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协议栈中的5个层次是什么? 路由器处理因特网协议栈中的哪些层次???
因特网协议栈共有五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由上到下的协议分别是:应用层(HTTP,FTP,TFTP,TELNET,DNS,EMAIL等),运输层(TCP,UDP),网络层(IP),链路层(WI-FI,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物理层(MAC)。
如果是OSI模型,应该有7层,自上而下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你说的5层应该是因特网中的TCP/IP协议栈:自上而下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而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中的。
5个层次?不清楚。应该是4层,依次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楼上说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都是网络接口层里的。 路由器说的3层设备是指OSI的7层模型来讲的。其实它就是工作在网络层。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路由器处于网络层

RIP,OSPF等路由协议严格意义上讲属哪一层?
RIP基于UDP,BGP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 。这些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协议用于发现和维护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英语: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指定数据包转送方式的网上协议。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转发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策略可以是人工指定的(通过静态路由、策略路由等方法)。在具有较小规模的网络中,人工指定转发策略没有任何问题。扩展资料:常见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RIP、IGRP、EIGRP、OSPF、IS-IS是内部网关协议(IGP),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一般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位于一个AS(自治系统)内,有统一的AS number(自治系统号)。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多用于不同ISP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及大型企业、政府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私有网络。RIP主条目:路由信息协议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e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简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通过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计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RIP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最大跳数为15跳,超过15跳的网络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此协议通常用在网络架构较为简单的小型网络环境。现在分为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后者支持VLSM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RIP的收敛速度较慢。OSPF主条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缩写,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提出了“区域(area)”的概念,每个区域中所有路由器维护着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区域又分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的编号必须为0)和非骨干区域(非0编号区域),如果一个运行OSPF的网络只存在单一区域,则该区域可以是骨干区域或者非骨干区域。如果该网络存在多个区域,那么必须存在骨干区域,并且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OSPF利用所维护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算法)计算得到路由表。OSPF的收敛速度较快。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以及良好的扩展性,目前OSPF协议在各种网络中广泛部署。IS-IS主条目: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协议是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缩写,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标准IS-IS协议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IEC 10589:2002所定义的,标准IS-IS不适合用于IP网络,因此IETF制定了适用于IP网络的集成化IS-IS协议和OSPF相同,IS-IS也使用了“区域”的概念,同样也维护着一份链路状态数据库,通过最短生成树算法(SPF)计算出最佳路径。IS-IS的收敛速度较快。集成化IS-IS协议是ISP骨干网上最常用的IGP协议。IGRP主条目: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协议是“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的缩写,由Cisco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独立开发,属于Cisco私有协议。IGRP和RIP一样,同属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因此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如IGRP也是周期性的广播路由表,也存在最大跳数(默认为100跳,达到或超过100跳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IGRP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混合度量值,同时考虑了链路的带宽、延迟、负载、MTU、可靠性5个方面来计算路由的度量值,而不像其他IGP协议单纯的考虑某一个方面来计算度量值。目前IGRP已经被Cisco独立开发的EIGRP协议所取代,版本号为12.3及其以上的Cisco 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已经不支持该协议,现在已经罕有运行IGRP协议的网络。EIGRP主条目: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由于IGRP协议的种种缺陷以及不足,Cisco开发了EIGRP协议(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来取代IGRP协议。EIGRP属于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又称混合型路由协议),继承了IGRP的混合度量值,最大特点在于引入了非等价负载均衡技术,并拥有极快的收敛速度。EIGRP协议在Cisco设备网络环境中广泛部署。BGP主条目:边界网关协议为了维护各个ISP的独立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BGP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但是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需要用户对网络的结构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可能会造成较大损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协议
1.
RIP基于UDP,BGP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
。这些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协议用于发现和维护前往目的地的最短路径。你可以认为它们
不属于网络层协议(注意,
是用,based
on,而不是实现了
,BGP用TCP,所以BGP是应用层的,TCP用IP,所以TCP是传输层的,OSPF用IP,所以OSPF更应该是归类到传输层里比较合理。与书<<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意思基本一致),但它们计算出来的路径最终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在TCP/IP协议栈中,
RoutedProtocol(eg. IP)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ing
Protocol(eg.BGP)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
,他们之间的关系为:Routing
Protocol负责学习最佳路径,而Routed Protocol根据最佳路径将来自上层的信息封装在IP包里传输。)
当然,你也要理解,
TCP/IP的定义本来就比较模糊
。另外一种为OSI提供服务的路由协议就不一样了,
IS-IS。它直接封装在数据帧中,自然是一种网络层协议了
。这也可以看出OSI的定义比TCP/IP严谨许多。2.
一个协议的实现需要依赖协议所在层次的下一层功能
。简单的说,如果TCP需要依赖网际层协议IP,那么它就是传输层的协议。同理,如果RIP需要依赖传输层的UDP,
那至少它应该是被定义在UDP之上的协议
,但我认为它并不能算是应用层协议。举个例子,ICMP是网络层协议,
但它需要依赖IP承载
不够严谨的TCP/IP啊。
4.如果一定在划分的话.单纯地从层次上讲的话,RIP,BGP应该在应用层,OSPF,EIGRP在传输层
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剖析:1.RIP,OSPF,在TCP/IP协议栈中定义的路由最短路径。它们不属于网络层协议OSPF,但它们计算出来的路径最终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在TCP/IP协议栈中,Routed Protocol(eg. IP)工作在网络层,而Routing Protocol(eg.BGP)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2.一个协议的实现需要协议所在层次的下一层功能的帮助。就是说如果TCP需要依赖网际层协议IP,那么它就是传输层的协议。同理,如果RIP需要依赖传输层的UDP,那至少它应该是被定义在UDP之上的协议。举个例子,ICMP是网络层协议,但它需要依赖IP承载。3.学习这些协议关键是掌握它们在网络中的功能和如何应用它们。至于它们到底是哪一层的协议,不做重点考虑。4.从层次上讲的话,RIP,BGP应该在应用层,OSPF,EIGRP在传输层。
rip是应用层协议,ospf是传输层协议,理由是只有高层才会关注底层用的是什么协议,因rip底层是 UDP协议,OSPF是IP,计算出来的路径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工作在哪一层和为哪一层提供服务是两个概念. 同样,pptp 和 l2tp是会话层协议,参考 RFC2661.
RIP是应用层协议,采用UDP传送数据 OSPF是网络层协议/(也有的书上写运输层?),使用IP数据报传送 BGP是应用层协议,采用TCP传送数据

