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拥塞窗口报文(tcp的拥塞窗口大小与传输轮次)

      最后更新:2023-04-11 03:25:5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tcp拥塞窗口一直在缩小,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慢启动: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因此新建立的连接不能够一开始就大量发送数据包,而只能根据网络情况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当新建连接时,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发送端开始按照拥塞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就增加1个MSS大小。这样cwnd的值就随着网络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呈指数级增长,事实上,慢启动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只是它的起点比较低一点而已。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 开始 ---> cwnd = 1经过1个RTT后 ---> cwnd = 2*1 = 2经过2个RTT后 ---> cwnd = 2*2= 4经过3个RTT后 ---> cwnd = 4*2 = 8如果带宽为W,那么经过RTT*log2W时间就可以占满带宽。拥塞避免:从慢启动可以看到,cwnd可以很快的增长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但是cwnd不能一直这样无限增长下去,一定需要某个限制。TCP使用了一个叫慢启动门限(ssthresh)的变量,当cwnd超过该值后,慢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对于大多数TCP实现来说,ssthresh的值是65536(同样以字节计算)。拥塞避免的主要思想是加法增大,也就是cwnd的值不再指数级往上升,开始加法增加。此时当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都被确认时,cwnd的大小加1,cwnd的值就随着RTT开始线性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增长过快导致网络拥塞,慢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上面讨论的两个机制都是没有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的行为,那么当发现拥塞了cwnd又该怎样去调整呢?首先来看TCP是如何确定网络进入了拥塞状态的,TCP认为网络拥塞的主要依据是它重传了一个报文段。上面提到过,TCP对每一个报文段都有一个定时器,称为重传定时器(RTO),当RTO超时且还没有得到数据确认,那么TCP就会对该报文段进行重传,当发生超时时,那么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就很大,某个报文段可能在网络中某处丢失,并且后续的报文段也没有了消息,在这种情况下,TCP反应比较“强烈”:1.把ssthresh降低为cwnd值的一半2.把cwnd重新设置为13.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从整体上来讲,TCP拥塞控制窗口变化的原则是AIMD原则,即加法增大、乘法减小。可以看出TCP的该原则可以较好地保证流之间的公平性,因为一旦出现丢包,那么立即减半退避,可以给其他新建的流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整个的公平性。其实TCP还有一种情况会进行重传:那就是收到3个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后来的“快速恢复”算法是在上述的“快速重传”算法后添加的,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TCP最后进入的不是拥塞避免阶段,而是快速恢复阶段。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一般同时使用。快速恢复的思想是“数据包守恒”原则,即同一个时刻在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是恒定的,只有当“老”数据包离开了网络后,才能向网络中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包,如果发送方收到一个重复的ACK,那么根据TCP的ACK机制就表明有一个数据包离开了网络,于是cwnd加1。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该原则那么网络中很少会发生拥塞,事实上拥塞控制的目的也就在修正违反该原则的地方。具体来说快速恢复的主要步骤是:1.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为收到3个重复的ACK,表明有3个“老”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2.再收到重复的ACK时,拥塞窗口增加1。3.