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上网不流畅,是因为什么被干扰了吗?
移动通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无线电子通信、计算机通信、信息通信以及安全领域,最无法捉摸的应算无线电子通信,因为,无线电波在空中是摸不到,看不到的,因此,我们对于飘在空中的无线电波,有个名词叫,空中接口或者叫空口,说的比较不专业点,不过好理解。无线电波的不固定性,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干扰。无线干扰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干扰产生的因素有:某些专用无线电系统占用没有明确划分的频率资源;不同运营商网络参数配置冲突;基站收发机滤波器的性能不达标;小区覆盖重叠;电磁兼容(EMC)以及有意干扰等。干扰的存在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干扰带来的影响表现为:无法接入网络、掉线、切换差、业务速率低、话音/画面质量差,这些网络性能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干扰形成的原因多,按照干扰来源可以划分为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干扰,以及基站设备本身的运行故障产生的干扰,以及外部干扰等,以LTE系统为例:由于采用OFDM技术,LTE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小区内同频干扰,但存在较严重的小区间同频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将导致LTE网络性能恶化,同频干扰的主要影响有:其中对于公共信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邻区同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1) 邻区漏配无法切换导致的邻区干扰;(2) PCI冲突、PCI 模3冲突导致RS在频域上的干扰;(3) 重叠覆盖区域过大导致的邻区干扰;(4) 越区覆盖导致的干扰。对于LTE而言,TDD制式的除以上原因外,造成邻区同频干扰还可能是以下原因:(5)邻区采用不同的上下行时隙配比:相邻的小区上、下行子帧配置不同,导致下行子帧干扰其它小区的上行子帧接收,产生上行干扰;(6)帧失步(GPS失锁)造成的干扰:GPS不同步可能下行信号落入上行信号时隙,导致上行干扰,GSP时钟不同步造成的干扰,通常影响比较严重,且范围很广。可能在GPS失步基站周围的一大片基站都受到干扰,导致这些基站覆盖范围内的UE无法做业务,严重的甚至在基站下RSRP很好的情况下,UE都无法入网。(7)超远距离干扰:TD LTE远距离同频干扰发生在相距很远的基站间,在低空大气波导效应下,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可以实现超视距传输到达近端,同时因为传播过程中的时延导致干扰站的DwPTS与被干扰站的UpPTS对齐,导致干扰站的基站发对被干扰站的基站收的干扰。TD LTE超远距离干扰可能导致:UE在被干扰小区边缘不能进行随机接入;邻区UE不能切换到被干扰小区;严重的会出现下行业务和上行业务速率都大幅下降。当LTE和GSM900、DCS1800、WCDMA2100、CDMA800、TD SCDMA(A频段、E频段)共存时,这些系统和LTE之间都有可能产生相互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类:为避免系统间的干扰,天线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满足一定的隔离度要求,建议LTE天线与现有系统天线的安装隔离距离采用如下标准,在优化前需要进行天馈安装位置的核查,应满足邻近的异系统天线的空间隔离要求:按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电信CDMA的频率干扰移动TDD LTE,移动的频率F频点干扰联通的WCDMA,所以,一定的隔离度是非常有必要,但是随着铁塔共建,天面资源是紧张,导致的后果就是,天线的隔离不够。外部干扰,就很容易理解,比如说,网络上卖的私装放大器,无授权的设备频率发射,仿真站等,都一定程序了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的优化可根据具体的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改善。(1)小区布局不合理由于站址选择的限制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出现小区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弱覆盖,而部分区域出现多个导频强信号覆盖,此问题可以通过更换站址来解决,但是现网操作会比较困难,在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方位角、下倾角来改善重叠覆盖度过大情况。(2)天线挂高较高如果一个基站选址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的视距范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范围内传播。站址过高导致越区覆盖不容易控制,产生干扰,此问题主要通过降低天线挂高来解决,但是因为很多LTE站点是与2G/3G共站,受天面的限制难以调整天线挂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方位角、下倾角、RS功率等来改善干扰。(3)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在一个多基站的网络中,天线的方位角应该根据全网的基站布局、覆盖需求、话务量分布等来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各扇区天线之间的方位角设计应是互为补充。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形成过多的重叠覆盖,这需要根据信号分布和站点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4)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天线的倾角设计是根据天线挂高相对周围地物的相对高度、覆盖范围要求、天线型号等来确定的。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严重时会引起掉话。此种情况根据信号的分布和站点的位置关系来调整下倾角至合理取值。(5)RS功率设置不合理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范围小,而设置的导频功率过大,导频覆盖范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范围时,也可能导致重叠覆盖问题,从而产生干扰。在不影响室内覆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降低部分小区的导频功率。(6)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导频信号难以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状况。主要体现在,街道/水域对信号的传播,当天线方向沿街道时,其覆盖范围会沿街道延伸较远,在沿街道的其它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能会TD LTE超远干扰问题。(7)系统间的干扰由于不同运营商间的干扰,可以加装滤波器,或者更换抗干扰的射频单元,不过以上的成本代价还是挺大的,最好是先加大天线的隔离度、方位调整一下尝试解决。总之,移动频谱使用是门很深的学问,在日常优化当中,需要按规范及长期的跟踪优化,才能保障网络的稳定性,目标是无投诉。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主要有哪些
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有哪些的呀? 这是相当多的呀,比较突出的就是有, 电波干扰、雷电干扰、高频干扰等。

