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的成就
五枚金牌,三银,三铜
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夺取了五枚金牌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让国人感到骄傲.其中女子短道包揽四块金牌.王蒙500百米赢得萧洒.1000米王蒙赢得完强周洋1500米赢得智慧3000米接力中国金花赢在团结协作完强拼勃上.王蒙是短道速滑的天才,她蝉联500米金牌,并且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人获得3枚金牌霸主的地位无人憾动.做为家乡人为她自豪.教练李琰功不可没.七台河是出短道奥运冠军的摇蓝大杨扬,王蒙.孙淋淋.刘秋红.速度滑冰王北星同牌得主,真得希望层出不穷. 冬奥会上的运动是富国富人运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真是令人鼓舞,而且有些项目都是本土教练.如空中技巧,花样滑冰.我们都具有世界领先水评.真是了不起.申雪.赵鹏博赢得金牌终结了俄罗斯48年的垄断庞青佟健也是上佳的表现我们获得1金1银..这就是天道酬勤. 女子短道速滑我们终结了韩国在这个项目16年的统治.男.女空中技巧我们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女子冰壶我们第一次亮相冬奥运会就得了铜牌.真是可喜可贺.本届奥运会感到惋惜是男子5000米接力痛失银牌.但是我们具备了拿奖牌实力,只是我们的技术经验还有待提高.本届冬奥会裁判执法是公正的.今日之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我们成功举办28届北京奥运会在世界家喻户晓.祝我国冰雪健儿在国际大赛上再创佳绩! 花样滑冰打破了俄罗斯人的长期垄断,短道速滑包揽了女子项目全部金牌……这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5金2银4铜,在温哥华,中国冬季奥运会代表团创造了历史最好战绩。而在之前参加的8届冬奥会中,他们总共才拿到了4枚金牌。 谁的手里拿着钥匙,帮助中国冰雪运动开启了那道金光灿灿的大门?运动员个人的天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举国体制下的管理与保障,都是缔造奇迹的重要因素。但在这个军团之中,有那么一个角色,他们的作用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教练。 姚滨的钻研,李琰的强势,以及丹尼尔、达斯汀等外籍教练带来的先进理念与训练方法,带领着基础薄弱的中国冰雪运动突出重围。他们的个人能力与奉献精神,应当赢得我们的尊重。 丹尼尔·拉斐尔:1铜 李琰:4金 达斯汀·威尔森:1银2铜 姚滨:1金1银(从左至右) 制图:张许君 温哥华成绩单 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 改写历史的“海归教练” 为李琰进行工作总结的是她的弟子王蒙。“感谢教练,这个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1000米决赛之后,夺得个人第3枚金牌的王蒙面对摄像机,无比动情。几天之前,被称为“假小子”的王蒙更为激动,她甚至跪倒在李琰面前,以谢师恩。 背景 临危受命 包揽了女子短道速滑全部四个项目的金牌,主教练李琰是幕后最大功臣。在其运动员时代,距离冬奥金牌曾只有咫尺之遥。1988年,20岁的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可惜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4年之后的阿尔贝维尔,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可是造化弄人,风华正茂的李琰这次只获得500米的银牌。 退役之后,李琰一度远赴斯洛伐克,在一个对短道速滑认知几乎是空白的国家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历程。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过后,李琰奇迹般地率领一群半大孩子夺得欧锦赛前四名并拿到冬奥会参赛资格。 2003年,李琰又接到了美国滑冰协会抛来的橄榄枝。在韩国队大包大揽的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8枚金牌只有两枚旁落。一枚被王蒙拿走,另一枚属于美国名将阿波罗,而李琰正是阿波罗的教练。也就在此时,李琰进入了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视野,最终,她成了“享受外籍教练待遇”的“海归教练”。 在李琰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短道速滑的功劳簿上最耀眼的名字是辛庆山。这个被称为中国短道速滑“教父”的东北汉子经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2年的盐湖城率队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捅破了这层纸。 然而,以杨扬为首的“四朵金花”的退役让中国队迅速跌入青黄不接的泥潭。在2006年的都灵,孤军奋战的王蒙勉力保住女子500米金牌,可除了她之外,没有第二个队员具有夺牌的实力,新老交替看似遥遥无期。李琰接过了这个摊子。 手段 魔鬼训练 李琰上任,动作很大。旧的教练班子被颠覆,她不仅带来了助理教练和体能教练,还带来了磨刀师,每天的训练内容与效果要输入电脑进行评估。她要给全队进行一次革命,短时间、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是李琰使出来的第一招,队员们吃不消,背后都管她叫“后妈”。 