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英雄(低调的英雄有哪些)

      最后更新:2023-04-02 22:14:11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低调的英雄:志愿军工兵们除了修路搭桥,还干了些什么

      讲到抗美援朝,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自然是在前线奋不顾身抗击敌人的战士们,一首首赞歌歌颂着英雄们的壮举。 不过对现代战争来说,除了阵前的厮杀,后勤保障同样重要。古语就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许古代战争部队还能靠劫掠来维持一段时间供应,到了现代这种做法已无法被国际所接受,后勤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支缺少补给、后勤支离破碎的部队是注定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 后勤保障离不开的是工兵部队,而现代战争不论是行军还是后勤,都要依靠道路交通,否则寸步难行。 说到这方面,那必然是工兵部队的任务,正如俗话所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首批入朝的并不是战斗部队,正是志愿军工兵,但他们的功绩往往并不为人熟知,这是一群低调的英雄。 此文简单回顾一下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工兵部队的功绩。 在做出入朝参战决定后,首要问题是如何隐蔽渡江,以达到战略上的出其不意。 走鸭绿江大桥肯定不行,目标太明显,美军飞机时刻注意那里的动向,只能走其他不引人注目的渡口渡江。 1950年10月13日,工兵第4团就赶到赶到鸭绿江边的辑安、临江等渡口,趁着雨天云层浓厚,敌机难以发现的机会,连续突击一天一夜,为600多米长的辑安铁路桥加铺上了 汽车 道板,同时还架起1座250米的浮桥。 在临江和辑安渡口,工兵第4团还创造了一个 历史 ,架起了两座水下桥。 所谓水下桥,是桥面没入水面下的桥梁,深度通常为50厘米,这种桥梁能有效隐蔽部队的渡河意图,瞒过敌机的空中侦察。 但这种桥我军从来没架过,甚至没人看见过,只是有干部听说过苏军在卫国战争中架设过。此时已是初冬,江水温度接近零度,战士们冒着刺骨的严寒涉水作业,摸索排障,终于成功架设起两座载重60吨的水下桥,创造了我军 历史 。 第一个入朝参战的是工兵第6团,他们在1950年10月就已入朝,奉命为后续而来的志愿军大部队抢修清水面至昌城的道路,工6团奋战10昼夜,抢修了67公里的盘山公路路,为第一次战役我军物资前运和炮兵开进进行了保障。 有个概念可能和大家通常意义上的理解相反,随着志愿军连战连捷,一路南进,工兵承担的任务是随之变得越来越繁重的。 想一下就明白了,前线离后方越来越远,需要工兵保障的任务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工兵部队人数并没有大量增加。 并且,除了桥梁道路的交通保障,工兵也是需要在前线随部队一起进攻的。 敌人退至三八线后,在临津江的地一道防线加修工事,设置了大量地雷、铁丝网,还在江岸陡峭的崖壁上浇水成冰,企图阻止志愿军攀登。 突破三八线阵地的志愿军各军师所属工兵部队,在战役发起前,利用黑夜排除地雷,在难于攀登的冰崖上凿出一个个踏脚坑,秘密地为步兵突击部队开设前进通路。 由于战前准备充分,第39军突击团只用3分钟就攻占了敌人的前哨阵地,十多分钟就突破了敌人的临津江防线。 与印象中工兵只能修路搭桥不同,志愿军的工兵还承担了一部分战斗任务,除了守护交通要道,防止敌人渗透破坏,更不乏正面接敌的战例。 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的黄草岭之战,第42军奉命阻击敌人,部队查看地形后,注意到敌军坦克必经的公路两侧都是陡峭的岩石山壁,公里从山间炸开一条道路穿过,山崖上海留着打眼放炮后的裂缝。