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详解(3) IP/ARP/RIP/BGP协议
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实现互联网的最重要的一层。正是在网络层面上,各个局域网根据IP协议相互连接,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Internet。更高层的协议,无论是TCP还是UDP,必须通过网络层的IP数据包(datagram)来传递信息。操作系统也会提供该层的socket,从而允许用户直接操作IP包。 IP数据包是符合IP协议的信息(也就是0/1序列),我们后面简称IP数据包为IP包。IP包分为头部(header)和数据(Data)两部分。数据部分是要传送的信息,头部是为了能够实现传输而附加的信息(这与以太网帧的头部功能相类似,如果对帧感到陌生,可参看 小喇叭 一文)。IP协议可以分为IPv4和IPv6两种。IPv6是改进版本,用于在未来取代IPv4协议。出于本文的目的,我们可以暂时忽略两者的区别,只以IPv4为例。下面是IPv4的格式IPv4包 我们按照4 bytes将整个序列折叠,以便更好的显示与帧类似,IP包的头部也有多个区域。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红色的发出地(source address)和目的地(destination address)。它们都是IP地址。IPv4的地址为4 bytes的长度(也就是32位)。我们通常将IPv4的地址分为四个十进制的数,每个数的范围为0-255,比如192.0.0.1就是一个IP地址。填写在IP包头部的是该地址的二进制形式。IP地址是全球地址,它可以识别”社区”(局域网)和”房子”(主机)。这是通过将IP地址分类实现的。IP class From To Subnet MaskA 1.0.0.0 126.255.255.255 255.0.0.0B 128.0.0.0 191.255.255.255 255.255.0.0C 192.0.0.0 223.255.255.255 255.255.255.0每个IP地址的32位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来区分局域网,第二个部分用来区分该局域网的主机。子网掩码(Subnet Mask)告诉我们这两部分的分界线,比如255.0.0.0(也就是8个1和24个0)表示前8位用于区分局域网,后24位用于区分主机。由于A、B、C分类是已经规定好的,所以当一个IP地址属于B类范围时,我们就知道它的前16位和后16位分别表示局域网和主机。网络协议概览 中说,IP地址是分配给每个房子(计算机)的“邮编”。但这个说法并不精确。IP地址实际上识别的是网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是计算机的一个硬件,它在接收到网路信息之后,将信息交给计算机(处理器/内存)。当计算机需要发送信息的时候,也要通过网卡发送。一台计算机可以有不只一个网卡,比如笔记本就有一个以太网卡和一个WiFi网卡。计算机在接收或者发送信息的时候,要先决定想要通过哪个网卡。NIC路由器(router)实际上就是一台配备有多个网卡的专用电脑。它让网卡接入到不同的网络中,这样,就构成在 网络协议概览 中所说的邮局。比如下图中位于中间位置的路由器有两个网卡,地址分别为199.165.145.17和199.165.146.3。它们分别接入到两个网络:199.165.145和199.165.146。IP包的传输要通过路由器的接力。每一个主机和路由中都存有一个路由表(routing table)。路由表根据目的地的IP地址,规定了等待发送的IP包所应该走的路线。就好像下图的路标,如果地址是“东京”,那么请转左;如果地址是“悉尼”,那么请向右。A real world routing table比如我们从主机145.17生成发送到146.21的IP包:铺开信纸,写好信的开头(剩下数据部分可以是TCP包,可以是UDP包,也可以是任意乱写的字,我们暂时不关心),注明目的地IP地址(199.165.146.21)和发出地IP地址(199.165.145.17)。主机145.17随后参照自己的routing table,里面有三行记录:145.17 routing table (Genmask为子网掩码,Iface用于说明使用哪个网卡接口)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Iface199.165.145.0 0.0.0.0 255.255.255.0 eth00.0.0.0 199.165.145.17 0.0.0.0 eth0这里有两行记录。第一行表示,如果IP目的地是199.165.145.0这个网络的主机,那么只需要自己在eth0上的网卡直接传送(“本地社区”:直接送达),不需要前往router(Gateway 0.0.0.0 = “本地送信”)。