队员周洋回忆说:“2006年末,当时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李老师,就觉得练太紧了,太狠了,动作做不动,经常练着练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李琰也不讳言自己的残忍:“我们拉布袋,周洋边哭边做,对待这些孩子,我真的心挺狠的。但我必须狠下心来去练她们,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也想把她们领到哪里去,我也知道我们的对手情况是怎么样的,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就没有竞争能力。” 李琰还利用了“海归教练”的优势,在美国当外教时,她就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资料。对于中国队来说,这是一笔财富。本届冬奥会,李琰能够迅速根据对手的情况为队员制定具体战术,细致到每个弯道怎么滑,领先和被超越时怎样应对。这成为运动员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焦点 驯服王蒙 “四朵金花”悉数退役之后,王蒙成了新的领军人物,但在李琰上任之初,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女人之间迅速发生了一场战争。王蒙对于李琰的训练方式产生质疑,师徒之间的矛盾很快公开化。在2007年初的亚冬会上,中国队领军人物王蒙在电视镜头前出语惊人:“这是什么国家队?没有任何战术配合,训练每天8个小时,根本不知道练的是什么。打完这次比赛,我就要回省队训练了。” 性格大大咧咧的王蒙是匹烈马,此前她已屡有惊人之举,其中包括在都灵冬奥会夺冠之后,她在采访时宣称这是为落选冬奥的队友王宝剑“报仇”。 李琰的地位遭到挑战,将她推荐给国家队的杨扬出面呼吁:“评价李琰带领中国队是否成功不能太早地从成绩来看,她的训练理念是先进的,但需要人们给她时间。” 王蒙是核心队员,对于李琰来说,能否驯服这匹烈马直接关系到她这个“海归”的执教前景。“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困难,可我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李琰说,“当时有些情况不了解,我自己可能也是比较强硬,甚至固执的人。不过后来想,我来不是为别的,而是来做事的。而且,我是基督徒,也知道原谅。我首先改变自己,用心去和大家交流,大家也看到我是真心想做事。” 李琰用诚意打动了王蒙以及其他队员,而最终征服他们的是自己的执教实力。在她的主导下,中国队迅速完成大换血,周洋、刘秋宏、赵楠楠、孙琳琳、张会等年轻队员喷薄而出,中国队迅速改变了后继乏人的局面。自2008至2009赛季开始,中国女队在世界杯赛中的成绩全面超越韩国。而王蒙的潜力也被李琰挖掘得淋漓尽致,在2008年11月的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以43秒030的成绩打破自己保持的女子500米世界纪录时,王蒙在与李琰的交锋中彻底败下阵来:“两年前教练问我相不相信自己能滑到42秒5,我说不相信,现在我相信了。” 冰壶队主教练丹尼尔·拉斐尔 第N+1个“白求恩” 冰壶进入中国人视野的时间并不长。1995年,这个项目传入我国,2000年在哈尔滨成立首支队伍,2002年国家队成立。对于冰壶,大部分国人的认知从去年的世锦赛开始,五名中国姑娘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世界冠军。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认识了王冰玉,认识了岳清爽,也认识了丹尼尔·拉斐尔,一个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中年加拿大人。 在聘请外籍教练这条道路上,中国冰壶队起步较早,丹尼尔已经是第4任外教。其实他当初并非中国队的首选。2007年,队伍联系了一位加拿大四级(数字越大级别越高)教练,但该教练因故临时爽约,不得已找来了三级教练丹尼尔。 为了执教中国队,丹尼尔丢掉了在加拿大的工作。来到中国之前,丹尼尔在家乡一所学校的印刷厂工作。在和中国队签订教练合同时,他已向学校请了两年假,得到了校方批准。没想到,去年6月,学校向他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坚持还来中国,他将被学校开除,丹尼尔选择了继续执教…… 成就 中国冰壶进步迅速 丹尼尔面临的是一个基础薄弱的项目与两支水平低下的队伍。 有一种说法:中国练习冰壶的运动员比熊猫稀少。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冰壶运动人口仅有130人左右,全国只有3家冰壶俱乐部,只在北京和哈尔滨两个城市开展。女子队长王冰玉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在一次全国比赛上,女队共有4支队伍,男队7支。冰壶比赛每队人数5人,掐指算来,能保持训练的人数还不足百人——— 都是“国宝”级的。 加拿大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冰壶强国,全国大约有120万人参加冰壶运动,大大小小的冰壶俱乐部有1200个。丹尼尔练习冰壶40年,有20多年的执教经验,他曾带过加拿大魁北克省冠军队。来到中国后,丹尼尔负责带领男、女两支冰壶国家队,可队员们的水平实在拿不出手。女队队长王冰玉曾回忆说,2004年她们前往加拿大训练,发现那里的老太太都比自己打得好。 冰壶是一项兼具智力与力量的冰上运动,丹尼尔的工作可不轻松:“一开始,我发现中国运动员专注于投掷、刷冰等技术本身,战术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我着重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水平,教他们打比赛的方法。” 王冰玉表示,丹尼尔让这支队伍的水平上升了一个层次。