指挥员联想到抗日战争时部队用过的石雷,于是叫来工兵询问可行性。军属工兵部队二话不说,爬上山崖打了三个药室,装上炸药,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石雷发挥了不小作用,美军坦克进入伏击圈后,工兵引爆炸药,两边顿时山石滚滚,伴随着的是枪炮声大作,美军坦克顿时进退两难。黄草岭阻击战阻挡了敌军三天,石雷被推广到山头阵地上使用,炸起的石头如同古老的滚木礌石,让仰攻阵地的敌军伤亡惨重。 除了布雷,排雷也是工兵任务之一。在初期,志愿军装备比较简陋,工兵也是如此,探雷时只有一把锹、一枚探针。由于敌人拥有绝对制空权,工兵战士和步兵一样在夜间出击。抗美援朝工程老兵于林法回忆: 朝鲜的冬天严寒难耐,于林法和战友架桥时,经常跳入齐腰深的河水,在树枝编的框子里放上石块,铺上木头架成木桩。初期为部队打坑道时,工兵手中也只有洋镐,全靠人力一点点敲出来,后期部队才有了空压机,打眼的速度变得快起来。于林法回忆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部队打得很艰苦,他们经常几天吃不上饭,但是战斗的斗志丝毫不减。 第五次战役期间,工兵指挥所以3个团维护战略后方的交通要道,以4个团在第一线协同各兵种作战,以1个团抢修机场。 当第9兵团在重创敌军后因粮弹不济向后转移时,配属的工兵第十团奋战三昼夜,修复了昭阳江桥,为部队北撤打开通路。在前方部队陆续向北转移后,这个团也撤到北岸,留下了9连连长率一个排在南岸担任警戒。 4月25日,敌军由摩托化步兵、坦克组成的特遣队突然出现在渡口南岸,9连连长立即命令两个班破坏桥梁后泅渡过江,自己率领12名战士用手中武器和爆破器材与敌军展开激战。这13名英勇的工兵战士阻击了敌人半个小时之久,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但也为团里其他战士和医院的伤病员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志愿军工兵部队的战史上写下悲壮一页。 讲到工兵,还不得不提坑道工事。 坑道工事称得上 历史 悠久,但志愿军的坑道工事是很有特点的。为了防炮击和轰炸,工兵部队和一线部队会大量挖掘防空洞,但美军同样不笨,他们的对策是飞机轰炸加步兵协同进攻。 通常进攻前会先来一遍大炮洗地,然后出动飞机轰炸,如此一来,战士必须进入防空洞隐蔽,否则伤亡会很大。但在飞机轰炸的同时,敌军的步兵也开始协同上来,等炸完步兵就差不多快冲到防空洞口,阵地工事优势也就丧失了。 见招拆招,为了应对,志愿军开始把两个或三个猫耳洞打通联成一体,作为小型屯兵洞,选择防护层厚的崖壁掏成崖洞作指挥掩蔽部,这样就形成了基本的坑道,好处是避免单独防空洞口子被封,所有人就都出不来,可能都会牺牲在洞里。 9月,工兵第16团第3连在敌人火力威胁下连续突击3天4夜,打通了一条长70余米的坑道,既作指挥所、观察所,又作屯兵之用。 由于长度长了许多,支撑点也多了许多,这样的坑道不容易被炸塌,敌人发现后多次炮击和轰炸,都没能得逞。 在当天黄昏的夜月山战斗中,坑道内50多名步兵、工兵组成的突击队正是由这条坑道出发,在炮兵火力支援下,迅速夺取了地面阵地。 战后,工兵第3连第2排获集体三等功,志司领导赞誉这条坑道是“工炮协同的一大创举”。 坑道此后被工兵部队不断进行改进,如坑道入口尽量设计得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进入后,通常会有几个大转弯,这样可以有效阻隔冲击波、热量,让它们不易到达坑道内部;坑道口常备沙袋,一旦燃烧弹之类来了就堵住坑道口。 坑道内易守难攻,最后设置相应功能的辅助坑道来满足基础的生存需要。 各坑道开口要求能够互相掩护,这样即使敌人封锁一个坑道口,战士也能从另一个坑道口进行射击,在相互掩护同时又避免被封锁。不同体系群的坑道之间也能够互相提供射界、视野的支持。 这样复杂的坑道工事,施工缺少了工兵作为骨干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坑道工事的出现,让志愿军抵消了敌人地空火力优势。