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背景: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
自从印度反动派在一九五九年制造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以来,铁托集团一贯支持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扩张、侵略和挑衅活动。他们公开造谣说“划界工作在本世纪初就以众所周知的麦克马洪线的形式完成了”,并且极力颠倒黑白,诬蔑中国“放肆地用武力修改对印度的边界”,“侵略”印度。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相关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3CHg9w7usFDXrzsJJlY_OgZ1_1loKcdFl7QAm0DKnVhCLug_KH4o4D6gt3vS5vCdpZQsYJQTMg9yKmOXtA2la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 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 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 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扩展资料 战争尾声 1962年11月21日24时,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 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战争的原因与始末
1962年中印战争 六十年代,因为英国殖民统治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五项原则的两个首倡国之间爆发了战争。中国称这场战争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叫做瓦弄之战。中国有14个邻国,陆地边界线长达2万多公里,除没有外交关系的不丹之外,历经60载努力,2008年底与其它12个国家全部完成陆地边界勘界工作。只有中印两国边界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两国边界线不旦尚未正式划定,并在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上存有争议,成为制约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问题还得追溯到享利·麦克马洪,这位英印外交官,陆军中校可能想不到,他1914年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即所谓“印藏分界线”,在48年后把两个国家卷入战争。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印政府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由中国、英印和西藏政府参与的会议,旨在解决所谓三边关系。 麦克马洪作为英印谈判代表,充分发挥“高超”的外交手腕,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代表秘密换文,私自划定“印藏边界”的“红线”,将藏南9万平方公里地区,划入印度界内;并将“红线”混入三方会议谈判的《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骗取中方代表陈贻范草签。 陈贻范草签后,请示北京,随后中国政府与中方代表均拒绝正式签署,认为西藏是中国一部分,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草签的《西姆拉条约》、签署《英藏声明》及《英藏通商条约》为非法。陈贻范发布声明: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之任何英藏间条约、协议均为无效,西姆拉会议随即流产。 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均不承认麦克马洪线。1946年至1947年,中国政府曾向英国驻华大使递交四份抗议照会,印度独立前,英国把责任推给印度临时政府,中国政府又于1947年2月再次向印度驻华大使提出抗议。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认为,中印边界应以“地理原则”划分,所谓“地理原则”即指以分水岭或山脊等鲜明的地理特征为界的原则,也称为“分水岭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边界是可以“先天决定”,因而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印边界,就是“人所共知和确定了的界线”,无须进行谈判。尼赫鲁1959年9月26日致信周恩来,首次明确提出“麦克马洪线”可视为中印边界线,这封信说,“印度的边界是几世纪以来由历史、地理、习惯和传统解决了的”。 周恩来早在同年1月就致电尼赫鲁:“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观点是,在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间从未订立过有关中印边界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从实际情况看,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分歧。周主张通过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彻底解决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才算正式划定边界。但是,两国政府和人民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在长期和平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 不过,印度却不接受中国观点,到1953年左右,印度步步推进,基本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广大地区。在中印边界中段,印度政府1954年后同样采取了新的推进政策。1960年以后,印度出台前进政策,在西段设立了43个据点,有些据点甚至设置到中国哨所的后面,双方哨所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1962年开始,前进政策扩大到东段,头六个月,在麦克马洪线即建立24个哨所。 两国间的小股武装冲突50年代末已经不断,1959年8月,印度在塔格拉山脊东南端克节朗河与娘江曲汇合处的兼则马尼建立了一个哨所,与中国巡逻队有所接触。印度向中国抗议:“中国武装巡逻队在兼则马尼地方侵犯了印度边境”,“印度保安部队奉有指示,将抵抗侵越者,并可为此目的使用必要的最低限度的武力”。根据麦克马洪线的原图,没有标出塔格拉山和兼则民尼,西方记者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中说,印度发给军队的地图上,塔格拉山脊和克节朗河都注明在麦克马洪线以北。 中国批驳了印方的抗议,并认为印方用武力阻止中国巡逻队进入已在当地造成极为危险的局势。9月份,印度保证在所有这些地区保持现状,但在1959年10月,3名印军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察遭扣押,随后60多名印军与中国巡逻队发生战斗,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冲突发生后,印度大多数报刊的头版用大标题刊登了印度外交部的抗议公报。《政治家报》说:“中国人屠杀拉达克的印度巡逻队”;《印度斯坦时报》则报道:“中国军队在拉达克打死十七人,侵入印度领土四十英里”;《印度斯坦时报》的标题是:“拉达克地区发生新的侵略”。 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当时尚在联合国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印度动用所有外交力量,拉上很多国家要求台湾在中印边界冲突上谴责北京的暴行,台湾却坚决不予合作,一直保持沉默。 空喀山口事件后,中国方面也在11月份作出维持现状的承诺。为避免冲突,中国政府实际上是把印度对兼则马尼的占领视作“现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并把在塔格拉山脊南面的中国部队撤出,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1962年边界战争爆发为止。 资料图:穿越雪峰,向印军发起攻击1962年6月,印军在兼则马尼以西,克节朗河南岸扯冬再次建立新的名为多拉的哨所,破坏了维持现状的承诺,中国只得作出反应,9月份恢复在塔格拉山脊南面的巡逻。印度政府指责中国军队“侵入印度领土”,9月9日,印度国防部制定“里窝那”军事行动计划,决意以武力把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以南地区赶出去。9月20日,印军袭击克节朗河择绕桥南端的一个中国哨所,造成中国军人一死一伤,迫使中国军队退到克节朗河北岸,中国军队为避免事态扩大而未还击,克节朗河再度成为双方实际控制线。 二十天之后,印军又越过克节朗河,进入到尺东地区,双方军队在这里发生了激烈冲突。