核心网关使用GGP,非核心网关使用EGP,而二者都应用在Internet上,所以必须有某些方法使二者彼此之间能够通信。Internet使任何自治(非核心)网关给其他系统发送“可达”信息,这些信息至少要送到一个核心网关。如果有一个更大的自治网络,常常认为有一个网关来处理这些可达信息。和GGP一样,EGP使用一个查询过程来让网关清楚它的相邻网关并不断地与其相邻者交换路由和状态信息。EGP是状态驱动的协议,意思是说它依赖于一个反映网关情况的状态表和一组当状态表项变化时必须执行的一组操作。内部网关协议(IGP)有几种内部网关协议可用,最流行的是RIP和HELLO,另一个协议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这些协议没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RIP可能是最常见的IGP协议。选择特定的IGP以网络体系结构为基础。RIP和HELLO协议都是计算到目的地的距离,它们的消息包括机器标识和到机器的距离。一般来讲,由于它们的路由表包含很多项,因此消息比较长。RIP和HELLO一直维护相邻网关之间的连接性以确保机器是活跃的。路由信息协议使用广播技术。意思是说网关每隔一定时间要把路由表广播给其他网关。这也是RIP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会增加网络流量,降低网络性能。HELLO协议与RIP的不同之处在于HELLO使用时间而不是距离作为路由因素。这要求网关对每条路由有合理的准确时间信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HELLO协议依赖于时钟同步消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协议,希望它能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IGP。用“最短路径”来描述协议的路由过程不准确。更好一些的名字是“最优路径”, 这其中要考虑许多因素来决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路由协议分类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7993.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