“他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项目。而且,他这个人非常自信,我们在场上看见他,马上信心百倍。他还是很幽默风趣的人,有助于调整我们的情绪。”在队内,大家都喜欢称呼丹尼尔为“白求恩”。 很快,“白求恩”的努力就取得了回报。女队获得2008年世锦赛亚军、2009年大冬会冠军和2009年世锦赛冠军,男队也在2008年世锦赛上收获了第4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而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最终名列第3,尽管没能复制世锦赛的夺金奇迹,但这枚铜牌已是弥足珍贵。 冲突 无法理解中国思维 球队实力大幅度提高,但中西理念上的碰撞不可避免。冬奥会小组赛中,女子冰壶队4比7意外输给弱旅俄罗斯,这让丹尼尔大为不满:“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输了比赛她们还呵呵笑!”他甚至在接受本国记者采访时大爆队中不和内幕,“有队员嫉妒王冰玉,我很早之前就向她们解释过了,打冰球你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除了主将,其他人基本没有机会接受采访。” 尽管这些说辞事后遭到了中方领队的极力否认,但丹尼尔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已是无法回避。无论是世锦赛摘金,还是在冬奥会拿到铜牌,在凯旋的队伍中,都没有出现丹尼尔的身影。“我不太适应中国的体系,比如连几点起床、几点吃饭都有严格的时间表,而且总有那么多的会要开。我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但确实跟我在加拿大当教练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还有一点,队员们已经在国家队呆了7年,已经早就形成了一种概念,觉得练冰壶就像是在单位上班,干好干坏都没关系,中国照样会给吃给住。”丹尼尔还无法理解的是,自己在中国执教竟然需要参加数不清的会议。他一度强硬地表示,自己将不再执教中国。 但在冬奥会之后,丹尼尔又犹豫了起来。“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6月30日合同到期的丹尼尔说,“也许我还会选择留在中国,也许我会到别的国家。”他透露,已有几个国家的冰壶协会与自己有过接触。 花样滑冰双人滑队主教练姚滨 他的队伍代号“非常6+1” “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个痛快。”姚滨说。这个浸淫于中国花样滑冰长达45年的传奇人物,在自己成为国家队教练的第24个年头,终于率领弟子拿到了一枚冬奥会金牌。在此之前,俄罗斯对双人滑奥运金牌的垄断已经延续了46年。 地位 姚家军中那个独特的“1” 人们总是喜欢用“×家军”来暗示某位教练的强势,按照这种表述习惯,没有谁比姚滨与他的弟子们更有资格获得“姚家军”的称号,尽管姚滨自己更喜欢“非常6+1”这个带有娱乐色彩与调侃意味的代号。 姚滨的确是那个独特的“1”,他是“姚家军”的灵魂与领袖。除了督促弟子训练,他还为他们磨冰刀、选音乐、设计出场服……从盐湖城到都灵,从都灵到温哥华,其他队伍的教练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姚滨如同游击队长一般,带着他的士兵游走于丛林沟壑之间,坚持战斗。 1980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当时还是运动员的姚滨就与搭档栾波一起出现在了赛场,不过他们最终名列倒数第一。“那个时候感觉中国人想要出点什么成绩属于天方夜谭,人家是个洋玩意,咱们太土,土得不能再土。” 秘方 走自己的路以土制洋 姚滨开始了以土制洋的历程,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抛弃传统。他有这么一段回忆:“以前咱们国家用的训练体制、方法都是从苏联那面传过来的,练力量就是顶杠铃,练耐力就是长跑,跳高跳远都是辅助的因素,结果我们职业花样滑冰运动员,偏偏滑冰不行。我做教练以后,这些东西全都不要了,我们的训练方法、手段应该离终端技术、冰上的技术最接近。” 姚滨凭借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逐渐在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身上试验成功,哪怕他们都不是滑冰天才。总有海外媒体揪住他不放:“你一定有什么秘诀?”姚滨也总是摇头否认。他是中国体坛少有的具有浪漫气质的教练,但他的执教理念却再也朴实不过,“哪儿缺就补哪,一点一点地补。”孤傲的他甚至从不刺探对手情报,“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就行。” 担忧 中国双人滑时代还未到 渐渐地,姚滨从倒数第一磨成了世界第一,又从无冕之王磨成了金牌教练。一路走来,身心疲惫。“该进修理厂好好修理修理了,浑身都是病,这腰要做手术,现在坐一会就不行。”姚滨说。 但他不可能急流勇退,申雪/赵宏博退了,庞清/佟健年龄也大了,姚滨的手里只有老三、老四、老五,青黄不接的局面即将到来,“上届奥运会完了以后,就有人说中国的双人滑时代到了,不能吹。老大要退役了,如果老二再退,只剩下老三,小的上不来,有什么资本这么说。下届在俄罗斯能实现吗?这是什么项目?人打分的项目,不是掐秒的,不是量尺的。人家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主教练 达斯汀·威尔森 执教时间最长的外教 “中国的差距在于教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教练纪东直言不讳。而在几年前,这个差距更大。 于是,他们开始请外教。第一个被请进来的是前加拿大队体能教练辛迪,经她介绍,她的老乡——— 前澳大利亚队助理教练达斯汀·威尔森在2004年也来到了中国。