第二行表示所有不符合第一行的IP目的地,都应该送往Gateway 199.165.145.17,也就是中间router接入在eth0的网卡IP地址(邮局在eth0的分支)。我们的IP包目的地为199.165.146.21,不符合第一行,所以按照第二行,发送到中间的router。主机145.17会将IP包放入帧的payload,并在帧的头部写上199.165.145.17对应的MAC地址,这样,就可以按照 以太网与wifi协议 中的方法在局域网中传送了。中间的router在收到IP包之后(实际上是收到以太协议的帧,然后从帧中的payload读取IP包),提取目的地IP地址,然后对照自己的routing table: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Iface199.165.145.0 0.0.0.0 255.255.255.0 eth0199.165.146.0 0.0.0.0 255.255.255.0 eth10.0.0.0 199.165.146.8 0.0.0.0 eth1从前两行我们看到,由于router横跨eth0和eth1两个网络,它可以直接通过eth0和eth1上的网卡直接传送IP包。第三行表示,如果是前面两行之外的IP地址,则需要通过eth1,送往199.165.146.8(右边的router)。我们的目的地符合第二行,所以将IP放入一个新的帧中,在帧的头部写上199.165.146.21的MAC地址,直接发往主机146.21。(在Linux下,可以使用$route -n来查看routing table)IP包可以进一步接力,到达更远的主机。IP包从主机出发,根据沿途路由器的routing table指导,在router间接力。IP包最终到达某个router,这个router与目标主机位于一个局域网中,可以直接建立连接层的通信。最后,IP包被送到目标主机。这样一个过程叫做routing(我们就叫IP包接力好了,路由这个词实在是混合了太多的意思)。整个过程中,IP包不断被主机和路由封装入帧(信封)并拆开,然后借助连接层,在局域网的各个NIC之间传送帧。整个过程中,我们的IP包的内容保持完整,没有发生变化。最终的效果是一个IP包从一个主机传送到另一个主机。利用IP包,我们不需要去操心底层(比如连接层)发生了什么。在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假设了,每一台主机和路由都能了解局域网内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实现IP包封装(encapsulation)到帧的基本条件。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是通过ARP协议传播到局域网的每个主机和路由。每一台主机或路由中都有一个ARP cache,用以存储局域网内IP地址和MAC地址如何对应。ARP协议(ARP介于连接层和网络层之间,ARP包需要包裹在一个帧中)的工作方式如下:主机会发出一个ARP包,该ARP包中包含有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通过ARP包,主机以广播的形式询问局域网上所有的主机和路由:我是IP地址xxxx,我的MAC地址是xxxx,有人知道199.165.146.4的MAC地址吗?拥有该IP地址的主机会回复发出请求的主机:哦,我知道,这个IP地址属于我的一个NIC,它的MAC地址是xxxxxx。由于发送ARP请求的主机采取的是广播形式,并附带有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其他的主机和路由会同时检查自己的ARP cache,如果不符合,则更新自己的ARP cache。这样,经过几次ARP请求之后,ARP cache会达到稳定。如果局域网上设备发生变动,ARP重复上面过程。(在Linux下,可以使用$arp命令来查看ARP的过程。ARP协议只用于IPv4。IPv6使用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来替代ARP的功能。)我们还有另一个假设,就是每个主机和路由上都已经有了合理的routing table。这个routint table描述了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网络连接,可以手写自己主机的routing table。但是,一个路由器可能有多个出口,所以routing table可能会很长。更重要的是,周围连接的其他路由器可能发生变动(比如新增路由器或者路由器坏掉),我们就需要routing table能及时将交通导向其他的出口。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智能的探测周围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自动生成routing table。我们以北京地铁为例子。如果从机场前往朝阳门,那么可以采取2号航站楼->>三元桥->>东直门->>朝阳门。2号航站楼和朝阳门分别是出发和目的主机。