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中阻塞和非阻塞socket的区别
阻塞:一般的I/O操作可以在新建的流中运用.在服务器回应前它等待客户端发送一个空白的行.当会话结束时,服务器关闭流和客户端socket.如果在队列中没有请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个方法将会等待一个的到来.这个行为叫阻塞.accept()方法将会阻塞服务器线程直到一个呼叫到来.当5个连接处理完闭之后,服务器退出.任何的在队列中的呼叫将会被取消. 非阻塞:非阻塞套接字是指执行此套接字的网络调用时,不管是否执行成功,都立即返回。比如调用recv()函数读取网络缓冲区中数据,不管是否读到数据都立即返回,而不会一直挂在此函数调用上。在实际Windows网络通信软件开发中,异步非阻塞套接字是用的最多的。平常所说的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软件就是异步非阻塞模式的
阻塞socket是指调用结果返回之前,当前线程会被挂起。socket只有在得到结果之后才会返回。非阻塞socket指在不能立刻得到结果之前,socket不会阻塞当前线程,而会立刻返回。

linux网络编程中阻塞和非阻塞socket的区别
对于阻塞的socket,当socket的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时,read调用会一直阻塞住,直到有数据到来才返 回。当socket缓冲区中的数据量小于期望读取的数据量时,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当sockt的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大于期望读取的字节数时,读取期望读取的字节数,返回实际读取的长度。对于非阻塞socket而言,socket的接收缓冲区中有没有数据,read调用都会立刻返回。接收缓冲区中有数据时,与阻塞socket有数据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果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则返回错误号为EWOULDBLOCK,表示该操作本来应该阻塞的,但是由于本socket为非阻塞的socket,因此立刻返回,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在下次接着去尝试读取。如果返回值是其它负值,则表明读取错误。因此,非阻塞的rea调用一般这样写:if ((nread = read(sock_fd, buffer, len)) < 0){if (errno == EWOULDBLOCK){return 0; //表示没有读到数据}else return -1; //表示读取失败 }else return nread;读到数据长度

什么是阻塞式和非阻塞io流?
阻塞IO:socket 的阻塞模式意味着必须要做完IO 操作(包括错误)才会返回。非阻塞IO:非阻塞模式下无论操作是否完成都会立刻返回,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具体操作是否成功。两者区别:所谓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当试图对该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时, 如果当时没有东西可读,或者暂时不可写, 程序就进入等待 状态, 直到有东西可读或者可写为止。对于非阻塞状态, 如果没有东西可读, 或者不可写, 读写函数马上返回, 而不会等待 。一种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个Socket连接时,同时创建一个新线程对该Socket进行单独通信(采用阻塞的方式通信)。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并且控制起来也很简单,在连接数较少的时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对每一个连接都产生一个线程的无疑是对系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一种较高效的做法是:服务器端保存一个Socket连接列表,然后对这个列表进行轮询,如果发现某个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读时(读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读操作。如果发现某个 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写时(写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写操作;如果某个端口的Socket连接已经中断,则调用相应的析构方法关闭该端口。这样能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1、阻塞:一般的I/O操作可以在新建的流中运用.在服务器回应前它等待客户端发送一个空白的行.当会话结束时,服务器关闭流和客户端socket.如果在队列中没有请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个方法将会等待一个的到来.这个行为叫阻塞.accept()方法将会阻塞服务器线程直到一个呼叫到来.当5个连接处理完闭之后,服务器退出.任何的在队列中的呼叫将会被取消. 2、非阻塞:非阻塞套接字是指执行此套接字的网络调用时,不管是否执行成功,都立即返回。比如调用recv()函数读取网络缓冲区中数据,不管是否读到数据都立即返回,而不会一直挂在此函数调用上。在实际Windows网络通信软件开发中,异步非阻塞套接字是用的最多的。平常所说的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软件就是异步非阻塞模式的。
Java中的阻塞和非阻塞IO包各自的优劣思考
NIO 设计背后的基石: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反应器(Reactor):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
通常的,对一个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设备, 有两种工作方式: 阻塞 与非阻塞 。所谓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当试图对该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时, 如果当时没有东西可读,或者暂时不可写, 程序就进入等待 状态, 直到有东西可读或者可写为止。而对于非阻塞状态, 如果没有东西可读, 或者不可写, 读写函数马上返回, 而不会等待 。