事后,尼赫鲁政府态度强硬,不但坚持麦克马洪线合法有效,而且认为该线可以按“地理原则”进行单方面的修改,并可以用武力驱逐该线以北的中国军队。 资料图:步兵第五十五师西山口战斗经过图事已至此,双方的大规模冲突已不可避免,中国决定发起边境反击站,10月20日,为时一个月的中印边界战争爆发,此后8天的战斗是为第一阶段,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展开。战争进行到第四天时,中国政府即要求停止冲突、重启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印度全国的民族主义狂热已无法遏制,不愿接受停战建议,宣布印北处于“紧急状态”,并大力增兵。中国同时从内地增兵入藏,11月18日发起第二阶段的反击战,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据点,东段南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胜利者以和平友好的高姿态很快宣布撤军,把缴获的物资和抓获俘虏归还对方,并退回到原来位置。英国记者马克思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这样写道:在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一共是三次 (648-649)王玄策讨伐印度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唐皇太宗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新国王收下赠品,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动时期公元7世纪中期)和1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中国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今西安)。(1221-1329)成吉思汗征伐印度 由于偶然原因,中国蒙古汗国入侵印度,与其蒙古进行的其他战争不同,入侵印度由始自终都没有周密的计划。第一次是因为追赶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卒于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战役取得辉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间,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战争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尔附近进行。1329年,蒙古人兵临德里城下。至此中国蒙古汗国及中国元朝对印度的战争完全结束。然而蒙古民族对印度的征战却只是刚刚开始。70年后贴木儿大举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毁,1526年4月25日年贴木儿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后裔“雄狮”巴伯尔入通过一系列征战进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义在清真寺读诚图白(阿訇讲道用语)成为印度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即蒙古人的意思)的开国皇帝,他的子孙则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莫卧儿王朝为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59-1962)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望采纳
只一次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习中印战争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历史原因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648年唐攻天竺之战,史书《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五》记载会尸罗逸多卒,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玄策;玄策帅从者三十人与战,力不敌,悉为所擒,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玄策与其副蒋师仁帅二国之兵,进至中天竺所居茶馎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馀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走,更收馀众,还与师仁战。又破之,擒阿罗那顺。馀众奉其妃及王子,阻乾陀卫江,师仁进击之,众溃,获其妃及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于是天竺响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馀所,俘阿罗那顺以归。以玄策为朝散大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4%90%E6%94%BB%E5%A4%A9%E7%AB%BA%E4%B9%8B%E6%88%98/22088293

中国对印度边境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中国对印度边境战争最早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印度对中国边界进行侵犯无端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中国在被迫的情况下派兵到边界,与其战争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与印度共发生过两次战争,分别是唐太宗时期,使臣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当时分裂为五部,唐朝使节受到中天竺的袭击,王玄策檄召周围节度使和附属国军队,灭亡中天竺。1962年,中印两国争夺藏南发生了战争,印度大约有两万多人,有两个旅被击溃,并俘获了一个准将。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
中国对印度边境战争发生在1974年。那个时候,我爸正在当兵。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中心边境战争发生在1962年,也被称为对印自卫反击战。最终以印度的大败告终。毛主席称这场战争是军事政治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中方以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非武力改变现状的一贯立场。

以中印边境争端事件写一篇周记,300 400 字左右 求大佬帮帮忙。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国军方证实双方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军方表示,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死亡。[2]6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3]2021年2月19日据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1]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国军方证实双方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军方表示,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死亡。[2]6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3] 2021年2月19日据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1]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国军方证实双方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军方表示,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死亡。[2]6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3] 2021年2月19日据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你就把新闻报道找几篇抄一遍,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才300多字。很简单的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领土之争是什么?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