彭德怀视察前线坑道后,号召在军中大力推广,于是在1951年10月以后出现了一个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工兵部队作为骨干力量,自然担负起了大型坑道工事的构筑任务。 在第四次战役中,工兵第16团5连将大藏矿山的巷道进行清理,为志司构筑了一座坑道指挥所。这座指挥所遭到了敌机两次轰炸,坑道口被炸毁,但坑道内的工作人员无一伤亡。彭老总大为满意,称赞道:“住在工兵修建的工事里,我很放心。” 1952年5月初,志司召开军参谋长会议,工兵之火所系统提出了以屯兵坑道和战斗坑道为骨干,结合各种地面重型掩盖工事,组成绵密的阵地防御体系的建议。 到8月底,志愿军第一梯队6个军构筑坑道约300公里,堑壕、交通壕1000多公里,各种工事掩体2万多个,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阵地防御体系基本完成,志愿军的阵地更加坚固,伤亡明显减少。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工兵部队与其他兵种一起构筑坑道工事1250公里,相当于在我国陇海铁路线从连云港至西安之间开挖了1条石质遂道;构筑堑壕、交通壕6240 公里,开挖土石方6000余万立方米。 42军吴瑞林军长向毛主席汇报时说道:我们就是运用工兵作指导,大量构筑工事,打洞子,挖掩体,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坑道工事,工兵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抗击“绞杀战”。 “绞杀战”是李奇微提出来的战术,目的是为了打击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切断一线部队的补给。 美国空军对铁路、公路狂轰滥炸,后勤运输遭到严重威胁。为了确保公路畅通,志愿军工兵之火所集中起6个团,作为抢修公路和桥梁的骨干力量。 指挥所把5个团集中在敌机重点封锁的北纬38度附近这一地带,这里是志愿军输送的必经之路。地形却是山岭绵延、河川纵横,有利于敌机轰炸封锁。 5个团的工兵部队被分散配置在每一座桥梁和交通枢纽地区,做到随炸随修。在各个重要渡口架设车行桥、坦克桥、水下便道。在每个渡口至少有3座桥梁和一条水下便道,敌机即使轰炸,也很难一下炸断所有通道,此断彼通,运输线就能保障,等下一次敌机来临,前一次被炸断的通道也差不多修好了。 到9月,敌人又发动了秋季攻势,为了保障交通运输,志司组织7个工兵团修整公路,朝鲜政府也动员沿线群众参加。在每条公路线上,每天24小时都有开山筑路的人群,风雨无阻。 到12月,加固加宽公路2158公里,新修公路292公里,还在沿途增设大量 汽车 避难所。 李奇微的绞杀战没能成功,后方桥梁和公路反而越修越多,路况越来越好,让车辆运输效率提高了一倍多,车辆损失率从1951年春季的34%下降到6%。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中,工兵先后有15个团和25个步兵军所属的工兵分队参战,担负着交通工程保障、战斗工程保障和修建仓库、医院、营房、机场等大量繁重的工程保障任务,他们为部队作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战后,工兵部队也没有马上撤离,这一时期工兵对朝鲜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离不开志愿军工兵的帮助。仅参加平壤重建的工兵第12团,就新建和修复了 38 项较大的工程 , 1000 余名官兵为此立功,126人荣获朝鲜功勋勋章和功勋奖章。 1953年冬,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赠给工兵部队的锦旗上,书写着“扫除部队前进的障碍,建设伟大的军事工程,保障交通线的畅通,修建英雄的钢铁阵地”四句话,可以说是对志愿军工兵部队 历史 功绩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低调的英雄:志愿军工兵们除了修路搭桥,还干了些什么

      在困难面前他们一往无前!《功勋》中有哪些低调但令人感动的人物?