当收到新的数据包的ACK时,把cwnd设置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为该ACK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重复ACK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快速重传算法首次出现在4.3BSD的Tahoe版本,快速恢复首次出现在4.3BSD的Reno版本,也称之为Reno版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可以看出Reno的快速重传算法是针对一个包的重传情况的,然而在实际中,一个重传超时可能导致许多的数据包的重传,因此当多个数据包从一个数据窗口中丢失时并且触发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时,问题就产生了。因此NewReno出现了,它在Reno快速恢复的基础上稍加了修改,可以恢复一个窗口内多个包丢失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Reno在收到一个新的数据的ACK时就退出了快速恢复状态了,而NewReno需要收到该窗口内所有数据包的确认后才会退出快速恢复状态,从而更一步提高吞吐量。 SACK就是改变TCP的确认机制,最初的TCP只确认当前已连续收到的数据,SACK则把乱序等信息会全部告诉对方,从而减少数据发送方重传的盲目性。比如说序号1,2,3,5,7的数据收到了,那么普通的ACK只会确认序列号4,而SACK会把当前的5,7已经收到的信息在SACK选项里面告知对端,从而提高性能,当使用SACK的时候,NewReno算法可以不使用,因为SACK本身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使得发送方有足够的信息来知道需要重传哪些包,而不需要重传哪些包。
      tcp拥塞窗口一直在缩小,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 1、慢启动每当建立一个TCP连接时或一个TCP连接发生超时重传后,该连接便进人慢启动阶段。进人慢启动后,TCP实体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一个报文段,即:cwnd=1。此后,每收到一个报文段的确认(ACK),cwnd值加1,即拥塞窗口按指数增加。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闽值(sshterhs)或发生报文段丢失重传时,慢启动阶段结束。前者进人拥塞避免阶段,后者重新进人慢启动阶段。2、拥塞避免在慢启阶段,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阐值(ssthresh)后,慢启动过程结束,TCP连接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在拥塞避免阶段,每一次发送的cwnd个报文段被完全确认后,才将cwnd值加1。在此阶段,cwnd值线性增加。3、快速速重传快速重传是对超时重传的改进。当源端收到对同一个报文的三个重复确认时,就确定一个报文段已经丢失,因此立刻重传丢失的报文段,而不必等到重传定时器(RTO)超时。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4、快速恢复快速恢复是对丢失恢复机制的改进。在快速重传之后,不经过慢启动过程而直接进人拥塞避免阶段。每当快速重传后,置sshtesrh=cwnd/2、ewnd=ssthresh+3。此后,每收到一个重复确认,将cwnd值加1,直至收到对丢失报文段和其后若干报文段的累积确认后,置cwnd=ssthesrh,进人拥塞避免阶段。tcp协议的特点TCP是一种面向广域网的通信协议,目的是在跨越多个网络通信时,为两个通信端点之间提供一条具有下列特点的通信方式:(1)基于流的方式;(2)面向连接;(3)可靠通信方式;(4)在网络状况不佳的时候尽量降低系统由于重传带来的带宽开销;(5)通信连接维护是面向通信的两个端点的,而不考虑中间网段和节点。为满足TCP协议的这些特点,TCP协议做了如下的规定:①数据分片:在发送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片,在接收端进行重组,由TCP确定分片的大小并控制分片和重组;②到达确认:接收端接收到分片数据时,根据分片数据序号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确认;③超时重发:发送方在发送分片时启动超时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超时之后没有收到相应的确认,重发分片;④滑动窗口:TCP连接每一方的接收缓冲空间大小都固定,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TCP在滑动窗口的基础上提供流量控制,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⑤失序处理:作为IP数据报来传输的TCP分片到达时可能会失序,TCP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⑥重复处理:作为IP数据报来传输的TCP分片会发生重复,TCP的接收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 ⑦数据校验:TC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分片的检验和有差错,TCP将丢弃这个分片,并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导致对端超时并重发。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分析tcp协议原理

