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 DR 是什么啊?做什么事?
在DR和BDR出现之前,每一台路由器和他的邻居之间成为完全网状的OSPF邻接关系,这样5台路由器之间将需要形成10个邻接关系,同时将产生25条LSA.而且在多址网络中,还存在自己发出的LSA 从邻居的邻居发回来,导致网络上产生很多LSA的拷贝,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DR和BDR. DR将完成如下工作 1. 描述这个多址网络和该网络上剩下的其他相关路由器. 2. 管理这个多址网络上的flooding过程. 3. 同时为了冗余性,还会选取一个BDR,作为双备份之用. DR BDR选取规则: DR BDR选取是以接口状态机的方式触发的. 1. 路由器的每个多路访问(multi-access)接口都有个路由器优先级(Router Priority),8位长的一个整数,范围是0到255,Cisco路由器默认的优先级是1优先级为0的话将不能选举为DR/BDR.优先级可以通过命令ip ospf priority进行修改. 2. Hello包里包含了优先级的字段,还包括了可能成为DR/BDR的相关接口的IP地址. 3. 当接口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初次启动的时候,它把DR/BDR地址设置为0.0.0.0,同时设置等待计时器(wait timer)的值等于路由器无效间隔(Router Dead Interval). DR BDR选取过程: 1. 在和邻居建立双向(2-Way)通信之后,检查邻居的Hello包中Priority,DR和BDR字段,列出所有可以参与DR/BDR选举的邻居.所有的路由器声明它们自己就是DR/BDR(Hello包中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B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 2. 从这个有参与选举DR/BDR权的列表中,创建一组没有声明自己就是DR的路由器的子集(声明自己是DR的路由器将不会被选举为BDR) 3. 如果在这个子集里,不管有没有宣称自己就是BDR,只要在Hello包中B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B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BDR 4. 如果在Hello包中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DR;如果选出的DR不能工作,那么新选举的BDR就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 5. 要注意的是,当网络中已经选举了DR/BDR后,又出现了1台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BDR是不会重新选举的 6. DR/BDR选举完成后,DRother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有的路由器将组播Hello包到AllSPFRouters地址224.0.0.5以便它们能跟踪其他邻居的信息,即DR将泛洪update packet到224.0.0.5;DRother只组播update packet到AllDRouter地址224.0.0.6,只有DR/BDR监听这个地址. 简洁的说:DR的筛选过程 1.优先级为0的不参与选举 2.优先级高的路由器为DR 3.优先级相同时,以router ID 大为DR。 router ID 以回环接口中最大ip为准。 若无回环接口,以真实接口最大ip为准。 4.缺省条件下,优先级为1
ospf 是 路由协议啊在ospf网络中 很多路由器中选一个路由器来内个路由器就叫做DR 其他的路由器只和这个路由器更新路由表
相当于OSPF每个区域中的一个主干路由器,跟老大一样。 是做什么的?主要是转发路由信息的,进行ospf区域类2类LSA通告的发送,DR将区域类的信息整理好后,需要再发送给ABR(区域间相连的路由器)进行整理好,再发送另外的相关区域信息,就这样每个区域一直循环,一共6类通告,都能搞懂,你的OSPF就OK了 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深奥,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建议你去多看下这方面的书籍和网上相关的教程。。。

路由器DROther啥意思???