一种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个Socket连接时,同时创建一个新线程对该Socket进行单独通信(采用阻塞的方式通信)。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并且控制起来也很简单,在连接数较少的时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对每一个连接都产生一个线程的无疑是对系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另一种较高效的做法是:服务器端保存一个Socket连接列表,然后对这个列表进行轮询,如果发现某个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读时(读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读操作;如果发现某个 Socket端口上有数据可写时(写就绪),则调用该socket连接的相应写操作;如果某个端口的Socket连接已经中断,则调用相应的析构方法关闭该端口。这样能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传统的阻塞式IO,每个连接必须要开一个线程来处理,并且没处理完线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由于基于反应器模式,用于事件多路分离和分派的体系结构模式,所以可以利用线程池来处理。事件来了就处理,处理完了就把线程归还。而传统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线程池来处理,假设当前有10000个连接,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个线程的线程池就搞定了,而传统阻塞方式就需要开10000个来处理。如果连接数较多将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非阻塞的核心优势就在这里。
首先,我们来分析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哪里。在连接数不多的情况下,传统IO编写容易方便使用。但是随着连接数的增多,问题传统IO就不行了。因为前面说过,传统IO处理每个连接都要消耗 一个线程,而程序的效率当线程数不多时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是随着线程数的增加而减少。这里我们得出结论,传统阻塞式IO的瓶颈在于不能处理过多的连接。
然后,非阻塞式IO的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瓶颈。而非阻塞式IO是怎么实现的呢?非阻塞IO处理连接的线程数和连接数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处理10000个连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个线程,你可以用1000个也可以用2000个线程来处理。因为非阻塞IO处理连接是异步的。当某个连接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把这个连接请求当作一个请求"事件",并把这个"事件"分配给相应的函数处理。我们可以把这个处理函数放到线程中去执行,执行完就把线程归还。这样一个线程就可以异步的处理多个事件。而阻塞式IO的线程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请求上了。

同步,异步,阻塞和非阻塞的区别
首先来解释同步和异步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与消息的通知机制有关. 举个例子,比如我去银行办理业务,可能选择排队等候,也可能取一个小纸条上面有我的号码,等到排到我这一号时由柜台的人通知我轮到我去办理业务了.前者(排队等候)就是同步等待消息,而后者(等待别人通知)就是异步等待消息.在异步消息处理中,等待消息者(在这个例子中就是等待办理业务的人)往往注册一个回调机制,在所等待的事件被触发时由触发机制(在这里是柜台的人)通过某种机制(在这里是写在小纸条上的号码)找到等待该事件的人.而在实际的程序中,同步消息处理就好比简单的read/write操作,它们需要等待这两个操作成功才能返回;而异步处理机制就是类似于select/poll之类的多路复用IO操作,当所关注的消息被触发时,由消息触发机制通知触发对消息的处理.其次再来解释一下阻塞和非阻塞,这两个概念与程序等待消息(无所谓同步或者异步)时的状态有关.继续上面的那个例子,不论是排队还是使用号码等待通知,如果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等待者除了等待消息之外不能做其它的事情,那么该机制就是阻塞的,表现在程序中,也就是该程序一直阻塞在该函数调用处不能继续往下执行.相反,有的人喜欢在银行办理这些业务的时候一边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一边等待,这样的状态就是非阻塞的,因为他(等待者)没有阻塞在这个消息通知上,而是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等待.但是需要注意了,第一种同步非阻塞形式实际上是效率低下的,想象一下你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还需要抬头看到底队伍排到你了没有,如果把打电话和观察排队的位置看成是程序的两个操作的话,这个程序需要在这两种不同的行为之间来回的切换,效率可想而知是低下的;而后者,异步非阻塞形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打电话是你(等待者)的事情,而通知你则是柜台(消息触发机制)的事情,程序没有在两种不同的操作中来回切换. 很多人会把同步和阻塞混淆,我想是因为很多时候同步操作会以阻塞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很多人会写阻塞的read/write操作,但是别忘了可以对fd设置O_NONBLOCK标志位,这样就可以将同步操作变成非阻塞的了;同样的,很多人也会把异步和非阻塞混淆,因为异步操作一般都不会在真正的IO操作处被阻塞,比如如果用select函数,当select返回可读时再去read一般都不会被阻塞,就好比当你的号码排到时一般都是在你之前已经没有人了,所以你再去柜台办理业务就不会被阻塞.