而三元桥和东直门为中间的两个router。如果三元桥->>东直门段因为维修停运,我们需要更改三元桥的routing table,从而给前往朝阳门的乘客(IP包)指示:请走如下路线三元桥->>芍药居。然后依照芍药居的routing table前往朝阳门(芍药居->>东直门->>朝阳门)。一种用来生成routing table的协议是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通过距离来决定routing table,所以属于distance-vector protocol。对于RIP来说,所谓的距离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途径的路由器数目(hop number)。比如上面从机场到朝阳门,按照2号航站楼->>三元桥->>东直门->>朝阳门路线,途径两个路由器,距离为2。我们最初可以手动生成三元桥的routing table。随后,根据RIP协议,三元桥向周围的路由器和主机广播自己前往各个IP的距离(比如到机场=0,团结湖=0,国贸=1,望京西=1,建国门=2)。收到RIP包的路由器和主机根据RIP包和自己到发送RIP包的主机的距离,算出自己前往各个IP的距离。东直门与三元桥的距离为1。东直门收到三元桥的RIP包(到机场的距离为0),那么东直门途径三元桥前往机场的距离为1+0=1。如果东直门自己的RIP记录都比这个远(比如东直门->>芍药居->>三元桥->>机场 = 2)。那么东直门更改自己的routing table:前往机场的交通都发往三元桥而不是芍药居。如果东直门自身的RIP记录并不差,那么东直门保持routing table不变。上述过程在各个点不断重复RIP广播/计算距离/更新routing table的过程,最终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都能生成最合理的路径(merge)。(RIP的基本逻辑是:如果A距离B为6,而我距离A为1,那么我途径A到B的距离为7)RIP出于技术上的原因(looping hops),认为距离超过15的IP不可到达。所以RIP更多用于互联网的一部分(比如整个中国电信的网络)。这样一个互联网的部分往往属于同一个ISP或者有同一个管理机构,所以叫做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内部的主机和路由根据通向外部的边界路由器来和其它的自治系统通信。各个边界路由器之间通过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来生成自己前往其它AS的routing table,而自治系统内部则参照边界路由器,使用RIP来决定routing table。BGP的基本工作过程与RIP类似,但在考虑距离的同时,也权衡比如政策、连接性能等其他因素,再决定交通的走向(routing table)。我们一开始讲述了IP包根据routing table进行接力的过程。为了顺利实现接力,我们又进一步深入到ARP和RIP/BGP。这三个协议都协助了IP传输。ARP让每台电脑和路由器知道自己局域网内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顺利实现IP包到帧的封装。RIP协议可以生成自治系统内部合理的routing table。BGP协议可以生成自治系统外部的routing table。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将注意力放在了IP包大的传输过程中,而故意忽略一些细节。 而上面的IP接力过程适用于IPv6。【TCP/IP详解】系列教程互联网协议入门 1互联网协议入门 2TCP-IP协议详解(1)网络协议概观TCP-IP协议详解(2) 以太网与WiFi协议TCP-IP协议详解(3) IP/ARP/RIP/BGP协议TCP-IP协议详解(4)IPv4与IPv6地址TCP-IP协议详解(5)IP协议详解TCP-IP协议详解(6) ICMP协议TCP-IP协议详解(7) UDP协议TCP-IP协议详解(8) TCP协议与流通信TCP-IP协议详解(9) TCP连接TCP-IP协议详解(10) TCP滑窗管理TCP-IP协议详解(11) TCP重传TCP-IP协议详解(12) TCP堵塞控制TCP-IP协议详解(13) DNS协议TCP-IP协议详解(14) CIDR与NATTCP-IP协议详解(15) HTTP协议概览 图解TCP-IP协议

IP协议是什么?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TCP/IP的通讯协议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TCP/IP整体构架概述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具体内容请参照 百度百科--IP协议 http://baike.baidu.com/view/2802.htm ]

IPv4的现状,过去,和将来.
