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CP/IP协议”?TCP和IP各有什么作用?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TCP作用:当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TCP则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最大传输段大小(MSS)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MTU)限制。之后TCP把数据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IP作用:IP信息包的传送。P信息包的分割与重组。TCP/IP协议缺陷(1)该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因此,对于使用新技术来设计新网络,TCP/IP模型不是一个太好的模板。(2)TCP/IP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并且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栈。(3)链路层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层。它是一个接口,处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接口和层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IP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P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P/IP协议
TCP/IP协议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它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datagram),TCP协议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给每个数据包加上包头(就像给一封信加上信封),包头上有相应的编号,以保证在数据接收端能将数据还原为原来的格式,IP协议在每个包头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机地址,这样数据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等情况,TCP协议会自动要求数据重新传输,并重新组包。总之,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TCP/IP协议数据的传输基于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接口层,数据在传输时每通过一层就要在数据上加个包头,其中的数据供接收端同一层协议使用,而在接收端,每经过一层要把用过的包头去掉,这样来保证传输数据的格式完全一致。
第一步:下载兔子IP转换器,安装到你的电脑上。 第二步:注册账号第三步:登录软件,连接你要修改的城市IP节点第四步:打开浏览器查询IP是修改之后的IP了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了。动态和静态线路比较多,可以随意切换 解决网络卡顿

tcp/ip协议包含哪几层?
tcp/ip协议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1、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文件传输协议、网络远程访问协议等。2、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3、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4、网络接口层: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网络接口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P/IP协议

TCP-IP详解卷1:协议读书笔记_2
在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受ARP应答(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以太网是当今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额媒体接入方法,其意思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入。它的速率为10MB/S,地址为48bit。主机需求RFC要求每个Internet主机都与10MB/s的以太网电缆相连接:1)必须能发送和接受采用RFC894(以太网)封装格式的分组2)应该能接受与RFC894混合的RFC1024(IEEE082)封装格式的分组3)也许能够发送采用RFC1024格式封装的分组最常使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下图显示了两种形式的封装格式。图中每个方框下面的数字是它们的字节长度。两种帧格式都采用48bit(6字节)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ARP和RARP协议对32位bit的IP地址和48bit的硬件地址进行映射。接下来两个字节在两种帧格式中互不相同。RFC1024定义的长度字段是指它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但不包括CRC校验码。RFC894定义了后续数据的类型。RFC1024的有效长度和RFC894有效类型值都不相同,所以,可以对两种帧格式进行区分。RFC894类型后面就是数据;而RFC1024后有哦3个字节的802.2LLC和5个字节的802.2SNAP。目的服务访问点和源服务访问点的值都设为0Xaa。Ctrl字段的值设为3。随后的3个字节org code都置为0。再接下来两个字节类型和以太网格式一样。CRC字段用于帧内后续字节差错的循环冗余码检验。RFC893描述了另一种用于以太网的封装格式,称作尾部封装。在以太网数据帧中,开始的那部分是边长的字段;将其移动到尾部(CRC之前),这样将数据复制到内核时,就可以把数据帧的数据部分映射到一个硬件页面,节省内存到内存的赋值过程SLIP全称是Serial Line IP。它是一种在串行线路行对IP数据报进行封装的简单形式。SLIP适用于家庭中每台计算机几乎都有的RS-232串行端口和高速调制解调器接入Internet。下面的规则描述了SLIP协议定义的帧格式:1)IP数据报以一个END(0xc0)的特殊字符结束。同时,为了防止数据报到来之前的线路噪声也被当成数据报内容,大多数实现在数据报的开始处也传一个END字符。2)如果IP数据报的某个数据是END,那么就要联系传输两个字节0xdb和0Xdc来取代它。0xdb称为SLIP的ESC字符,但是它的值和ASCII码的ESC字符0x1b不同。3)如果IP报文中某个字符为SLIP的ESC字符,那么就要连续传输两个0xdb和0xdd来取代它。SLIP的图示:SLIP的缺陷:1)每一段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没有办法把本端的IP地址通知给另一端。2)数据帧中没有类型字段。如果一条串行线路用于SLIP,那么它不能同时使用其他协议。3)SLIP没有在数据帧中加上校验和。SLIP线路行有许多小的TCP分组进行交换。为了传送1个字节的数据需要20个字节的IP首部和20个字节的TCP首部,总数超过40个字节。于是有了CSLIP的新协议,即压缩SLIP。一般可以把上面40个字节压缩到3-5个字节。PPP点对点协议,包含了一下三个部分:1)在串行链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方法。PPP既支持数据为8位的无奇偶校验的异步模式,还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链接。2)建立、配置以及测试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它允许通信双发进行协商,以确定不同的选项。3)针对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控制协议体系。PPP数据帧都是以标志字符0x7e开始和结束。紧接着是一个地址字节,值始终为0x03的字节字符。接下来是协议字段,类似于以太网中类型字段的功能。0X0021代表IP数据报;0XV021代表链路控制数据;0x8021代表信息是网络控制数据。CRC字段,是一个循环冗余校验码,以检测数据帧中的错误。总的来说,PPP比SLIP具有以下优点:1.PPP支持单根串行线路上运行多种协议;2.每一帧都有循环冗余校验;3.通信双方可以进行IP地质的动态协商(使用IP网络控制协议);4.与CSLIP类似,对TCP和IP报文首部进行压缩;5.链路控制协议可以对多个数据链路选项进行设置。大多数产品都支持环回接口,以允许运行在同一主机上的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通过TCP/IP进行通信。A类网络号127是为环回接口预留的。根据惯例,大多数系统把IP地址127.0.0.1分配给这个接口,并命名为localhost。图中的关键点是:1)传给环回地址(一般是127.0.0.1)的任何数据均作为IP输入。2)创个广播地址和多播地址的数据报复制一份传给环回接口,然后送到以太网上。这是因为广播传送和多播传送的定义包含主机本身。3)任何传给主机地址的数据均送到环回接口。链路层的数据帧的最大传输字节称作MTU,最大传输单元。不同类型的网络大多数都有一个上限。如果IP层有一个数据报要传,而且数据的长度比链路层的MTU还大,那么IP层就需要进行分片,把数据报分成若干份,这样每一片都小于MTU。 当在同一网络的两台主机互相进行通信时,该网络的MTU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台主机的通信要通过多阿哥网络,那么每个网络的链路层可能有不同的MTU,重要的就不是两台主机所在网络的MTU了,而是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小MTU。它被称作路径MTU。