一、概念 异步:某个事情需要10s完成。而我只需要调用某个函数告诉xxx来帮我做(然后我再干其他的事情)同步:某个事情需要10s完成,我需要一直等它完成(等10s),再能继续后面的工作。阻塞:做某件事情,直到完成,除非超时非阻塞:尝试做,如果不能做,就不做(直接返回),如果能做,就做。前两者和后两者不容易区分,不过前两者更多的有涉及到多线程交互(消息)的场景。二、举个例子小李喝了想喝水,于是去煮开水。1、小李把水壶放到炉子上,等待水烧开。(同步阻塞)小李感觉这样太费时间。2、小李把水壶放到炉子上,去客厅看电视,时不时去厨房看看水开没有。(同步非阻塞)小李还是觉得自己这样太累,于是买了把会响笛的那种水壶。水开之后,能发出声音。3、小李把响水壶放到炉子上,等待水壶发出声音。(异步阻塞)觉得这样傻等意义不大5、小李把响水壶放到炉子上,去客厅看电视,水壶响之前不再去看它了,响了再去拿壶。(异步非阻塞)这样真好。三、深入理解阻塞就是 recv/read的时候 socket接收缓冲区要是有数据就读, 没数据我就一直睡觉赖着不走,直到有数据来了读完我才走。send/write的时候,要是发送缓冲区满了,没有空间继续发送了我也一直睡觉赖着不走,直到发送缓冲区腾出足够的空间让我把数据全部塞到发送缓冲区里我才走。(当然如果你通过setsockopt设置了读写超时,超时时间到了还是会返回-1和EAGAIN,不再睡觉等待)非阻塞就是recv/read的时候,要是接收缓冲区有数据我就读完,没有数据我直接带着返回的-1和EGAIN走人,绝不睡觉等待耽误时间。write/send的时候, 要是发送缓冲区有足够的空间,就立刻把数据塞到发送缓冲区去,然后走人,如果发送缓存区满了,空间不足,那直接带着返回的-1和EAGAIN走人。至于IO多路复用,首先要理解的是,操作系统为你提供了一个功能,当你的某个socket接收缓存区有数据可读,或者发送缓冲区有空间可写的时候,它可以给你一个通知。这样当配合非阻塞的socket使用时,只有当系统通知我哪个描述符可读了,我才去执行read操作,可以保证每次read都能读到有效数据而不做纯返回-1和EAGAIN的无用功。写操作类似。操作系统的这个功能通过select/poll/epoll之类的系统调用函数来使用,这些函数都可以同时监视多个描述符的读写就绪状况,这样,多个描述符的I/O操作都能在一个线程内完成,这就叫I/O多路复用,这里的“复用”指的是复用同一个线程。 至于事件驱动,其实是I/O多路复用的一个另外的称呼。

阻塞式tcp和非阻塞式tcp调用在后台服务器实现的异同
阻塞socket和非阻塞socket的区别: 1、读操作 对于阻塞的socket,当socket的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时,read调用会一直阻塞住,直到有数据到来才返回。当socket缓冲区中的数据量小于期望读取的数据量时,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阻塞socket和非阻塞socket的区别: 1、读操作 对于阻塞的socket,当socket的接收缓冲区中没有数据时,read调用会一直阻塞住,直到有数据到来才返回。当socket缓冲区中的数据量小于期望读取的数据量时,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