ospf DR,BDR,DRother选举规则 DR,BDR,DRother是接口的属性而不是 路由器的属性任何 接口优先级为0代表状态永远为 DRother默认情况下接口优先级为1,即大家优先级一样竞选关键参数1 优先级2 router id当一台路由器路由器开机后,其接口连接是多路访问网络时,有个叫做 WAIT的计时器开始起作用可以通过 sh ip os in f0/0 查看(假设是以太网) wait计时器的值总是等于 dead-intervalWAIT计时器的意思是如果在一个 dead间隔内,没有其他邻居通告比我的优先级更加高,那么我将成为 DR或者BDR,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了我甚至没有收到其他的hello,那么我就选我自己,并且通告同子网的所有邻居,所以实际上DR和BDR 第一次选举 遵循时间优先,优先级优先,router-id值较大这个顺序每台路由器开机时间可能不一样,以第一台开机的设备开始计算,如果他40秒内(默认的WAIT时间)收到,任何比他优先级高的hello,他就在认为自己是BDR,如果他又收到了比他优先级高的其他源地址的hello,那么他就认为自己是DRothre。WAIT到期的时候他就只通告自己是DRother了。而如果他没有收到任何比他优先级高的hello,那么WAIT时间一到他就通告自己是DR,如果有个hello比他优先级高,他就通告自己是BDR。总之第一次选举时只要某台路由器器通过hello的中优先级比较得知自己状态了则在wait超时时候,直接告知对方自己的状态,同时一般来说DR和BDR也肯定出来了然后会被从hello包通告出去,如果网络已经有一个hello宣告自己的是DR了,那其他开机的先收到这个hello的路由器没有在hello中发现BDR,就直接宣告自己是BDR,其他路由器就不竞选了直接为DRother:上面那句话是我个人试验的结论,我的理解是,在DR确定的情况下,DR机的hello包里会携带hello信息,而任何其他设备哪怕他同时开机的,他首先肯定是要先发送hello和其他路由器建立2-way关系,在建立关系过程中,因为hello包内会携带所有邻居的routerid,所以关系建立完了,非DR的其他路由器的优先级或者RID也被比较出来可以直接确立BDR。而当这个链路的hello包里同时携带DR和BDR的信息时候,再之后开启的路由器就只能是DRother了上面是开始竞选时的原则,关键词是 WAIT 和 优先级下面是 当DR或者BDR发生状况时情况1 DR如果down了,那么BDR直接成为DRDR有竞选BDR的资格2 BDR如果DOWN了,那么BDR直接成为DRother不参加这次BDR竞选3 如果有BDR DOWN了,总是会在非自己和非DR的路由器中选出BDR4 DR从来都不是选出来的,是DR down掉后 BDR直接升上去的如果要重选 DR,BDR尽量改优先级,通过 clear ip ospf process的命令去重置ospf进程 而不要关闭接口那样会影响其他路由协议配置router id时候也尽量手动指定 希望以上解答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DROther直接翻译,是哥哥,我想就是优先和首选

路由DR 模式是什么
DR模式,即(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DR模式的网络拓扑:1) 工作过程: 当一个client发送一个WEB请求到VIP,LVS服务器根据VIP选择对应的real-server的Pool,根据算法,在Pool中选择一台Real-server,LVS在hash表中记录该次连接,然后将client的请求包发给选择的Real-server,最后选择的Real-server把应答包直接传给client;当client继续发包过来时,LVS根据更才记录的hash表的信息,将属于此次连接的请求直接发到刚才选择的Real-server上;当连接中止或者超时,hash表中的记录将被删除。2) DR模式的几个细节:1> LVS和Real-server必须在相同的网段:(相同的广播域内)DR模式在转发client的包时,只修改了包目的MAC地址为选定的Real-server的mac地址,所以如果LVS和Real-server在不通的广播域内,那么Real-server就没办法接收到转发的包。下面是mac地址的修改过程:2> LVS不需要开启路由转发:LVS的DR模式不需要开启路由转发功能,就可以正常的工作,出于安全考虑,如果不需要转发功能,最好关闭。3> ARP问题:通常,DR模式需要在Real-server上配置VIP,配置的方式为:/sbin/ifconfig lo:0 inet VIP netmask 255.255.255.255i) 原因在于,当LVS把client的包转发给Real-server时,因为包的目的IP地址是VIP,那么如果Real-server收到这个包后,发现包的目的IP不是自己的系统IP,那么就会认为这个包不是发给自己的,就会丢弃这个包,所以需要将这个IP地址绑到网卡上;当发送应答包给client时,Real-server就会把包的源和目的地址调换,直接回复给client。ii) 关于ARP广播:* 上面绑定VIP的掩码是”255.255.255.255″,说明广播地址是其本身,那么他就不会将ARP发送到实际的自己该属于的广播域了,这样防止与LVS上VIP冲突,而导致IP冲突。* 另外在Linux的Real-server上,需要设置ARP的sysctl选项:(下面是举例说明设置项的)假设服务器上ip地址如下所示:System Interface MAC Address IP AddressHN eth0 00:0c:29:b3:a2:54 192.168.18.10HN eth3 00:0c:29:b3:a2:68 192.168.18.11HN eth4 00:0c:29:b3:a2:5e 192.168.18.12client eth0 00:0c:29:d2:c7:aa 192.168.18.129当我从192.168.18.129 ping 192.168.18.10时,tcpdump抓包发现:00:0c:29:d2:c7:aa > ff:ff:ff:ff:ff:ff, ARP, length 60: arp who-has 192.168.18.10 tell 192.168.18.12900:0c:29:b3:a2:5e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0 is-at 00:0c:29:b3:a2:5e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0 is-at 00:0c:29:b3:a2:5400:0c:29:b3:a2:68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0 is-at 00:0c:29:b3:a2:68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e,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29 > 192.168.18.10: ICMP echo request, id 32313, seq 1,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0 > 192.168.18.129: ICMP echo reply, id 32313, seq 1, length 64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e,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29 > 192.168.18.10: ICMP echo request, id 32313, seq 2,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0 > 192.168.18.129: ICMP echo reply, id 32313, seq 2,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who-has 192.168.18.129 tell 192.168.18.10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4,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29 is-at 00:0c:29:d2:c7:aa三个端口都发送了arp的reply包,但是192.168.18.129使用的第一个回应的eth4的mac地址作为ping请求的端口,由于192.168.18.10是icmp包中的目的地址,那么ping的应答包,会从eth0端口发出。如果Real-server有个多个网卡,每个网卡在不同的网段,那么可以过滤掉非本网卡ARP请求的回应;但是如果多个网卡的ip在一个网段,那么就不行了。sysctl -w net.ipv4.conf.all.arp_filter=1对于多个接口在相同网段可以设置下面的来防止:sysctl -w net.ipv4.conf.all.arp_ignore=1sysctl -w 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2还是从192.168.18.129 ping 192.168.18.10时,tcpdump抓包发现:00:0c:29:d2:c7:aa > ff:ff:ff:ff:ff:ff, ARP, length 60: arp who-has 192.168.18.10 tell 192.168.18.129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0 is-at 00:0c:29:b3:a2:54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4,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29 > 192.168.18.10: ICMP echo request, id 32066, seq 1,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0 > 192.168.18.129: ICMP echo reply, id 32066, seq 1, length 64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4,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29 > 192.168.18.10: ICMP echo request, id 32066, seq 2,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IPv4, length 98: 192.168.18.10 > 192.168.18.129: ICMP echo reply, id 32066, seq 2, length 6400:0c:29:b3:a2:54 > 00:0c:29:d2:c7:aa, ARP, length 60: arp who-has 192.168.18.129 tell 192.168.18.1000:0c:29:d2:c7:aa > 00:0c:29:b3:a2:54, ARP, length 60: arp reply 192.168.18.129 is-at 00:0c:29:d2:c7:aa看到了么,现在只有eth0会回应arp请求了。arp报文格式:请求报文:MAC地址字段是空的。应答报文:所有字段都又内容。The arp_announce/arp_ignore reference:arp_announce – INTEGERDefine different restriction levels for announcing the localsource IP address from IP packets in ARP requests sent oninterface:0 – (default) Use any local address, configured on any interface1 – Try to avoid local addresses that are not in the target’ssubnet for this interface. This mode is useful when targethosts reachable via this interface require the source IPaddress in ARP requests to be part of their logical networkconfigured on the receiving interface. When we generate therequest we will check all our subnets that include thetarget IP and will preserve the source address if it is fromsuch subnet. If there is no such subnet we select sourceaddres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for level 2.2 – Always use the best local address for this target.In this mode we ignore the source address in the IP packetand try to select local address that we prefer for talks