一转眼,达斯汀在中国工作已有6年,成为冰雪项目中执教时间最长的外教。 特点 24小时都在开动的火车头 达斯汀个头不高,长得很结实。他以前也是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员,但运动成绩很一般,最好成绩仅是加拿大全国比赛第三名,世界杯分站赛第十名。 中国队是达斯汀第一次执教一支国家队,而且还是一支企盼拿奥运冠军的国家队,再加上语言不通,达斯汀知道担子很重,但也很有“挑战性”。 他每天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做什么?修雪道。这个项目起跳的雪道,有一定的弧度,需要每天修补。一旦碰到雨天雪天,教练更要提早一个小时到训练场。而每次训练结束,他总要一个人留下来,把雪道修补好。“我修的雪道,队员们最放心。” 领队闫晓娟对达斯汀工作的评价是:极为认真负责。而加拿大媒体形容他是24小时开动的火车头。“我的妻子在澳大利亚,我们暂时也没有孩子。所以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达斯汀说。 此外,达斯汀给这支队伍注入了信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请相信我,你能行的。”他刚来时,中国队给他的感觉是一支安静的运动队,队员们都不太说话。可能是当时受伤太多,队里的情绪很低落。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达斯汀就把队里的气氛激活了。韩晓鹏说:“达斯汀永远鼓励我们,让我们感觉我们总是最强的。” 成绩 使中国队具集团性优势 与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一起,达斯汀最为辉煌的战绩是在4年前的都灵冬奥会上,韩晓鹏与李妮娜分获1金1银,中国雪上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在温哥华,队伍只取得了1银2铜。不过达斯汀的工作仍然得到了中国代表团上下的一致认可:“相比4年前,我们现在的整体实力更强,具备了集团性优势,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把握好,所以才没能拿到金牌。” 达斯汀毕竟没有完成“保一争二”的赛前目标,且他的工作合同已经到期,尽管他本人还想续约,但主动权已不在自己手中。冬奥会比赛结束,队伍回国,而达斯汀留在了家乡,临别时他送给队员们一句话:“下届奥运会我们想争取金牌,必须有这样的难度储备,贾宗洋等人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做到。” 补遗 外教占了1/4多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共有8名外籍教练,在全部30名教练之中,其比重超过了四分之一。而北京奥运会时,外教的比例不足六分之一。从整体而言,外籍教练对于中国冰雪项目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8名外教分布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冰壶、冰球和冬季两项等项目上,保罗·斯特罗博率领女子冰球队时隔8年再度跻身冬奥会、速度滑冰教练凯文·克劳克特帮助王北星获得铜牌、“磨刀师”保罗·马切斯为短道速滑队打造出了近乎完美的冰鞋……他们当中,名气最大的是两位加拿大人———女子冰壶教练丹尼尔·拉斐尔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教练达斯汀·威尔森。与4年前都灵冬奥会相比,这些外教麾下的弟子在温哥华并没能获得金牌,但是他们为中国冰雪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依然不容忽视。 如果不是加拿大人丹尼尔把中国女子冰壶队带成世界冠军,还有谁会关注这个项目?CFP图片 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王揖涛解密: 外教带我们走了捷径 现年61岁的王揖涛是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同时也是前任中心主任,四年前的都灵冬奥会,正是他率队远征并拿到了两枚金牌。目前的几名外籍教练中,大部分都是由其拍板决定引进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过这个观点,请外教是中国冬季项目快速进步的一条捷径。”王揖涛说。 关于洋土差距“我们自己十年摸索的东西,可能请个外教两年或者三年就把问题解决了” 南都:你如何看待这次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的成绩? 王揖涛:有两个最大的亮点。首先,我们拿到了花样滑冰双人的金牌。花样滑冰在冬奥项目中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冲这枚金牌,但都是冲金未果。我们这次能够夺金,让欧美各国刮目相看。其次,短道速滑拿到了四枚金牌。自从冬奥会设立这个项目以来,第一次由一个国家包揽了一个性别的全部金牌,以前韩国都没有做到。我国的短道速滑是有实力的,但在冬奥赛场一直有遗憾。其他的项目中,比如女子冰壶和速度滑冰都获得了铜牌,这跟教练员、运动员的辛勤劳动,举国体制下的保障都是分不开的,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同志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南都:具体到教练这个层面上,你认为我们的本土教练以及请进来的外籍教练,对于这次成绩的提高有着多大的帮助? 王揖涛:这次冬奥会,外教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这次冰壶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请外教有着直接的关系。