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标准和通讯协议是什么关系
总线标准是: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 连的标准界面。 微型机总线标准有下面几种:POWERBUS总线、ISA总线、EISA总线、MCA总线、VESA局部总线、PCI总线、AGP总线、USB总线、Alpha EV6总线、PCI-X局部总线、NGIO总线、IEEE1394、Future I/O总线。通讯协议又称通信规程,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 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关系是:通俗点说就是总线标准是要在现场进行自控所要遵循的原则,各种协会和各个国家制定了多个标准,通讯协议就是具体的某个连接现场各传感器,执行器的语言。
总线就是建立外交了,协议就是建立外交国家交流总得语音,每两个国家规定得交流语言就是协议,也就是一条总线可以有好几种协议。
通俗点说就是总线标准是要在现场进行自控所要遵循的原则,各种协会和各个国家制定了多个标准,通讯协议就是具体的某个连接现场各传感器,执行器的语言。查看原帖>>
我接触的总线不多,主要就是PROFIBUS-DP,工业以太网,MPI,好像没了。听说过的,还有DEVICENET,CANOPEN,等等。对于总线标准和通讯协议,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总线是面对现场设备的数据交换,它主要由电气标准,机械标准和通讯标准三大部分构成。而通讯协议呢,其实就是通讯标准,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约,也就是说A和B设备交换数据的时候,A设备发出的数据可能是先寻址,然后再握手,然后在数据发送等等,然后B设备必须要知道A的发送规则才能读懂发来的数据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就是一个德国人和一个小日本交谈,他们都不会说对方的语言,所以在交谈之前必须要先规定一种交流的规则,比如都说中国话。说的有点烦,不知道你懂吗?上面说的是通讯协议,而总线标准中的电气和机械标准就是,比如PROFIBUS总线规定总线接口必须使用RS485的电气标准,如果你使用RS232C那就不行,这一点在通讯协议中是无法识别和规定的。这是我的经验希望对LZ有些帮助。查看原帖>>
总线标准是系统与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一个互 连的标准界面。工业界制定了许多工业标准总线。优点明显:确保外设能与任一新计算机相联。 通讯协议又称通信规程,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 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modbus通讯规约和通信协议一样吗
modbus是一种通信协议,有明确的定义的,可以搜一下就知道,类似的配套测试软件有很多,modbus slave、格西烽火测试软件等。
首先先回答你的问题,是的,你说的两个东西是一样的。再帮你扩展一下:你说的“通讯”实际上是指通信,也就是说你用错了字。通讯和通信的意义不一样。通讯通的是讯息,如报道新闻、传播政策等,并且要借助通信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讯息传递。通信通的是信息。信息的范围很广,讯息可以理解成信息的一种。通信还包括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的含义,比如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电话网络通信。通信规约、通信协议实际上都是transmission protocol的翻译,准确的说应该翻译成传输规约或传输协议。
ModBus通信规约指的是对MODBUS规约的模式和通信速率的一种定义。 支持的MODBUS功能码:功能码02H: 读取开关量输入(读实遥信和虚遥信)。功能码03H: 读取保持寄存器(读事件记录等)功能码04H: 读取输入寄存器(读远动遥测)功能码05H: 强制单点继电器输出(远方复归、单步的遥控跳闸、遥控合闸)。功能码06H: 向保持寄存器写单个字(遥控跳闸、遥控合闸的选择和执行操作) 功能码10H: 向保持寄存器(内存区)写多个16位的字(通讯对时)。

请问“通信规约”和“通信协议”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区别啊,同一个意思,习惯叫法不同而已,就好比老外和外国人一样。
没什么区别,通信规约更专业 或者细讲的话,61850是规约,101、102、104这些为协议 珠海一通 关于通信规约的传动验证系统软件通过“子站仿真”等两种方式获取远动通信原始报文,采取基于“程序匹配和通信报文比对”的比对原则,检查电力自动化系统新、老主站的参数配置定义是否完全一致,即遥控点信息及其参数、数据库、遥控操作画面的定义是否一致,避免新主站投运后因遥控点有不一致导致遥控误操作及遥控拒动等问题。