我写了好多 结果断电了 现在没有了!!!!! 等下 我再写现状: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v,version版本),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据国外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希望于2010年前将欧洲其成员国境内四分之一的商业和政府部门以及家用网络转换成IPv6标准。 美国已经开始对已经与网络服务商签订IPv6协议的政府部门给与有条件的奖励政策。而欧盟希望跟随美国的步伐,促使其成员国的政府部门在这次转型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协议和SLIP协议) ,卫星链路等等。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Ether)。未来: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各种互联网协议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新技术取代老技术的时候,我们究竟是该把新技术放在边缘并且向核心推进,还是把新技术增加到核心,把老技术推向边缘并且最终在网络中取消老技术呢?作为互联网标准开发和推动的主要负责机构,互联网工程工作组(IETF)8 月初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了第72 次会议,期间就IPv6 的推广和应用展开了讨论。IPv4 开始走向边缘现在大多数考虑采用IPv6 协议并且提出实施解决方案的人都考虑了IPv4/IPv6 共存。当网络上的IPv6 设备是双地址栈的时候,共存是比较简单的:双地址栈设备能够同仅是IPv4 的设备或者仅是IPv6 的设备沟通。双地址栈的问题是它们既需要IPv4 地址,也需要IPv6 地址。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应用IPv6 的初衷,因为据估算,IPv4 地址将会在2012 年左右枯竭。双地址栈在五年前提出时,可以说是一种正确的过渡方法。但是,随着新的IPv4 地址耗尽,这种方法越来越不可行了。双地址栈对于已经拥有IPv4 地址并且能够获得新的IPv6 地址的目前的设备来说,仍然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但是,对于需要新的地址的新设备和网络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不过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只有IPv4 功能的设备与只有IPv6 功能的设备相互沟通。这需要解决地址解析的问题,从复杂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方面看,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IPv4 与IPv6 同存的讨论的背后是这样的原则:IPv4 和IPv6 共存是必要的。但是这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业内人士认为IPv4 停止使用的时间已经为期不远了。此前,有人认为IPv4 停止使用的时间大约是在2020 年之后。不过参加本次会议的IPv6 工作组成员Jdoyle 认为,IPv4 停止使用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到2014 年前后,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网络上使用两种版本IP 地址,这样不仅复杂,也不安全。考虑到IPv4 地址将在2011 年左右被耗尽,IPv6 的应用在那以后将开始成倍地增长。当IPv6 接近或者成为占大多数的协议的时候,网络工作者将积极地撤销IPv4 地址以便简化自己的操作。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实施IPv6 的讨论一直集中在连接IPv6 设备或者在一个只有IPv4 的“云”中的IPv6 网站。而在本次会议期间,关于IPv6 与IPv4 共存讨论的重点有一个转变,转向IPv6该如何连接IPv4 设备或者在一个只有IPv6 的“云”中支持IPv4 网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IPv4推向IPv6 网络边缘的一个早期的迹象,不过这种迹象再一次指明了最终结束IPv4 的方向。移动数据业务的需要应用IPv6 技术需要三样东西:支持IPv6 的操作系统、支持IPv6 的软件以及与因特网的连接。目前,支持IPv6 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Vista、Linux(内核版本至少是2.2.1)、FreeBSD、WindowsNT/2000(需要去微软的网站下一个补丁程序),NetBSD,OpenBSD,Solaris 等。支持IPv6 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会自带一些支持IPv6 的网络程序,但是,这些操作系统自带的程序往往并不是最好的,用户需要到网上去找一些好用的支持IPv6 的软件。这样对很多用户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对习惯了“傻瓜”式工作方式的人来说,这会影响他们使用IPv6 设备的热情。北美IPv6 工作组主席、全球IPv6 论坛CTO Jim Bound 认为:“从IPv4 到IPv6 的转变中,网络协议是需要随时转变的,我们不能打破这种指导原则。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是,在这种过渡过程中所有的工程师都应该密切地合作,在很多IPv6 的技术攻关中很多是关于数学问题的互联网构架改变。未来IPv6 的服务构架,它会如何工作呢?我认为可能是处于一种移动的状态中,比如从纽约到洛杉矶,我们会不断得到新的IP 地址。我有一个用户ID,通过移动上网,而我的上网几乎是匿名的,我可能会通过一些服务器连接到数据中心,得到一些网络内容。