自由式滑雪拿了奖牌,达斯汀还是起到了核心作用。李琰虽然不是外教,但她带来了北美的一些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还有一些器材师、打蜡师,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我们曾经有这么一个阶段:队员参加国外比赛少,教练员与国际接触少交流少,我们自己十年摸索的东西,可能请个外教两年或者三年就把问题解决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过这个观点:请外教是中国冬季项目快速进步的一条捷径。 南都:本土教练与国外教练的差距,具体在哪些方面? 王揖涛:我举一个例子,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上的打蜡,就这么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就落后很多。国外有专业的打蜡师,教练也很精通。我们的教练也能打,但真正打得好打得精的,像国外的那种水平,没有。要根据比赛时候的雪晴、气温的情况来决定打什么蜡,怎么打,那要求是非常精确的。它还有一整套完备的打蜡工具,这些东西假如我们不去学,打的那些蜡到了运动员的脚下那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的成绩输在哪呢?你的体能再强,工具不灵,也不行。 南都:这是技术层面上的,在训练的理念上,差距是否也很大? 王揖涛:再比如说自由式滑雪,之前沈阳体育学院有两个教练,一个是搞体操,一个是搞高山滑雪的,这两个人组合起来搞空中技巧项目,实际上这两个教练很好、很认真,也愿意动脑子,但由于受到自身精力各方面的局限,有些问题无法很好解决,比如处理运动员的伤病。2003年至2004年8月的时候,队里多数的主力队员都有伤病,先后来北医三院治疗。 200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请了个加拿大的女教练,叫辛迪,她来了之后,带来了北美的那套训练系统,在理念、理论上、方法上完全是不同的,对于我们来说是崭新的东西。她来的时候自己背了一套器材,以前我们练力量就是蹲杠铃、跑步,她完全改变了我们的训练计划,重点加强小肌肉和一些特殊关节的训练,帮助队员在失去平衡的状态下怎么去获得一种自我平衡的能力。从2004年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结束,这支队伍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的伤病。 她的这些东西真是科学的、有效的。北美有一整套身体训练的体系,后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战的时候,体科所就有人专门去学习并考取资格。 关于文化矛盾“有些本土教练在这方面的认识上还是有些误差,洋教练来了,我们的关系就搞得对立了。” 南都:也有一个例外,比如花样滑冰,这次包揽了金银牌,是否也说明了我们的一些本土教练同样有实力? 王揖涛:实际上,请外教比较早的项目是花样滑冰。虽然我们一直没有请一个花样滑冰的主教练,我们自己的教练一直在研究,但研究不透,所以就请一些外籍教练来给我们上一些课,讲一些项目的规律,搞一下动作编排。这也是花样滑冰在本次冬奥会上能够实现突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些时候,强与弱之间就是一层窗户纸,你自己琢磨,可能一年两年都琢磨不透,人家来了,一两句话就能把你的难题给解开。 但花样滑冰也证明了,我们不是非要请外教不可,离不开外教。在请人来做编排上,姚滨就很聪明,你洋教练来是帮我,不是和我竞争,为我所用,有时候你编完了我再来自己改。但有些本土教练在这方面的认识上还是有些误差,洋教练来了,我们的关系就搞得对立了。凡是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不能把中西特点有效结合起来的项目,最终大赛的成绩都不是太好。 南都:外教进来之后,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队伍管理上容易发生冲突,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关系? 王揖涛:外教再起作用也代替不了我们运动员的努力,也不能完全取代我们国内的管理模式,总会有一些矛盾。比如说达斯汀就老是向我们要权,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手给他。我们会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他的作用,信任他,但是也要管理他,不能不按中国滑雪协会的要求来。 关于长远发展“光是请外教还不管用。有些项目比如高山滑雪、冬季两项,都必须去国外训练。” 南都:当初在请外教的时候是否有这样一种考虑,在某些重点项目请外教,作为成绩的一种突破口,从而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 王揖涛:的确存在这种考虑,哪些项目需要请外教是需要进行选择和考虑的,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请,毕竟请外教还是要花一笔钱的,而且花的钱还比较多。不过近两届冬奥会备战,尤其是这一届备战,国家在经费的投入上还是能够满足备战的需要。 南都:今后是否还要将请外教这种模式继续下去? 王揖涛: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的经济很落后,但一直坚持一种信念:要学习,就学习最先进的东西,谁最先进,我们就学习谁的方法。实际上请外教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开展冬奥项目时间不短,但相比欧洲北美国家来说还是很短,我们都还处在一个学习的历史阶段,教练员也是如此。中国人是不是离开了外教就不行?我倒不这么看。