      《功勋》中低调但令人感动的人物有:于敏、袁隆平、张富清、孙家栋、申纪兰、黄旭华、屠呦呦等人。这些人大家其实都非常的熟悉,看着名字也都知道他们具体付出了什么,可是在看这个作品之前,大家对于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些故事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一、《功勋》 郑晓龙是总导演,李小明是总编辑,曹平和敦勇是总制片人。王雷、雷佳音、郭涛、黄晓明、蒋欣、佟大为、周迅、黄志忠主演的电视剧《功勋》正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优酷、 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平台同步播出,人气不断攀升,收视率持续第一。 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它以“民族叙事与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以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大功勋人物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与共和国命运连接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为祖国人民奉献的崇高境界。 二、《孙家栋》创作意义 《孙家栋》这个篇章是由佟大为、孙俪、刘奕君和王自健主演的,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在航天事业上从无到有,他通过不断的探索使航天事业得到了成长和发展。 这个单元的演员阵容非常令人兴奋,佟大为扮演孙家栋,还有孙俪,刘奕君,王自健等实力派参加了演出。相信剧中呈现的永不放弃的精神会深入人心,让大家感受到前辈的艰辛。 三、代表性人物的一生 《功勋》再现八个极具代表性人物,演员阵容空前强大,这部电视剧采用单元的模式,每个单元讲述一个人物,每个单元也由不同的导演和演员拍摄。几集用来讲述一个角色的一生,演员阵容非常强大。 据了解,这部电影分为八个单元,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八个角色生活中最精彩的故事,相信观众们看到这个消息内心必然会有一些小激动。除了演员的阵容非常强大之外,大家其实更为关注的就是这些演员所讲述的故事。 短短的几集当然讲不出这些人的一生,但是通过剧情的浓缩,大家却看到了这个作品绝对的优势。总而言之《功勋》这个电视剧是值得大家去观看的,也值得大家深思。
      《功勋》这部电视剧播出后不久,进入了急速上升排行榜。 豆瓣等平台之上也有很多网友给予了五星好评,不少网友评价这部电视剧的人物刻画成功。主要讲述的是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优这几位低调但令人感动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些代表人物来展现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功勋》剧情简介 《功勋》以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八位功勋人物一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于敏:从少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讲述患者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故事。 申纪兰:首次倡导“男女同工同酬”,重点表现当选首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 孙家栋:以无数实验失败为切入点,展现出其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 李延年: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故事。 张富清:描写作为战斗英雄转业后扎根基层的故事。 袁隆平:从梦想开始,讲述如何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懈奋斗。 黄旭华以核潜艇的下潜极限为故事的压力点和戏剧的转折点,再现我国自主开发核潜艇的艰难历史。屠呦呦:展示了她开发抗疟疾堡垒采罪蜜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回答了个人对获得诺奖的疑问。 二、观看电视剧《功勋》有感 《功勋》这部电视剧没有着眼于革命时代伟人的事迹,而是讲述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这部剧以单元剧的形式,结合八位功臣人生的华彩章和共和国的命运,诠释了患者人“忠诚、执着、朴素”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另外,这部剧的服化道处理得很好,看起来很有年代感。此外,演员的整体造型和台词也非常精湛,各种方言杂乱无章非常逼真。战争场面看起来也非常宏伟,各种爆炸场面非常有画面感,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 三、值得一看的影视作品 “有希望的民族必须有英雄,有前途的国家必须有先锋。 ”难忘这件事一定会引起反响,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功勋》终于播出了。该剧与国内一线创作团队结成了制作班底,因此在播出前就备受关注。该剧仅播出两集就迅速上升,排名第一。 虽然有演员阵容优势,但主要是这部电视剧质量确实不错。本来作品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再加上演员们的出色演绎,总体来讲,这个作品是非常成功的。
      引言:有一些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本身就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且我在看这种题材的作品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感动的,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细节而泪流满面。在困难面前他们一往无前!《功勋》中有哪些低调但令人感动的人物? 一、李延年 这个作品其实在网络上也受到了很多粉丝们的关注,但是一开始这个影视剧作品并没有那么火。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的题材设定真的非常好,而且大家看这部影视作品的时候,应该也会感受特别深刻,大家就可以从这些影视剧作品中直观的感受到这些演员们的演技,而且也能够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贡献。我觉得这些人都是非常伟大的,这个人其实是一个老英雄,而且也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作品中,这个人的形象展示也是非常好的。 二、李源 可能大家对于这个人了解的也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小战士真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虽然这个人默默无闻,而且也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这个小战士的身上也体现出来了中国人民战士的精神和品质。而且很多粉丝其实都被这个小战士圈了粉,大家看到这个小战士的时候也会感觉到特别的感动,想起这个小战士的英雄壮举,大家也可能会感觉到泪流满面。像这样的默默无闻的小战士在中国还是有很多的,这些人从来都没有要求别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是却一直都在默默地做贡献。 三、结语 我觉得中国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能够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其实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影视剧作品,而且我觉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演员的演技也是非常出色的,这些演员的台词功底也特别强。大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就会感觉到特别的感动,而且很多网友在看电视剧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哽咽,我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眼泪止不住流出来。这部电视剧真的特别让人感动,现在之所以大家能够过上这样和平幸福的日子,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贡献,所以我对这些人也是非常尊重的。所以我也很建议大家去看这部影视剧作品,这部电视剧真的非常的不错,也很值得大家观看。
      我觉得像功勋这部电视剧中,张富清就表现的特别低调,但是他做的事却令无数人感动,就是属于英雄,又是无名英雄那种
      感觉都是挺感动的,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但是有的却一直默默无闻、
      在困难面前他们一往无前!《功勋》中有哪些低调但令人感动的人物?

