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的动力,从人工智能到超级智能

      最后更新:2020-04-21 13:07:3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作者:刘枫

      这篇文章是基于研讨会上的发言的探索性文章。主要阐述了智能经济的产生本质上是科技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除了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和网络脑模型的超智能也是智能经济运行的新兴因素。提出基于网络脑模型的超智能发展过程和突出智能特征的云反射弧机制的建立是智能经济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重要方向。

      自21世纪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技术爆炸和繁荣的时代,从网络2.0、社交网络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云机器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不同学科的融合。这包括脑科学与谷歌脑、百度脑、腾讯脑、城市脑、互联网脑等尖端技术的结合,以及科技与经济、管理的交叉,如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

      2019年10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第六届互联网世界大会上首次提到“智能经济”的新趋势。他说,在经历了个人电脑、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三个阶段后,数字经济正在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的新阶段发展。

      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和研究热点,不同的专家也对什么是智能经济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陈世清在《智慧经济与智慧产业》一文中提出,智慧经济是以效率、和谐和可持续为基本坐标,以物理设备、计算机网络和人脑智能为基本框架,以智慧政府、智慧经济和智慧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

      为什么在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后出现了智能经济?它的产生不符合工业和经济趋势。基于21世纪科技生态的变化,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四点讨论意见:

      首先,智能经济的出现本质上是由于科技生态的重大变化。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及其科技衍生产品不仅在工作、学习和娱乐领域,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形式、政治、军事,尤其是经济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从网络结构演变为大脑模型。从神经系统的发展来看,2004年以社会网络为代表的神经网络,2005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2009年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感觉神经系统,2012年以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为代表的运动神经系统,2013年的大数据,2015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驱动力,2018年谷歌脑、百度脑、阿里脑、腾讯脑、都市脑、工业脑等不断涌现,大脑

      当互联网处于网络结构时,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凸显了互联网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特征。但是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生态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的复杂巨系统时。智力作为大脑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智能经济的提出应该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智能经济与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的关系

      1911年,惠勒注意到蚁群的行为就像动物的细胞,基于此,他提出了群体智能的最初概念。此后,侯士达(1979)、彼得·罗素(1983)、汤姆·阿特丽(1993)、皮埃尔·列维(1994)、霍华德·布洛姆(1995)、弗朗西斯·贺兰(1995)等人都进一步研究了群体智力。有人提出,群体智能是一种共享或群体智能,它是一种收集人们意见并将其转化为决策的智能形式。

      在互联网脑模型中,人类、商业组织、军事组织和政府组织相互联系,形成互联网的右脑云群智能。另一方面,传感器、音频和视频监控、机器人、运输、生产、办公和家庭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互联网的左脑云机器智能。他们通过互联网的神经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复杂的信息交互群体智能。

      这种新形式的智能既不是人类群体智能,也不是机器群体智能,因此可以提出超级智能的新定义:即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通过类似大脑的互联网结构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智能形式

      在这个框架下,人工智能作为超级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智能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它们基于网络脑模型有机结合,共同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超智能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相结合,会出现什么新的特征、新的规律和新的现象,这将是人工智能、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今后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第三,超级智能的形成对智能经济有影响。

      如前所述,智能经济是互联网架构变化和与经济融合的结果。应该注意的是,互联网从网状结构到类大脑模型的演变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大脑模型中的每个“神经系统”在发展和成熟时都会对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智能经济从小到大不断进化的过程。

      例如,当超智能神经网络(社交网络)在2004年开始加速发展时,它对人类社会的社交、购物、娱乐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变化。当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在2005年开始萌芽时,它对大规模机房建设、服务器生产、存储行业和计算机芯片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神经纤维技术(3G、4G、5G)在2008年开始发展时,通信行业是第一个转型的行业。2009年出现的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和2012年出现的运动神经系统(工业互联网、云机)在制造业、运输业和机器人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2018年互联网脑模型与城市、工业和农业相结合产生城市脑、工业脑和农业脑时,智能经济开始介入城市建设、工业和农业领域。

      2020年,新的基础设施将重点建设5G、UHV、城际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可视为社会投资,进一步促进基于互联网的超级智能大脑模型的形成。它们对应于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智能算法、智能系统的能量驱动等领域。由此可见,新基础设施的提出是大超智能框架下智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云反射弧将是智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知道反射弧是生命代理人显示智力的重要功能。同样,随着人类用户、各种传感器、云机器人、智能设备、光纤和移动通信线路的增加,互联网大脑模型的神经系统也逐渐得到改善。这样,生物大脑中的神经反射功能也开始在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中形成。我们称这种神经反射现象为网络云反射弧的大脑模型。互联网大脑模型能够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各种问题做出反应,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然后生成超级智能,这是关键。

      应该说,人类社会的大量经济活动将通过云反射弧机制来实现。例如,通过智能手机乘坐出租车,通过云进行购物活动。对于由烟雾报警传感器触发的灭火行动,我们可以以滴滴打车为例:

      滴滴为乘客服务的过程如下:用户发出需求,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将需求发送给司机,司机做出反应并驾驶汽车找到用户,并将他们送到目的地。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滴滴是一家基于机器智能的云反射弧平台公司。

      用户,手机,作为传感器;3G和4G移动通信充当输入和输出神经,滴滴的中央智能系统(滴滴大脑)充当神经中枢。滴滴司机(汽车)作为效应器;每一次服务中断都可以被视为与交通相关的云反射弧。如何确保服务活动中云反射弧的高效、安全、有序完成,已经成为滴滴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当基于互联网的超级智能大脑架构日趋成熟时,如何形成一个云反射弧机制来匹配人类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如交通云反射弧、购物云反射弧、交通云反射弧、防火云反射弧、金融云反射弧等。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美团、联想、海尔等巨头公司,他们在梳理云反射机制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消费者、中小企业和政府机构在这一机制下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都是未来智能经济的关键研究课题吗?

      作者简介:计算机博士,《崛起的超级智能》作者,刘枫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974.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