withthe target host. Such local address is selected by lookingfor primary IP addresses on all our subnets on the outgoinginterface that include the target IP address. If no suitablelocal address is found we select the first local addresswe have on the outgoing interface or on all other interfaces,with the hope we will receive reply for our request andeven sometimes no matter the source IP address we announce.The max value from conf/{all,interface}/arp_announce is used.Increasing the restriction level gives more chance forreceiving answer from the resolved target while decreasingthe level announces more valid sender’s information.arp_announce用来限制,是否使用发送的端口的ip地址来设置ARP的源地址:* “0″代表是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 “1″代表不使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如果ip包的源地址是和该端口的IP地址相同的子网,那么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否则使用”2″的设置。* “2″代表不使用ip包的源地址来设置ARP请求的源地址,而由系统来选择最好的接口来发送。当内网的机器要发送一个到外部的ip包,那么它就会请求路由器的Mac地址,发送一个arp请求,这个arp请求里面包括了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而linux默认是使用ip的源ip地址作为arp里面的源ip地址,而不是使用发送设备上面的 ,这样在lvs这样的架构下,所有发送包都是同一个VIP地址,那么arp请求就会包括VIP地址和设备 Mac,而路由器收到这个arp请求就会更新自己的arp缓存,这样就会造成ip欺骗了,VIP被抢夺,所以就会有问题。现在假设一个场景来解释arp_announce:Real-server的ip地址: 202.106.1.100(public local address),172.16.1.100(private local address),202.106.1.254(VIP)如果发送到client的ip包产生的arp请求的源地址是202.106.1.254(VIP),那么LVS上的VIP就会被冲掉,因为交换机上现在的arp对应关系是Real-server上的VIP对应自己的一个MAC,那么LVS上的VIP就失效了。arp_ignore – INTEGERDefine different modes for sending replies in response toreceived ARP requests that resolve local target IP addresses:0 – (default): reply for any local target IP address, configuredon any interface1 – reply only if the target IP address is local addressconfigured on the incoming interface2 – reply only if the target IP address is local addressconfigured on the incoming interface and both with thesender’s IP address are part from same subnet on this interface3 – do not reply for local addresses configured with scope host,only resolutions for global and link addresses are replied4-7 – reserved8 – do not reply for all local addressesThe max value from conf/{all,interface}/arp_ignore is usedwhen ARP request is received on the {interface}“0″,代表对于arp请求,任何配置在本地的目的ip地址都会回应,不管该arp请求的目的地址是不是接口的ip;如果有多个网卡,并且网卡的ip都是一个子网,那么从一个端口进来的arp请求,别的端口也会发送回应。“1″,代表如果arp请求的目的地址,不是该arp请求包进入的接口的ip地址,那么不回应。“2″,要求的更苛刻,除了”1″的条件外,还必须要求arp发送者的ip地址和arp请求进入的接口的ip地址是一个网段的。(后面略)本文来自网学网(http://www.myeducs.c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yeducs.cn/sys/yunwei/LVS-desanzhongmoshiqubiexiangjie.htm
DR(Designated Router)就是指定的路由器应该还有BDR 你可以在百度里查到的

ospf路由协议中,DR和BDR是什么意思?
DR指定一个路由器,BDR是指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为减小多路访问网络中OSPF流量,OSPF会选择一个指定路由器(DR)和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多路访问网络发生变化时,DR负责更新其他所有OSPF路由器。BDR会监控DR 的状态,并在当前DR发生故障时接替其角色。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为了避免路由器之间建立完全相邻关系而引起的大量开销,OSPF要求在区域中选举一个DR。每个路由器都与之建立完全相邻关系。DR负责收集所有的链路状态信息,并发布给其他路由器。选举DR的同时也选举出一个BDR,在DR失效的时候,BDR担负起DR的职责。点对点型网络不需要DR,因为只存在两个节点,彼此间完全相邻。扩展资料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OSPF协议当中对于路由的跳数,它是没有限制的,所以OSPF协议能用在许多场合,同时也支持更加广泛的网络规模。只要是在组播的网络中,OSPF协议能够支持数十台路由器一起运作。组播触发式更新,OSPF协议在收敛完成后,会以触发方式发送拓扑变化的信息给其他路由器,这样就可以减少网络宽带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减小干扰,特别是在使用组播网络结构,对外发出信息时,它对其他设备不构成其他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DR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关