有一天我们离开外教也能获得金牌,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该请还是得请,我们的进步得益于洋教练在这些领域发挥的作用。这次获得成绩的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和外教的工作有关系。在现阶段,我觉得好多项目请外教还是必要的,因为很多项目还没有真正开展。 南都:目前中国的冰雪运动呈现“冰强雪弱”的局面,在雪上项目请来外教,是否也能够短时间内取得一些突破? 王揖涛:光是请外教还不管用。有些项目比如高山滑雪、冬季两项,都必须去国外训练,一去就是三四个月。因为我们的场地不行,咱们国内的场地只适合大众滑雪,真正符合高水平竞技比赛的场地,咱们国内可能能找到一段,但是想找到全程符合奥运会和世锦赛标准的场地,目前国内还没找到,没有那种水平的。另外,还有一些自身认识上的问题,现在各省队对竞技滑雪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够,除了空中技巧之外,大部分雪上项目都还不是全运会项目。 即使是在冰上,我们光请外教也不够。比如韩国的滑冰,这次拿了6块金牌,上届他们的金牌全都来自短道,但是这次速度滑冰3块、短道2块、花样滑冰1块,现在韩国滑冰项目处于一个上升的势头,而且势头很猛。如果我们不在训练理念和方法上改进,不注意后辈人才的培养,将来冬季项目想在亚洲称霸都很难。
王蒙: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王蒙、孙琳琳、张会和周洋:女子短道3000米接力金牌;王蒙:女子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周洋:女子短道速滑1500金牌。 申雪/赵宏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庞清/佟健: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刘忠庆: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铜牌;李妮娜: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银牌;郭心心: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铜牌。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刘金莉:女子冰壶铜牌。王北星:女子速度滑冰500米铜牌。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了5金2银4铜,创造了我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所以,在4年前后的索契,中国冰雪健儿必定会创造新的历史最好成绩!

俄超赛程比分是什么?
俄超赛程比分如下: 开赛时间-主队-VS-客队 21/12/06 00:01-PFC索契-1 : 2-克拉斯诺达尔 21/12/05 21:31-莫斯科迪纳摩-2 : 0-乌法 21/12/05 21:30-FC Nizhny下诺夫哥罗德-2 : 1-喀山鲁宾 21/12/05 19:00-FK奇姆基-1 : 2-图拉兵工厂 21/12/05 00:02-莫斯科火车头-0 : 1-乌拉尔 历届冠军: 2020/21赛季 ,泽尼特;2019/20赛季, 泽尼特;2018/19赛季, 泽尼特。 2017/18赛季,莫斯科火车头;2016/17赛季,莫斯科斯巴达克;2015/16赛季 ,莫斯科中央陆军。 历史战绩 2021年5月3日,泽尼特提前两轮夺得俄超冠军,成功卫冕。 自俄超成立以来,赢得最多俄超冠军的是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共夺得了10次冠军。而近年来多支具实力的球队亦赢得此冠军,包括莫斯科中央陆军足球俱乐部、莫斯科火车头足球俱乐部、泽尼特足球俱乐部和喀山红宝石足球俱乐部。

谁有莫斯科火车头的资料
球 队 资 料( 更新)( 简体中文版) 前锋 迪米特里·瑟乔夫中场 迪尼亚·比利亚里特迪诺夫 Diniyar Bilyaletdinov后卫 守门员 莫斯科中央陆军莫斯科斯巴达莫斯科火车头卡山鲁宾圣彼德斯堡鱼雷-冶金莫斯科鱼雷辛历克莫斯科迪纳莫拉明斯克土星度莫斯阿姆卡尔罗斯托夫苏维杜夫阿拉尼亚泰历克球队名称:莫斯科火车头彩票简称:火车头粤语名称:莫斯科火车头英文名称:Lokomotiv Moscow成立时间:1923年08月12日所在城市:莫斯科主 球 场:火车头体育场球队领队:菲拉托夫. 瓦列里. 尼古拉耶维奇主 教 练:尤里. 帕夫洛维奇联系地址:官方地址:www.lokomotiv.ru 电子信箱:fcloko@rol.ru 球队概况 胜负走势(更多) 球队荣誉 转入转出 本赛季战绩本赛季目前排名:第3名 上赛季排名:第名 本赛季战绩:赛29场 胜14场 平12场 负3场 进39球 失17球 积54分比赛时间 比赛球队 结果2005.03.12 23 莫斯科火车头VS度莫斯 2:0 胜2005.03.19 19 莫斯科火车头VS鱼雷-冶金 0:0 平2005.04.03 18 莫斯科中央陆军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04.09 19 莫斯科火车头VS卡山鲁宾 1:0 胜2005.04.16 20 苏维杜夫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04.23 22 莫斯科火车头VS阿姆卡尔 1:1 平2005.04.30 18 圣彼德斯堡VS莫斯科火车头 1:0 负2005.05.14 23 莫斯科火车头VS罗斯托夫 4:0 胜2005.05.22 18 莫斯科鱼雷VS莫斯科火车头 0:1 胜2005.05.28 18 莫斯科火车头VS莫斯科迪纳莫 4:1 胜2005.06.11 20 辛历克VS莫斯科火车头 0:2 胜2005.06.18 22 莫斯科火车头VS阿拉尼亚 3:0 胜2005.06.26 22 