      原理四个主要方面:一、tcp协议之连接建立、断开二、tcp协议之超时重传三、tcp协议之窗口管理四、tcp协议之拥塞控制TCP是一种面向有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必须确认对方存在时才能发送数据而TCP通过检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连接管理、窗口控制等机制来实现可靠传输。1. 目的:TCP三次握手是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三个数据包,通过三个数据包来确认主动发送能力和被动接收能力是否正常。2. 实质:通过指定的四元组(源地址、源端口、目标地址、目标端口)来建立TCP连接,同步双方各自发送序列号seq和确认号ACK,同时也会交换窗口大小信息三次握手过程的实现方式就是交换序列号seq。随便在网上找个地址,如果通过域名想看ip地址,可以ping下看连接。① 192.168.3.7发送[SYN]报文段至222.169.228.146,告知序列号x为0。② 222.169.228.146发送[SYN,ACK]报文段至192.168.3.7,告知序列号y为0,确认号ACK为x+1=1。③192.168.3.7发送[ACK]报文段至222.169.228.146,告知确认号ACK为y+1=1。报文段中的其他参数:MSS=1460:允许从对方接收到的最大报文段,图中为1460字节(指承载的数据,不包含报文段的头部)。win=8192:滑动窗口的大小为8192字节。SACK_PERM=1:开启选择确认。为什么会使用SACK:tcp确认方式不是一段报文段一确认,而是采用累积确认方式。服务器接收到的报文段无序所以序列号也是不连续,服务器的接收队列会出现空洞情况。为了解决空洞,提前了解当前空洞,应对丢失遗漏,采取重传。提前了解方式就是通过SACK选项信息,SACK信息包含接收方已经成功接收的数据块的序列号范围。而SACK_PERM字段为1表明,选择开启了SACK功能。网络层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乱序的问题,tcp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的,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tcp协议会重传它认为的已经丢失的包。重传两种机制:一种基于时间重传,一种基于确认报文段提供的信息重传。RTT:数据完全发送完(完成最后一个比特推送到数据链路上)到收到确认信号的时间(往返时间)。RTO:重传超时时间(tcp发送数据时设置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没有收到数据确认信息,引发超时而重传,判断的标准就是RTO)。思考:发送序列号为1、2、3、4这4个报文段,但是出现了序列号2报文段丢失,怎么办?发送端接收到seq1的确认报文(ACK=2)后,等待seq=2的确认报文。接收端当收到序列号为3的报文(2已丢失),发送ack为4的确认报文,发送端正等待ack为2的确认报文,面对跳跃的报文,那么发送端会一直等待,直到超出指定时间,重传报文2。为什么不跳跃确认呢?tcp是累积确认方式,如果确认报文3,那么意味着报文1和报文2都已经成功接收。超时处理方式:思考:上面计时器是以时间为标准重传,那么可以通过确认报文的次数来决定重传。发送端接收到seq1的确认报文(ACK=2)后,等待seq=2的确认报文。接收端收到报文3、4、5,但是没收到报文2,那么接收端发送三个ACK为2的确认报文,发送端收到这个三个确认报文,重传报文2。思考:如果快速重传中丢失包的地方很多(报文2,报文,7,报文9,报文30,报文300....),那么需要从头到尾都重传,这很蛋疼?思考:SACK重传对于接收到重复数据段怎样运作没有明确规定,通过DSACK重传可以让发送方知道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而且明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发送端没有收到100-199的ACK包,超过指定时间,重传报文。接收端都已经收到200-299的发送报文了,又来100-199是重复报文。再向发送端发送一个ACK报文,设置SACK 100-199,告知发送端,已经收到了100-199包,只是回应ACK包丢失。发送端发送包100-199,由于网络延迟,一直没有达到接收端。接收端连续发送三个ACK 200确认报文,触发快速重传,发送端收到了ACK 500的确认报文,表明之前的报文都已经交付成功。接收端又收到了延迟的报文100-199,再次向发送端发送一个SACK 100-199的ACK 500报文。发送端发现这是重复报文,判断为网络延迟造成的。计时器重传:根据超时,重传。快速重传:根据接收三次相同ACK报文,重传。选择确认重传:根据接收端提供的SACK信息,重传。DSACK重传:根据重复报文,明确丢失ACK报文还是网络延迟。Category1:已发送且已确认(已经收到ACK报文的数据)。Category2:已发送但未收到确认。Category3:即将发送。Category4:窗口移动前都不能发送。可用窗口:46-51字节。发送窗口:32-51字节。RCV.NXT:左边界RCV.WND:接收窗口RCV.NXT+RCV.WND:右边界接收端接收到序列号小于左边界,那么被认为重复数据而被丢弃。接收端接收到序列号大于右边界,那么被认为超出处理范围,丢弃。注意:tcp协议为累积ACK结构,只有当达到数据序列号等于左边界时,数据才不会被丢弃。如果窗口更新ACK丢失,对于发送端,窗口左边界右移,已发送数据得到ACK确认之后,左右边界距离减小,发送端窗口会减小,当左右边界相等时,称为零窗口。零窗口之后:接收端发送窗口更新能会发生窗口更新ACK丢失。<>解释:TCP是通过接收端的通告窗口来实现流量控制的,通告窗口指示了接收端可接收的数据量。当窗口值变为0时,可以有效阻止发送端继续发送,直到窗口大小恢复为非零值。当接收端重新获得可用空间时,会给发送端传输一个窗口更新告知其可继续发送数据。这样的窗口更新通常都不包含数据(纯ACK),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窗口更新ACK可能丢失。结果双方处于等待状态,发生死锁。解决方案:发送端会采用一个持续计时器间歇性地查询接收端,看其窗口是否已增长。触发窗口探测,强制要求接收端返回ACK。发送几次探测,窗口大小还是0,那么断开连接。出现SWS的情况:① 接收端通告窗口太小。② 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太小。解决方案:① 针对接收端:不应通告小窗口值[RFC1122]描述:在窗口可增至一个全长的报文段(接收端MSS)或者接收端缓存空间的一半(取两者中较小值)之前,不能通告比当前窗口更大的窗口值。