      詹才芳被称为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就像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等。他们就像浩瀚夜空中璀璨的明星,永远被人们缅怀。但是也有一些为革命立过赫赫功勋却不被人熟知的将领,比如今天要说的历史上最低调将军詹才芳。詹才芳的前半生可以说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詹才芳参与了我国的红军、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他在战争期间最高官职做到军长,因此只能只能授予中将的军衔。实质上,按他的革命资质,是可以达到大将的标准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开国中将。詹才芳是湖北人,小时候家里穷,很早就外出打工。后来机缘巧合,他进了董必武办的培养革命人才的学堂。1927年黄麻起义打响,詹才芳成为起义军主力,从此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詹才芳的战友都被授予军衔,有些曾经的老部下被授予的军衔甚至比他还高,比如陈锡联、许世友、洪学智等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见到老领导詹才芳都热情地上前给他致敬。上将给中将敬礼,也成为当时一大奇谈。詹才芳的前半生一直走在中国革命斗争的路上,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也结识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其中不乏优秀的将领。他们有些曾经是詹才芳的下属,在战争的洗礼中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比如黄麻起义时,李先念还是名战士,詹才芳当时是他的班长。直到革命成功后,李先念还一直尊称詹才芳为老班长。 詹才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中国革命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詹才芳一样不求功名,低调做人的真英雄,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詹才芳的一生,身边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这样的人生,就算只评了中将,也是了无遗憾了。詹才芳将在1992年去世,享年85岁。
      出门从不带随从,出门儿也不穿将军的衣服,只是穿一件不起眼老百姓的衣服。
      他低调到只有他的周围的人认识他,其他人都不知道,即使他做了很多的贡献。
      詹才芳被称为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引热议,他都做过哪些“低调的慈善”?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引热议,他都做过哪些“低调的慈善”? 5.12日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明星们纷纷哀悼, 可就在这次纪念日,我们才知道原来吴京当年地震时来到灾场,不但帮助灾民搭帐篷,晒下一层皮,还帮助大家运送物资。吴京是当时在救灾现场待得时间最久的明星,长期在太阳下暴晒,晒落了一层皮,工作太辛苦,早餐要吃七个馒头。吴京当时地震期间还领养了两个儿子。 除此之外,他都做过哪些“低调的慈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低调的英雄吧! 在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灾害时,吴京向四川捐助了100万,有人说他捐款少了,他拍的《战狼2》的票房那么高,之后吴京回应:“票房并未到手”,他的师哥李连杰一直有鼓励他:“慈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多少,你都是最棒的。” 其实爱国情怀有的人是刻在骨子里的,慈善这件事也不能只看一次的捐款数额就判定这个人是否有心。这么多年以来,在慈善这件事上,吴京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 不止2008年的汶川地震,吴京有赶赴现场。早在13年的雅安地震中,吴京都有赶赴现场,跟武警官兵一起抗震救灾,参与救援。吴京是真真正正用实际行动在帮助别人,但从来不在媒体面前炒作,吴京低调做事,一直在默默对社会做出贡献,正能量满满的一位艺人。 在北京疫情复发时,吴京谢楠两夫妇又私下捐赠了物资。 有人粗略统计,捐赠的物资还有款项加起来超过了5000万,这巨大的数额真的让人佩服。各种物资捐赠到各个需要的地方。看到这些,不知道拿《战狼》这部电影道德绑架吴京的人会不会羞愧。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晒落了一层皮,开货车送物资和官兵一起扛包救灾。此外,他还收养了两个汶川地震受灾的孩子,现在应该也有13岁了吧!武汉疫情期间他默默捐助物资达5000万,自己掏钱给“听见计划”捐款帮助听力障碍儿童。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晒落了一层皮,开货车送物资和官兵一起扛包救灾,吴京老师真的好棒,为吴京老师点赞。 网友发现吴京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给灾民搭建帐篷!在灾区和军人一样抗物资!用真的“行动”帮助灾区!!京哥太帅,真男人。原来吴京当年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到了受灾现场,不仅帮灾民搭建帐篷,晒落了一层皮,还帮大家搬运物资。一直有在默默对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正能量明星。
      吴京曾在地震期间领养过两个孩子,当时条件特别艰苦,但是他毅然决定领养两个父母双亡的孩子。他也曾默默资助过好多大学生,也曾出资建设贫困山区的学校。
      捐助希望小学,灾区救援、募集善款等,他做过很多慈善,帮助过很多人,是值得学习和崇拜的明星。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引热议,他都做过哪些“低调的慈善”?