拉明斯克土星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07.03 22 莫斯科火车头VS泰历克 4:0 胜2005.07.09 18 莫斯科斯巴达VS莫斯科火车头 1:2 胜2005.07.17 18 度莫斯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07.23 18 鱼雷-冶金VS莫斯科火车头 0:1 胜2005.07.30 18 莫斯科火车头VS莫斯科中央陆军 3:2 胜2005.08.06 18 卡山鲁宾VS莫斯科火车头 3:1 负2005.06.22 23 莫斯科火车头VS苏维杜夫 1:0 胜2005.08.28 21 阿姆卡尔VS莫斯科火车头 3:4 胜2005.06.15 23 莫斯科火车头VS圣彼德斯堡 0:0 平2005.09.18 21 罗斯托夫VS莫斯科火车头 1:1 平2005.09.24 22 莫斯科火车头VS莫斯科鱼雷 0:3 负2005.10.02 20 莫斯科迪纳莫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10.16 23 莫斯科火车头VS辛历克 0:0 平2005.10.23 20 阿拉尼亚VS莫斯科火车头 0:0 平2005.10.29 18 莫斯科火车头VS拉明斯克土星 1:1 平2005.11.06 19 泰历克VS莫斯科火车头 0:3 胜 2005.11.19 19 莫斯科火车头VS莫斯科斯巴达 1:1 平
成立时间:1923-01-01 所在国家: 俄罗斯所在城市:莫斯科俱乐部教练:主球场:火车头体育场联系地址:125 B. Tcherkizovskaya Street, RU-107 553 MOSCOW官方网址:http://www.lokomotiv.ru/ 官方信箱:fclm@mail.ru http://odds.netsh.com/teams/326/326.html http://www.zgzcw.com/html/echao.shtm
成立时间: 1923-01-01 所在国家: 俄罗斯所在城市: 莫斯科俱乐部教练:主球场: 火车头体育场联系地址: 125 B. Tcherkizovskaya Street, RU-107 553 MOSCOW官方网址:http://www.lokomotiv.ru/ 官方信箱: fclm@mail.ru http://odds.netsh.com/teams/326/326.html http://www.zgzcw.com/html/echao.shtm
成立时间: 1923-01-01 所在国家: 俄罗斯所在城市: 莫斯科主球场: 火车头体育场联系地址: 125 B. Tcherkizovskaya Street, RU-107 553 MOSCOW官方网址:http://www.lokomotiv.ru/ 官方信箱: fclm@mail.ru
队名 莫斯科火车头 国家 俄罗斯 城市 莫斯科 球场 莫斯科火车头球场 成立日期 1923-1-1 地址 125 B. Tcherkizovskaya Street, RU-107 553 MOSCOW

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抱团摔倒的事情罕见吗?
对于短道速滑这项运动,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的速度和滑行,它是一项对爆发、速度、体力、技术、头脑、心态等综合实力都会进行考验的运动。抱团摔跤是很正常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这种水准也高含金量也高的比赛中。运动员排成一队滑行,但所有选手心里都想去争第一位,并且也都有这个实力。尤其是在500米这种短道速滑中短距离的项目,一开始都讲究一个占位,这就很考验选手的争夺技术,不管是内道超越还是外道超越,都对选手占位、超越、对冰面的控制力等等技术的要求很高,其中的任何一项不行,都有可能在比赛的激烈争夺中摔出赛道。先不说实力差距,即使所有选手综合实力都很强,在很滑的冰面上激烈地你争我夺,出现牺牲品摔出去也很正常。就像一群势均力敌的强人抱成一团尽全力打架,最后却没有一个受伤的,这种情况才概率更小吧?其次冰面的影响。看直播从解说处也可以了解到冰面对运动员摔跤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自己滑过速滑,那更是会有体会。如果冰面不好,造成接连几个人摔跤也是很正常的。500米决赛是在5000米男子短道速滑接力预赛之后,5000米的接力对冰面的伤害还是挺大的,虽然之后紧接着进行了重新浇冰和对冰面的修复,但是很短的时间,冰面状态还是不会太理想。所以之后500米半决赛范可新在比赛中自己原因的摔跤也是有一定的冰面原因的。所以,500米决赛三个人摔在一起,也一定有冰面的原因,尤其是韩国选手朴升智(爬起后第二次摔跤)。所以这次的摔跤,不意外。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李坚柔的资料应该不用说了,28岁的女生,在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一名老将了,2012年世锦赛1500米冠军。所以从年龄来看,李坚柔是一个技术成熟并且经验丰富的选手,从2012年世锦赛1500米冠军来看,同样是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尽管500米并不是她的强项,但是对冰面的控制力以及心态的平稳都绝对是要超出于很多强项就是500米的国内外运动员的。这些原因都是能使她成为500米冠军的有利条件,怎么可能是全凭运气夺冠呢?所有的偶然中必有必然,如果没有夺冠的实力怎么能站到当时的比赛现场呢。最后想说,看比赛慢镜头回放,朴升智摔倒往外滑时距离李坚柔并不远。看到很多人都在说“幸好还有一段距离”,其实自己站在短道速滑赛场上感受一下就知道那段距离并不安全了,会给后面的选手造成很大的干扰。李坚柔能在这样的干扰下稳住心态和脚步,夺得这个冠军,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冠军实至名归,是李坚柔用自己辛苦的汗水、冷静的心态和扎实的技术赢回来的!
