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建立后发送数据(建立TCP连接需要几次握手)

      最后更新:2023-04-12 18:05:47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如何使用TCP向远端SERVER传输数据

      如何使用TCP向远端SERVER传输数据 (发送与接收)   1. 如何使用TCP向远端SERVER传输数据 先要建立一个TCP连接.模块作为CLIENT向远程的SERVER发起一个TCP连接,要成功 建立连接需要SERVER端为连接到INTERNET的一台PC,而且该PC的IP地址是公网的IP地址 (可以用拨号的方式获得,如在PC局域网内部则无法建立连接),然后该PC运行我们的 SERVER软件,这时就可以在模块端用AT命令与SERVER建立TCP连接(AT+CIPSTART= "TCP","SERVER的IP地址","SERVER的端口号"),连接成功后会返回CONNECT OK.然后就可以用AT+CIPSEND发送数据到SERVER,若SERVER有数据,模块自动通过 串口接收.要关闭TCP连接可用AT+CIPCLOSE命令. 2. 如何使用UDP向远端SERVER传输数据 先要注册一个UDP端口(AT+CIPSTART="UDP","SERVER的IP地址","SERVER 的端口号"),成功后返回CONNECT OK.然后用AT+CIPSEND发送UDP包到SERVER, 若SERVER有数据,模块自动接收,从串口送出. 3. 如何发送数据 要发送数据必须先要建立TCP连接或注册一个UDP连接.有3种方式发送数据.可变长 度的数据发送可以用AT+CIPSEND命令,返回"$amp;>amp;$quot;后输入发送的数据,ctrl+z(0x1a)启动 发送.固定长度的数据发送用AT+CIPSEND=LENGTH命令,返回"> "后输入发送的数据, 当输入的数据长度等于LENGTH的时候自动发送,不需结束符.还有一种自动发送方式,先 用AT+CIPATS=,命令设定自动发送的时间,然后用AT+CIPSEND返回"$amp;>amp;$quot; 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等定时到了之后自动发送输入的数据.发送完成之后返回SEND OK. 此时处于命令态,若有数据发送再重复以上的步骤就可以了. 注意:每次发送的数据长度应小于1024bytes. 4. 如何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为自动接收,若有远端数据则自动接收.可以用AT+CIPHEAD=1在接收的数 据前面自动加上标识.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4 5. 如何使用SIM100TCP的SERVER功能 模块可以配置为TCPSERVER,接收来自远端的TCP数据.具体的操作如下: AT+CIPCSGP=1,"cmnet"(GPRS方式) AT+CLPORT="TCP","PORT" (设定侦听的TCP的端口号) AT+CIPSERVER (启动SERVER功能,成功后返回SERVER OK,这时候已经启动了SERVER 功能,开始侦听PORT) AT+CIFSR (获得SERVER的IP地址) 或者: AT+CIPCSGP=0,"17201","172","172", 2 (CSD方式,置为CSD连接,拨17201,用户名和密 码皆为172,连接速率为9600) AT+CLPORT="TCP","PORT"(设定侦听的TCP端口号) AT+CIPSERVER(启动SERVER功能,成功后返回CONNECT 9600 和 SERVER OK,这时 候已经启动了SERVER功能,开始侦听PORT) AT+CIFSR (获得SERVER的IP地址) 可以用SMS通知远端模块本SERVER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远端可以与之连接,收发 数据. 这时远端的模块就可以与本SERVER建立连接,收发数据了. 如有CLIENT连接到SERVER,SERVER端会显示 REMOTE CLIENT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这时候SERVER就可以接收来自REMOTE CLIENT的TCP数据包(不含TCP头)了. 注意:目前TCP SERVER不能同时支持多个TCP连接.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5 6. 如何使用UDP,接收来自远端的数据 可以使用SIM100TCP的UDP功能,接收来自远端的UDP数据.具体过程如下: AT+CIPCSGP=1,"cmnet"(GPRS方式) AT+CLPORT="UDP","端口号"(设置UDP端口号) AT+CSTT (启动TCP任务,成功后返回OK) AT+CIICR (激活场景,成功后返回OK) AT+CIFSR (获得本地IP地址) AT+CIPSTART="UDP","REMOTE IP ADDR","REMOTE PORT"(注册UDP 连接,其中"REMOTE IP ADDR"和"REMOTE PORT"可以随便设置一个,成功 后返回CONNECT OK) 或者 AT+CIPCSGP=0,"17201","172","172", 2 (CSD方式,置为CSD连接,拨17201,用户名 和密码皆为172,连接速率为9600) AT+CLPORT="UDP","PORT"(设定UDP端口号) AT+CSTT (启动TCP任务) AT+CIICR (激活场景,成功后返回CONNECT 9600和OK) AT+CIFSR (获得本地IP地址) AT+CIPSTART="UDP","REMOTE IP ADDR","REMOTE PORT"(注册UDP 连接,其中"REMOTE IP ADDR"和"REMOTE PORT"可以随便设置一个,成功 后返回CONNECT OK) 此时就模块就可以接收到远端的UDP包.可以用AT+CIPSRIP=1在收到的UDP包的前面 加上标识和发送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6 7. 