标准:min(MSS , 缓存空间/2)。② 针对发送端:不应发送小的报文至少满足以下其一:(1)可以发送MSS字节的报文。window size >= MSS或者 数据大小>=MSS(2)数据段长度>=接收端通告过的最大窗口值的一半,才可以发送。收到之前发送的数据的ack回包,再发送数据,否则一直攒数据。(3) -1 没有未经确认的在传数据或者-2 连接禁用Nagle算法。tcp基于ACK数据包中的通告窗口大小字段实现了流量控制。当网络大规模通信负载而瘫痪,默认网络进入拥塞状态,减缓tcp的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被要求承担超负荷的通信任务时,采取降低发送速率或者最终丢弃部分数据的方法。反映网络传输能力的变量称为拥塞窗口(cwnd)。通告窗口(awnd)。发送窗口swnd=min(cwnd,awnd)目的:tcp在用拥塞避免算法探寻更多可用带宽之前得到cwnd值,帮助tcp建立ACK时钟。[RFC5681] :在传输初始阶段,由于未知网络传输能力,需要缓慢探测可用传输资源,防止短时间内大量数据注入导致拥塞。慢启动算法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在数据传输之初或者重传计时器检测到丢包后,需要执行慢启动。拥塞窗口值:每收到一个ACK值,cwnd扩充一倍。所以假设没有丢包且每个数据包都有相应ACK值,在k轮后swnd=,成指数增长。SMSS是发送方的最大段大小。慢启动阶段,cwnd会指数增长,很快,帮助确立一个慢启动阙值(ssthresh)。有了阙值,tcp会进入拥塞避免阶段,cwnd每次增长值近似于成功传输的数据段大小,成线性增长。实现公式:cwnd+=SMSS*SMSS/cwnd刚建立连接使用慢启动算法,初始窗口为4,收到一次ACK后,cwnd变为8,再收到一次ACK后,cwnd变为16,依次继续,32、64,达到阙值ssthresh为64。开始使用拥塞避免算法,设置ssthresh为ssthresh/2,值为32。重新从初始窗口4,线性递增到ssthresh=32。当cwnd < ssthresh时,使用慢启动算法当cwnd > ssthresh时,使用拥塞避免算法应用快速恢复算法时机:启动快速重传且正常未失序ACK段达到之前。启动快速恢复算法。实现过程:① 将ssthresh设置为1/2 cwnd,将cwnd设置为ssthresh+3*SMSS。② 每接收一个重复ACK,cwnd值暂时增加1 SMSS。③当接收到新数据ACK后,将cwnd设置为ssthresh。参考:<>
      分析tcp协议原理

      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算法: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接下来执行的不是慢启动算法而是拥塞避免算法。这就是快速恢复算法。.防止拥塞的方法(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算法: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接下来执行的不是慢启动算法而是拥塞避免算法。这就是快速恢复算法。.运作方法TCP使用多种拥塞控制策略来避免雪崩式拥塞。TCP会为每条连接维护一个“拥塞窗口”来限制可能在端对端间传输的未确认分组总数量。这类似TCP流量控制机制中使用的滑动窗口。TCP在一个连接初始化或超时后使用一种“慢启动”机制来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它的起始值一般为最大分段大小的两倍,虽然名为“慢启动”,初始值也相当低,但其增长极快:当每个分段得到确认时,拥塞窗口会增加一个MSS,使得在每次往返时间内拥塞窗口能高效地双倍增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TCP拥塞控制
      慢开始: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快恢复算法: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 ssthresh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 cwnd 不是设置为 1,而是设置为ssthresh若收到的重复的AVK为n个(n>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 0.5。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加法增大: 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 cwnd增加一个 MSS 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慢启动。每当建立一个TCP连接时或一个TCP连接发生超时重传后,该连接便进人慢启动阶段。进人慢启动后,TCP实体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一个报文段,即:cwnd=1。此后,每收到一个报文段的确认(ACK),cwnd值加1,即拥塞窗口按指数增加。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闽值(sshterhs)或发生报文段丢失重传时,慢启动阶段结束。tcp协议的特点在慢启阶段,当cwnd值超过慢启动阐值(ssthresh)后,慢启动过程结束,TCP连接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在拥塞避免阶段,每一次发送的cwnd个报文段被完全确认后,才将cwnd值加1。在此阶段,cwnd值线性增加。快速重传是对超时重传的改进。当源端收到对同一个报文的三个重复确认时,就确定一个报文段已经丢失。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1701.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