短道速滑本来就是意外非常多,戏剧性非常大的,这种『别人全撞翻了冠军只能我来了』不是一次两次了,根本就是像吃饭拉屎一样正常的事件,没什么好说的。而且这算啥,和澳大利亚选手布拉德伯里相比,这点运气简直不值一提。这哥们当年只是想去要个速滑名将阿波罗的签名,小组赛都没出线,正准备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被告知排你前面那哥们犯规了被踢了你晋级了。他脑袋正晕着呢,不知道这就是一段传奇的开始。接下来,这哥们江户川柯南附体,走到哪里别人死到哪里。后面的每一场比赛,他都是从出发就落后一大截,让人担心他会不会被套圈,然后莫名其妙的,别人就撞到一起了,又莫名其妙的,他就第一了,就这么一路莫名其妙的,他就冠军了。人家这冠军都拿得心安理得,这不就是决赛撞了一下么,安心揣着吧。
任何体育项目的胜利,都可以归结为运气+实力的综合,即便是一个实力超群的选手,在这样的高手对决中,没有运气依然无法夺冠。具体到李坚柔,没错她是因为王濛伤退才替补上这个项目的,但注意,是替补上500米这个项目。李坚柔是短道速滑1500米世锦赛冠军,主项是长距离,只是因为王濛伤了,她才加入到500米这个短距离项目上。长距离项目选手具有后半程体力上的优势,李坚柔半决赛就是后半程追到第二名从而进入决赛的,因此她在决赛上出发落后,也是属于正常的战术现象,很难就此推断她的实力在另外三名选手之下。500米虽短,但整个过程还是有很多起伏的空间。至于李坚柔夺冠的成绩,45秒263相较于一个奥运会决赛的水准确实低了不少,但是正常的思维都能想到,前段三名选手摔倒,为了躲避碰撞会不会影响成绩?后段几乎是一个人独立完赛,没有对手间的追赶竞争,以及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求稳安全完赛的心态,会不会影响成绩?答案是肯定的,以李最后完赛成绩判定她的实力,肯定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李坚柔最终能够在小组赛和半决赛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突围进决赛,本身就是她实力的最好证明。在两名队友同时分在半决赛一个组的情况下,杀入决赛;在对手们纷纷倒地的情况下从容应对,没有自乱阵脚。运气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李坚柔是以最好的状态,赢来了运气的青睐,这就是她的实力。
有人摔倒的情况非常多,但别人都摔成一片,只剩下一个人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当然,例子也并不是只有一个两个。 除了李坚柔,还有2002年冬奥会的布拉德贝里,宋伟龙世界杯和亚运会两次夺冠都是对手摔成一片,2011年世界杯德国站男子接力,韩国和加拿大摔成一片,中国被判犯规,让实力最弱的德国队捡了金牌。所以,罕见是罕见,但对于真正的短道速滑迷来说,还是能举出来不止一个例子的。李坚柔运气是好,但你看看李坚柔从预赛开始淘汰了多少名将,就会知道李坚柔绝不仅仅靠运气。布拉德贝里那才是完全靠运气。 有人说李坚柔胜之不武,还有人说李坚柔该为这块金牌羞耻,这种人完全就是别有用心。是李坚柔让你们摔的吗?李坚柔又没犯规,这块金牌实至名归。

2014索契冬奥会加拿大十块金牌分别是哪些项目和谁获得的?
女子雪上技巧 贾斯汀-杜弗尔 成绩:22.44 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 哈梅林 成绩:2:14.985男子雪上技巧 比洛多 成绩:26.31分女子坡面障碍技巧 霍维尔 成绩:94.20雪车女子双人赛 汉弗莱斯 莫伊瑟 成绩:3:50.61女子冰球 决赛3-2美国女子冰壶 决赛6-3瑞典女子追逐赛 玛丽埃尔-汤普森男子冰壶 9-3英国队 男子冰球 3-0瑞典队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