http-tcpip协议
为了简化网络的复杂度,网络通讯的不同方面被分解为多层次的结构,每一层只与紧挨着的上层或者下层进行交互,将网络分层,这样可以修改,甚至替换每一层的软件,只要层于层之间的接口保持不变,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层.网络分层的两种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IP 协议族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一种无状态的,已请求/应道方式运行的协议,它使用可扩展的语义和自描述消息格式,与基于网络的草文本信息系统灵活互动.HTTP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结构基本相同,有3部分组成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讯协议特点 基于连接的: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建立连接 全双工:双向传输(客户端和服务端传输时双向) 字节流:不限制数据大小,打包成报文段,保证有序接受,重复报文自动丢弃(在实际环境中,会出现tcp在传输中并不只会一条线路,可能有多条线路传输数据,本地是有序的发送,传输过程中运营商会分派很多线路,传输的数据被切割成多个片段,由不同的tcp连接传输,可能导致接收端有乱序 重复的数据产生,tcp接收端会重新排序和去重) 流量缓冲,:解决双发处理能力的不匹配(发送端能力强接收端能力弱,就需要流量缓冲,将消息放到队列里一点点处理) 可靠性传输:保证可达,丢包时通过重试机制实现可靠性(如果网络抖动造成的重试,tcp接收端去重,每次发送完数据会接受到接收端传来的反馈,如果没有则重复发送) 拥塞控制:防止防落出现恶行的拥塞 TCP的3次握手 Tcp的报文1)源端口:sourceport 源端口和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报文的返回地址。端口是一般是客户端随机生成2)目的端口:destport端口指明接收方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接口。服务端端口比如80 8080TCP报头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同IP数据报中的源IP与目的IP唯一确定一条TCP连接。(sequence number/acknowledement number)是TCP可靠传输的关键部分。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TCP传送的流中,每一个字节一个序号。e.g.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300,此报文段数据部分共有100字节,则下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400。所以序号确保了TCP传输的有序性。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字节序号,表明该序号之前的所有数据已经正确无误的收到。确认号只有当ACK标志为1时才有效。比如建立连接时,SYN报文的ACK标志位为0。Tcp每一次传输是块的并不是一次全部传送,序号来排序,序号和确认号保证传输的可靠性.4bits。由于首部可能含有可选项内容,因此TCP报头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报头不包含任何任选字段则长度为20字节,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能表示的最大值为1111,转化为10进制为15,15*32/8 = 60,故报头最大长度为60字节。首部长度也叫数据偏移,是因为首部长度实际上指示了数据区在报文段中的起始偏移值1)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2)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SYN=1和ACK=1是服务端返回应答报文,三次握手的第二部.3)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4)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5)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当SYN=1和ACK=0就是客户端发送报文用来建立连接.6)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四次挥手中用来确认即将断开连接的标识符.滑动窗口大小,用来告知发送端接受端的缓存大小,以此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窗口大小时一个16bit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65535。奇偶校验,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进行计算所得。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紧急指针是一个正的偏移量,和顺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每个连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SYN标志为1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它表示本端所能接受的最大报文段的长度。选项长度不一定是32位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位,即在这个字段中加入额外的零,以保证TCP头是32的整数倍。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TCP/IP详解卷1:协议》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TCP/IP详解 卷1:协议》([美国] W·Richard Steven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D1DPld0vPtT7cUfY3Y2gg提取码:n64d书名:TCP/IP详解 卷1:协议作者:[美国] W·Richard Stevens译者:范建华豆瓣评分:9.2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份:2000-4-1页数:423内容简介:《TCP/IP详解卷1:协议》是一本完整而详细的TCP/IP协议指南。描述了属于每一层的各个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运行。作者W.Richard Stevens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的tcpdump程序来捕获不同操作系统和TCP/IP实现之间传输的不同分组。对tcpdump输出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不同协议如何工作。 《TCP/IP详解卷1:协议》适合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网络的教材和教师参考书。也适用于研究网络的技术人员。作者简介:W.Richard Stevens,国际知名的UNIX和网络专家,备受赞誉的技术作家。他1951年2月5日出生于赞比亚,后随父母回到美国。中学时就读于弗吉尼亚菲什伯恩军事学校,1973年获得密歇根大学航空和航天工程学士学位。1975年至1982年,他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基特峰国家天文台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业余时间喜爱飞行运动,做过兼职飞行教练。这期间他分别在1978年和1982年获得亚利桑那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他去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健康系统国际公司任主管计算机服务的副总裁。1990年他回到图森,从事专业技术写作和咨询工作。写下了多种经典的传世之作,包括《TCP/IP详解》(三卷)、《UNlX环境高级编程》和《UNI×网络编程》(两卷)。Stevens于1999年9月1日去世,年仅48岁。2000年他被国际权威机构USENIX追授“终身成就奖”。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5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