说或路由器各层都有些什么协议,越详细越好。
应用层:Telnet FTP TFTP SMTP POP SMTP 主机到主机层:TCP UDP英特网曾:ICMP ARP IP 网络接入层:以太网 令牌环
路由器理论上就是三层设备,用的自然都是三层协议。你要真想知道TCP/IP各层协议可参考下图(好吧,七层协议还包含ISO、VOIP、IBM等,只是用的相对较少)。

路由器包括了几个层的完整功能由低到高按顺序列出?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
路由器目前采用的不是IOS七层,而是TCP/IP四层。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路由器包含了应用层例如Telnet、SNMP等协议,包括目前的家庭路由,能用网页操控也是应用层的福。传递层就是负责TCP、UDP的数据包传输,规定了使用哪种协议进行沟通,数据是否错误或传输成功。网络层决定了要把数据包发送给谁。 最后链路层就是把数据转换为电子的过程。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1、RIP特点:是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原理: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一个RIP更新报文到达时,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进行比较,并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对自己的RIP路由表进行修正。2、 EIGRP特点:能实现快速收敛。运行EIGRP的路由器存储了邻居的路由表,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中的变化;EIGRP发送部分更新而不是定期更新,且仅在路由路径或者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发送;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使用多播和单播;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原理: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3、OSPF特点:OSPF 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在使用最短路径的算法下,收到路由中的链路状态,然后生成路径,这样不会产生环路。原理:OSPF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扩展资料: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它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I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EIGR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
路由协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别分为两种类型。按路由协议的作用范围,我们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域间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ISIS等是你可能听说过的IGP。这些是处理域内部路由的一些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是处理域之间的和企业之间的路由的协议。现在这个协议已经停止使用了。BGP(边界网关协议)现在是一个标准的域之间的协议。按另一种标准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另外两种类型:链路状态协议或者距离向量协议。距离向量的方法是“告诉你的邻居你所知道的整个网络的状况”。这就意味着你要向所有的邻居广播整个路由表。这个“向量”就是目的地。“距离”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可以是跳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方法“告诉外界有关你的邻居的情况”。整体思路就是要搞清楚周围有谁在线并向其它路由器广播这个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要更大的运算量,但它为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关于整个网络的清晰全景图。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f4f9d91697b17c017124381132ba1d2020ca2843e93732c4a506793ac57270772d7d20d1016dc3a48adb0687d6d4566f58cc9fb57c0fed76d38885033734dc01c05d36efe9619389260d647e9ad1be3b8f72f93aad5d3dc4353bd094325&p=8266c64ad6dd08be4ebd9b7a53&user=baidu#baidusnap0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RIP、IGR、 EIGRP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