什么叫通信规约
645规约的全称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这样一个通信规约标准应用于载波集抄系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任何一个标准的出台,与小孩出生一样,必须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历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载波集抄系统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国内、国外没有一个成熟的通信规约可以套用。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也不是神仙、救世主,他们在没有足够的产品现场运行经验情况下,也无法闭门造车编造出合理的载波集抄系统通信规约!当时正值多功能电能表大面积推广后期,而载波集抄系统的研制、生产也大多脱胎于这些厂家的产品转型。历史就这样造就了645规约暂行于载波集抄系统的环境,其实就应用对象与使用条件而言,多功能电能表与载波集抄系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多功能电能表是应用于电力系统动力用户的用电监控(就地监控)、计量装备;而载波集抄系统是应用于居民照明用户的计量设备;根据我国的电力营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前者必须顾及电压、电流、功率、需量、有功电能量、无功电能量、正向、反向,以及不同时区、时刻的用电参数;而后者只存在正向有功电能量与底度,在未来的分时计价系统中,无非增加一个分时段电能量问题。而就数据采集的性质而言,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仅适用于就地数据采集与总线数据采集,甚至可以采用基带数据传输;它与载波集抄系统的串口调制数据传输,完全不是一回事!就通信环境而言,本地数据采集通信环境稳定、干净、衰减小;而载波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整个一个大翻个!645规约在载波集抄系统中的套用,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让我们举几个具体条款说明这个问题:645规约的电能表地址码采用了6字节12位十进制数,最大数为1万亿。设计本意是为了携带厂家名称与产品型号、序列。这对单点的本地数据采集,无论数据传输速率多低,在稳定、干净、衰减小的环境中,都不会形成任何威胁。但对载波信道,由于通信环境衰减大、干扰严重、不稳定,加上国内载波模块大多采用扩频方式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只有300-600波特;再考虑载波通信过程要采集一个变台下数百乃至上千块载波电能表的数据;就是致命的了!让我们对一块载波电能表的传输过程进行分析:假设正常表号设置只要3个字节,那么每个表号采用6字节,就多传输了3个字节;假设系统设置了三级中继,那么路由表就需要传输4-5个通信地址(包括目的电能表与集中器地址),每个地址多传三个字节,5个地址需要多传输15个字节,按645规约,每个字节是11位,就要多传输165的比特;假设载波信道通信波特率为300波特,无端耗费时间550毫秒!这里还不包括必须传送的数据比特!在随机干扰十分严重的载波信道中,这550毫秒意味着什麽,干扰的概率增加了多少,任何一个稍懂通信常识的人,都十分清楚!645规约还规定了两字节的数据标识,还有一字节的密码权限、三字节的传输密码!对于居民照明用户,只有一个电能量标志,数据保密性要求也与动力用户大相径庭!这里的数据比特浪费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更何况645规约只有检错重发功能,本身对干扰防御能力极差,这样一个数据比特的浪费、传输时间的无谓延长,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笔者曾对数据传输时间与干扰的关系,在我国居民照明电网中,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当传输时间超过200毫秒,干扰概率提高了数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645规约根本没有中继传输规约,而经过十年的市场徘徊,现在市场上不用中继方案的系统已经寥若星辰了!其它还有很多条款,都可以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论证645规约在载波集抄系统中套用的不合理性!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当然必须指出:这一切并不是645规约的错误,因为645规约本来就不是载波集抄系统的通信规约!其实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业内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开始探索,并独立编制自己产品的通信规约!至少国内载波模块推广应用最多的厂家,已经在现场采用了自编的通信规约!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数据比特浪费、干扰概率高的风险!例如采用了表号现场设置措施,2字节表号方案!而且在中继传输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数据传输时间!……等等。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经过多年的现场时间基础上,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委会于2000年10月组建《自动抄表系统》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并开始起草《自动抄表系统》国家标准。初步确定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62056标准作为我国载波集抄系统通信规约的标准.就是在IEC62056中,考虑到载波信道通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还是采用了最大程度的开放性!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标准的说明。现在也有部分模块设计生产商,极力鼓吹645规约!其商业目的是明显的!因为他要突出、加大干扰对载波信道通信的破坏性影响;要突出数据传输速率的作用!而实际在载波信道上,你如果截获他的传输的数据祯,就会发现,其中根本没有645规约的影子! 作为用户,他们不了解其中实情,无可厚非!但作为业内行家,如果是有意识的、商业性的曲解与误导,是有违职业道德的!笔者的话说得有点重了,但目的只是希望用户少花点冤枉钱,中国的老百姓毕竟不富裕啊!
1楼,发了这么多混分呢? 通信规约就是两个设备之间互相通信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说简单点就是两个设备之间互相说些什么话大家才能听得懂,通信规约就是规定两个设备之间通信采用的语言格式。有这么一些标准的通信规约:MODBUSDNPCDT10110210310461850645 OPC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早期大多采用的是串行口连接的星型模式计算 机网络拓扑结构,相应的产生了CDT规约。 位:RS 232 ,异步通讯模式。校验:奇/偶校验,一般采用偶校验(通过给校验位赋1或0使数据和校验位中有偶数位为1,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位中有奇数位为1则认为是传递错误);数据结构:11位,一位起始位(下降沿有效),8位数据位,一位校验位,一位停止位(上升沿有效);帧结构:帧头(说明数据类型)后接数据;数据流控制:轮流通讯,有错误则重发;主要优点:这种传输模式不需主站干予;传输信息时只需使用单向信道;当传输过程中某些数据出现差错时,由于是循环传 送,因而可以用下一个循环中的数据来补救。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考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信道的控制、数据的应答、信息的编码、差错控制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都是为了保证通信双方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传输。为此,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通信标准,即在通信的发送与接收之间,需要有一个通信双方都共同遵守的约定,将这个约定称为通信规约。就像现在电力系统中的101、102、103、104等等都属通信规约,珠海一通是属于规约应用分析方面的专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规约方面的知识,可以打电话给他们深入了解

串口通信问题 通讯规约说的是什么,总线协议说的是什么?232是通讯协议嘛?
通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便于研究需要对通信系统建模以及进行分层次研究,另外,不同厂商制造的通信设备要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OSI的7层模型将通信问题划分为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各层独立负载不同的功能;例如物理层侧重于物理接口,像接口机械尺寸、电气接触方式;而数据链路层侧重于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详细查阅数据通信资料。。。上面介绍基本概念,那么到底如何应用OSI的7层模型呢?和提问者提到的通信规约、总线协议、RS232/CAN关系如何?下面简明给出:1)总线协议一般属于数据链路层,指定总线上数据的排列方式。而通讯规约既包括数据链路层也包括网络层;不仅仅要建立数据链路还必须给出数据帧的排列方法,内部逻辑含义等等。 2)RS232/RS485/USB/网口,这都是外部串行物理接口。I2C是内部串行总线。Modbus和CAN是两种串行通信规约。
数字的最基本单位是位,2个状态,0和1。 串口就是串行通信的接口,一般就等同于串行通信通信方式有两种,串行和并行串行通信就是1位跟着1位发出去、收回来这样的通信并行通信就是1次好几位发出去、收回来这样的通信所以只要是串行通信(串口)就是1位1位的发出去、收回来。232、485、USB都是串口名称之间其实关系不大,都涉及到具体技术实现,说清楚还真不容易。 不知道你本人处于什么阶段。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