      在三国演义中,为何说鲁肃才是最低调的英雄豪杰?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个老好人老实人,三言两语就被诸葛亮糊弄过去了,至于才华,基本上和鲁肃没什么缘分。然而,在真实历史上,鲁肃绝对能颠覆大家认知,因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之人。 可以说,三国争霸时,英雄豪杰辈出,但其中很多都为人所知,比如郭嘉、贾诩等。但鲁肃不一样,人们只知道他是老好人,却不知道他的真面貌!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谈谈鲁肃的英雄本色,看看他的胆子如何比关羽大! 第一,鲁肃长远的战略眼光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有名,即: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这是三分天下的一次谈话,由此也奠定了诸葛亮的江湖地位。然而,鲁肃不比诸葛亮差,他的战略眼光也很长远! 197年,天下大乱,鲁肃率领100余人,跟随周瑜,跑到江南投奔孙权。于是,孙权在很开心之余,也想考考鲁肃,看看水平如何,就请教天下大计,鲁肃说了一句话,道出了天下大势,眼光极为长远!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这句话意思是,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集团不可能短时间内被除掉,所以对将军来说,唯一的选择的定鼎江东以观天下!后来发展,果然如此! 第二,鲁肃耀眼的军事才华 很多人认为,鲁肃只是文官,行军打仗根本不在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宋朝之前,历代很多文官都能打仗。尤其是三国乱世,经常打仗,文官更需要有一定军事能力,而鲁肃显然有耀眼的军事才华! 举世瞩目的赤壁大战落下帷幕之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去世之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的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显然,周瑜有识人之明,最终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就发展到了万余人。 后来,孙权根据当时局势的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可以说,这两个地方都相当重要,孙权这么安排鲁肃,显然更看重鲁肃的军事才华! 第三,鲁肃胆大的单刀赴会 谈起关羽,可以说的故事有很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闯六将、单刀赴会等等。然而,这里显然有一个错误,真实历史上,单刀赴会的主角是鲁肃,而不是关羽!当时谈的话题是,鲁肃要求刘备一方叫还荆州! 为了顾全大局,让双方能够很好的谈判,武力值更小的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却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谈判。从这一点看,鲁肃胆子的确大,甚至比关羽还要大,毕竟只有他敢于这么做! 双方谈判时,鲁肃很正气,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表现的那般老实。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谈判中,鲁肃不时大声喝叱,辞色严厉! 后记 罗贯中的一本《三国演义》,虽说成为了举世经典,但却让不少真实的人物变得模糊,甚至彻底变了个样。比如,最惨的蒋干,原本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君子,结果变成了猥琐男,文武双全的鲁肃,却变成了一个老实男! 由此可见,文艺的力量,能让好人变成坏人,也能让将坏人给洗白。关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感悟,比如各种神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等,让清朝的皇帝变得耀眼夺目,一生除了好事,其他什么都不做。
      在三国演义中,为何说鲁肃才是最低调的英雄豪杰?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4762.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