TDD的存在的问题
1.干扰问题TDD模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问题主要包括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干扰,不同运营者之间的干扰和来自功率脉冲的干扰。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干扰分为小区内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干扰和小区间上下行链路之间的干扰。前者是因为在一个小区内用户间的同步受到破坏或上下行链路的时间分配不平衡。对于后者,非对称的TDD时隙将影响邻近小区的无线资源并导致小区间的上下行链路干扰,另外高功率的基站会阻塞邻近小区的基站接收本小区的终端,处在小区边界的高功率终端也会阻塞邻近小区的具有不同时隙分配的终端。当同一地理环境有几个运营商用同一TDD 频率时,由于基站之间的同步问题以及上下行链路之间非对称的动态分配,不同运营者之间会发生干扰,这是TDD模式所特有的。来自功率脉冲的干扰是由于短的TDD帧的短传输时间,以及为了袖珍的语音终端设计在终端内部的设备之间的脉冲传输。2.同步要求高由于基站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移动终端的传送必须在基站停止发送时开始,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的不同用户之间,用户与基站之间需严格同步,后一同步破坏会发生通信阻塞,前一同步破坏将导致严重干扰,这是FDD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所没有的问题。另外,因为小区之间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干扰问题,邻近小区的基站之间要求是同步的,并且一般是符号级的精确同步。这样的同步要求在基站有GPS接收机或公共的分布式时钟,这些都增加了移动蜂窝网的费用。3.移动速度受限对于TDD模式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利用同一频率,根据接收信号TDD发射机能知道多径信道的快衰落,这给TDD模式的系统带来许多优势,但这是基于TDD帧长比相干时间短的前提。因为TDD帧很短,导致移动速度受到限制,所以通常人们认为TDD模式适合于室内、低速移动的微小区环境。应该指出的是,已有研究显示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结合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后可以用于高速移动的环境,在中国目前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采用了这个方案,模拟结果显示了较好的性能。

什么是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交调干扰?
现在陆地移动通信蜂窝系统均采用频率复用方式以提高频率利用率。这虽然增加了系统的容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干扰程度。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扰。 1.同频干扰。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现在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当同频干扰的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2.邻频干扰。所谓邻频干扰,即指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由于频率规划原因造成的邻近小区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要求范围大,均会引起邻频道干扰。当邻频道的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3.交调干扰。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信号输出,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我们称这种干扰为交调干扰。交调干扰主要是指数、模共站的基站,由于模拟基站发射机的影响,而对数字基站产生的干扰。这种干扰的直接后果是时隙分配不出去,造成基站资源的浪费,也会产生掉话。

什么是移动通信?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或暂时停止)状态下的通信,包括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等。简单来说,就是移动中的信息交换。它的特点如下:一、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这种传播媒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束缚,不过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都很差。移动通信的运行环境十分复杂,电波不仅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弥散损耗,并且会受到地形、地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而且信号经过多点反射,会从多条路径到达接收地点,这种多径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都不一样,它们相互叠加会产生电平衰落和时延扩展。移动通信常常在快速移动中进行,这不仅会引起多普勒(Doppler)频移,产生随机调频,而且会使得电波传播特性发生快速的随机起伏,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必须根据移动信道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二、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城市噪声,车辆发动机点火噪声,微波炉干扰噪声等;移动通信网络中其他电台的干扰—主要的干扰源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多址干扰、ISI、ICI、内部干扰、外部干扰。1、邻道干扰:是相邻的或邻近频道的信号相互干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广泛使用的VHF、UHF电台,频道间隔是25kHz。然而,调频信号的频谱是很宽的,理论上说,调频信号含有无穷多个边频分量,当其中某些边频分量落入邻道接收机的通带内,就会造成邻道干扰。2、同道干扰:也称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是移动通信在组网中出现的一种干扰。在移动台密集之处,若频率管理或系统设计不当,就会造成同频干扰。在移动通信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称为同信道复用。显然,同信道小区相距愈远,同频道干扰就愈小,但频率利用率降低。因此,两者要兼顾考虑。3、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三、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四、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台在通信区域内随时运动、随机选用无线信道进行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跟踪等技术、入网和计费方式有特殊的要求五、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移动台对外界(尘土、振动、碰撞、日晒雨淋)的影响需要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功耗低、低温,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