我可以在飞机上上网,这对于网络或者是对于销售企业、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众所周之,以IPv6 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并将成为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商业意义上来说,移动通信行业可能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移动IPv6 比移动IPv4有很多优势,它的设计吸取了移动IPv4 发展的经验,同时结合了IPv6 的许多新特性。移动IPv6能够通过简单的扩展,满足大规模移动用户的需求并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有关网络和访问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缺少杀手级应用一直被认为是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Jim Bound 表示,这种情况目前正在改 变。随着大量以IPv6 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建设完成,融合各种语音、数据、视频的高品质、多样化通信服务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美国,从移动终端、汽车到自动售货机、报警系统、照相机乃至钥匙环等设备,都已经成功地被连接到网络中,未来这些设备最终会连成一个强大的网络,人们将获得全新的信息与通信服务体验。
百度知道机器人 Running

什么叫新IP时代?
“新IP”中心,其实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层面的对IP数字化转型的意思,更多的还是可以关注官方号“中芯区块链服务平台”
以“SRv6开启新IP时代,构建面向5G和云时代的可编程网络”为主题的首届SRv6产业论坛在中国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思博伦通信联合主办,云集了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腾讯、清华大学、IHS、IETF的多位SRv6专家及行业领导者,围绕SRv6技术标准、商用进展、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产业专家一致认为SRv6将是继MPLS之后的新一代IP承载网核心协议,未来的承载网只有全面具备SRv6 Ready的能力,才能满足未来5G和云时代的业务承载需求。 IP技术经历了悠久的演进历史,而协议的演进是IP技术发展史的重中之重。始于上世纪80年代,Internet上网业务通过单一IP转发技术即可完成,随后伴随语音、视频等业务的成熟,MPLS协议开始被大量引入,重点支撑此类业务的可靠性承载需求。与之相伴的是,MPLS协议复杂度大幅提升,网络配置也更加繁琐。迈入5G和云时代,自动驾驶、VR/AR、4K/8K等新兴业务的大量涌现,对承载网的SLA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整个通信网络架构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成为主流,同时为支撑此类新兴业务的低时延诉求,数据中心也在不断下移,其数量不断攀升,整个网络复杂度也呈现出指数级上升。MPLS协议已经难以支撑5G业务的承载诉求,尤其是传统的手工配置模式无法为各类新兴业务提供SLA保障。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所互联网中心副主任赵锋在论坛致辞中所说“SRv6的诞生,宣告了新IP时代的到来。”SRv6是基于Native IPv6和源路由(Source Routing)的新一代网络协议,可以全面收编过去的复杂网络协议,实现网络协议的全面,提升网络配置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与网络控制器配合,SRv6还可以实现路径可编程,从而为不同业务应用提供差异化的SLA保障。在此次论坛上,IETF SRv6领域高级专家Robin Li分享了如何基于SRv6实现网络的可编程,以及当前SRv6标准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同时,IETF L2SM/I2NSF工作组主席 Adrian Farrel就如何基于PCE/BGP实现SRv6隧道自动化下发和流量调优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专家解冲锋博士表示:“按照国家的要求,中国电信全网已基本完成IPv6升级改造,骨干网、城域网、DNS全面开启IPv6,4G LTE按照IPv6标准建设,目前在线IPv6用户数过亿。随着IPv6的规模部署,网络也具备了向SRv6平滑演进的能力,中国电信将实现WAN到DC的统一管理,业务端到端布放,按需构建PNF/VNF连接,推动云网深度融合。”清华大学李星教授指出:“CERNET2是中国第一个IPv6国家主干网,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主干网。SRv6作为下一代IPv6承载协议,将会在CERNET2网络演进过程起到积极作用。未来基于SRv6技术可实现应用级的管理和服务,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经济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腾讯网络资深架构师蒋治春表示:“SRv6应用于DCI领域,不仅可以有效支撑数据中心内部业务云化,还可实现DCI全程全网的流量调优,从而大幅提升整网带宽利用率,最大化网络价值。”华为首席工程师、IETF PALS工作组主席Andrew G. Malis认为:“未来网络自动化,智能化以及IPv6平滑演进已经是业界普遍共识。厂商设备应该具备灵活可扩展能力从而应对未来网络发展的不确定性,保证未来运营商进行业务升级无需更换设备。当前华为的主流路由器均采用NP可编程芯片,支持SRv6基本功能且具备基于SRv6的深度可编程能力。”思博伦通信资深工程师梅伟表示:“2018年,在日本东京,基于思博伦测试解决方案,业界主流厂商进行了SRv6跨厂商互通测试,测试涵盖基本功能、SID可编程能力、L3VPN over SRv6、IETF标准一致性等方面,各项测试目标全部达成,充分证明了业界主流厂商对SRv6实现的一致性,为后续SRv6的商用奠定了基础。”当前,SRv6在标准进展、技术应用、多厂家互通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这离不开运营商、设备商、标准产业组织、仪表等产业伙伴的共同努力,未来SRv6产业链将逐渐成熟完善,并快速走向商用,助力5G和云时代网络建设。 与会产业专家一致认为SRv6将是继MPLS之后的新一代IP承载网核心协议,未来的承载网只有全面具备SRv6 Ready的能力,才能满足未来5G和云时代的业务承载需求。