DR:指定一个路由器。BDR:是指一个备份的指定路由器。DR和BDR是由同一网段中所有的路由器根据路由器优先级、RouterID通过HELLO报文选举出来的,只有优先级大于0的路由器才具有选取资格。在一个OSPF网络中,选举一个路由器作为指定路由器DR。所有其他路由器只和它一个交换整个网络的一些路由更新信息,再由它对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这样节省网络流量。再指定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DR出现故障时,BDR起着备份的作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扩展资料: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OSPF协议当中对于路由的跳数,它是没有限制的,所以OSPF协议能用在许多场合,同时也支持更加广泛的网络规模。只要是在组播的网络中,OSPF协议能够支持数十台路由器一起运作。路由器自身的负载分担能力是很低的。OSPF路由协议会根据几个主要的因素,生成优先级不同的接口。然而在同一个区域内,路由协议只会通过优先级最高的那个接口。只要是接口优先级低于最高优先级,那么路由就不会通过。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等级的路由,无法相互承担负载,只能独自运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OSPF路由协议
在一个OSPF网络中,选举一个路由器做为指定路由器DR,所有其他路由器只和它一个交换整个网络的一些路由更新信息,再由它对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这样节省网络流量。 再指定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DR出现故障时,BDR起着备份的作用,它再发挥作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 这个够通俗易懂吧。
DR指定一个路由器,BDR是指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为减小多路访问网络中OSPF流量,OSPF会选择一个指定路由器(DR)和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多路访问网络发生变化时,DR负责更新其他所有OSPF路由器。BDR会监控DR 的状态,并在当前DR发生故障时接替其角色。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
DR--指定路由器,BDR--备份指定路由器。在动态路由协议中,配置在同一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要互相学习链路状态信息,当所有同一区域内的设备都具有相同的数据链路信息后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的路由。如果每两台设备之间互相学习,那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为了减少工作量,在这个网络上的设备中选出一个作为DR,所有其他设备都只需要和这台这设备交互信息就可以完成链路状态的学习了。DR差不多就起了代理服务器的作用。另外为了防止DR挂掉后造成过大的网络震荡,在选出DR的同时选出另一个作为备份(BDR)。当DR挂掉后BDR立即就成为DR,接替DR的工作。

OSPF协议中 为什么 要选 DR?
1.减少邻接数(邻接和邻居的概念不一样,也是ospf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如果不选一个DR.那么就要建立n*(n-1)/2个邻接关系.说发送lsa到n*(n-1)个节点,这句话有点问题,首先lsa是封装在报文里的,像DD报文和LSR封装的是lsa头部,lsu报文是完整的lsa,而且一台路由器基本上不可能就发送一个lsa吧??这个s跟是跟IS-IS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减少了邻接数,引申出很多作用像,减少LSA的洪泛,从而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和cpu,内存的占用加速收敛还减少拓扑数据库的大小另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一点,这也是OSPF强调的一点,也就是数据库的稳定性方面ospf需要保证数据库的同步和稳定而且一旦网络发生变化,比如一个路由器的某一链路down了,如果不选DR多少邻接会变化,这样哪一个收敛更快?哪一个更能保证网络的稳定实际上答出减少邻接数并不难,好多书上有写.而且照书背也不是难事但你要理解ospf中邻接作用,和运作方式来理解选DR的意义需要水平了当然我的水平也不高,回答也会片面,这是我看到的加我理解的 另外DR不是在所有网络类型(由三种链路类型拓展了五种网络(RFC),cisco拓展了八种)中存在,仅在NBMA中的Broadcast,和nonbroadcast中有和Broadcast中有.
如果一个广播域中,有很多运行了OSPF路由器,那么发送LSA n*(n-1)个节点。有了DR就好多了,其他路由器发送给DR,然后由DR发给其他路由器LSA。
应该是说广播链路环境下,弄个DR是为了减少LSA的重复传播,减轻路由器负担(cpu和内存),广播环境下的LSA的传输都由DR去完成,由DR统一调度。 打个比喻:一个TEAM总的有个老大才能让这个TEAM更好的流畅有效率的工作的吧,老大负责调度,小弟接收工作,小弟也不用去操心别人在做什么,老大会做监督!
上面回答很正确,如想知道详细请查看相关的RFC 2328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5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