什么是IP协议?
网际协议IP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个关键的低层协议是网际协议,通常称IP协议。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 Internet 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要使两台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使两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正像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约定。计算机的通信协议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彼此通信过程的所有细节。例如,每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格式和含义,在什么情况下应发送规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计算机应做出哪些应答等等。网际协议IP协议提供了能适应各种各样网络硬件的灵活性,对底层网络硬件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任何一个网络只要可以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传送二进制数据,就可以使用IP协议加入 Internet 了。如果希望能在 Internet 上进行交流和通信,则每台连上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IP协议。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运行IP软件,以便时刻准备发送或接收信息。 IP协议对于网络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使许许多多的局域网络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通信系统。从而使 Internet 看起来好像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并不存在的虚拟网络,只不过是利用IP协议把全世界上所有愿意接入 Internet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彼此之间都能够通信。
我是学电子商务的,偶知道! Internet 上使用的一个关键的低层协议是网际协议,通常称IP协议。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 Internet 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要使两台计算机彼此之间进行通信,必须使两台计算机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正像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约定。计算机的通信协议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彼此通信过程的所有细节。例如,每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格式和含义,在什么情况下应发送规定的特殊信息,以及接收方的计算机应做出哪些应答等等。网际协议IP协议提供了能适应各种各样网络硬件的灵活性,对底层网络硬件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任何一个网络只要可以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传送二进制数据,就可以使用IP协议加入 Internet 了。如果希望能在 Internet 上进行交流和通信,则每台连上 Internet 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IP协议。为此使用 Internet 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运行IP软件,以便时刻准备发送或接收信息。 IP协议对于网络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安装IP软件,使许许多多的局域网络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通信系统。从而使 Internet 看起来好像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并不存在的虚拟网络,只不过是利用IP协议把全世界上所有愿意接入 Internet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彼此之间都能够通信。
IP协议就是网络层协议,它主要就是将一个IP地址的数据发送到另外一个IP地址代表的设备。这两个地址有可能属于同一个网段,也有可能不在同一网段。互联网的协议就是IP,互联网进行通信时,需要相应的网络协议。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