如何使用DNS功能 利用SIM100TCP的DNS可直接连接到一个域名,或者可以用DNS解析域名获得IP地址.具体 步骤如下: 直接连接到一个域名 1:先配置DNS AT+CDNSCFG="211.136.18.171" (以上海为例) 2:选择域名还是IP地址 AT+CDNSORIP=1(选择域名) 3:建立连接 AT+CIPSTART="TCP","", "80" (连接到SERVER) 4:发送数据 AT+CIPSEND返回"$amp;>amp;$quot;后开始发送数据,ctrl+z启动发送. 解析域名获得IP地址 1:先激活一个移动场景 AT+CSTT AT+CIICR AT+CIFSR 2:配置DNS AT+CDNSCFG="211.136.18.171" (以上海为例) 3:解析域名,获得IP地址 AT+CDNSGIP="" 返回该域名的IP地址 8. 如何检测是否在线,断线后有什么提示 可以用AT+CIPSTATUS查询TCP所处的状态,具体状态请参考AT命令集,若处于连接 状态则返回CONNECTOK.断线后会主动返回CLOSE信息,同时TCP状态为IP CLOSE. 9. 如何区分接收的数据是AT命令的响应还是来自远端 设定AT+CIPHEAD=1,这样来自SERVER的数据前面就会自动加上一个标志,其格式 为:+IPD(datalength),+IPD为标识,datalength为来自SERVER端数据的长度.这样就可以 区分是来自SERVER的数据还是AT命令的相应.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7 10. 如何使用SIM100TCP建立点对点的TCP连接,传输数据 用GPRS方式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台: AT+CLPORT="TCP","3030" AT+CIPSERVER (启动SERVER功能,开始侦听3030端口) AT+CIFSR(获取本地IP地址) AT+CLPORT="TCP","3000"(设置本地TCP端口) 第二台: AT+CLPORT="TCP","2020" AT+CIPSERVER (启动SERVER功能,开始侦听2020端口) AT+CIFSR(获取本地IP地址) AT+CLPORT="TCP","2000"(设置本地TCP端口) 第一台: AT+CIPSTART="TCP","REMOTE IP ADDR","2020" (REMOTEIP ADDR可由对方发SMS 得到) 已经建立连接 第二台: AT+CIPSTART="TCP","REMOTE IP ADDR","3030" 已经建立连接 之后任何一方就可以向另外一方发数据(用AT+CIPSEND发送) 也可以用CSD方式建立,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台: AT+CIPCSGP=0,"17201","172","172", 2 (CSD方式,置为CSD连接,拨17201,用户名和 密码皆为172,连接速率为9600) AT+CLPORT="TCP","3030" AT+CIPSERVER (启动SERVER功能,开始侦听3030端口) AT+CIFSR(获取本地IP地址) AT+CLPORT="TCP","3000" 第二台: AT+CIPCSGP=0,"17201","172","172", 2 (CSD方式,置为CSD连接,拨17201,用户名和 密码皆为172,连接速率为9600) AT+CLPORT="TCP","2020" AT+CIPSERVER (启动SERVER功能,开始侦听2020端口) AT+CIFSR(获取本地IP地址) AT+CLPORT="TCP","2000"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8 第一台: AT+CIPSTART="TCP","REMOTE IP ADDR","2020" (REMOTEIP ADDR可由对方发SMS 得到) 已经建立连接 第二台: AT+CIPSTART="TCP","REMOTE IP ADDR","3030" 已经建立连接 之后任何一方就可以向另外一方发数据(用AT+CIPSEND发送)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9 11. 如何使用SIM100TCP实现多个模块之间的互相通信 目前SIM100TCP不支持多个TCP同时连接,但是可以用UDP方式来实现.可以用模块启 动UDP功能,这样模快就可以接收来自远端的UDP包,可以通过收到的UDP包获取发送方的 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本模块就可以作出应答,回应一个UDP包,实现相互的通讯.下面是 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A,B,C三个模块要相互通信,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实现(以GPRS方式为例) 1:A,B,C分别初始化如下: AT+CIPCSGP=1,"cmnet"(GPRS方式) AT+CLPORT="UDP","端口号"(设置UDP端口号) AT+CSTT (启动TCP任务,成功后返回OK) AT+CIICR (激活场景,成功后返回OK) AT+CIFSR (获得本地IP地址) AT+CIPSTART="UDP","REMOTE IP ADDR","REMOTE PORT"(注册UDP 连接,其中"REMOTE IP ADDR"和"REMOTE PORT"可以随便设置一个,成功后返回 CONNECT OK) 2:若A要向B发送数据,只要这样就可以了: AT+CIPCLOSE (注销当前UDP连接) AT+CIPSTART="UDP","B的IP地址","B的端口号"(注册新的UDP连接) (成功后会返回CONNECTOK和OK) AT+CIPSEND (发送数据) 若C有数据发给A,则A自动接收到,同时可以获得C的IP地址和端口号,这样A就可以 发UDP包给C了,具体过程跟上面类似. SIMCOM Application Note for SIM100 TCP/IP AT Commands 10 12. TCP连接出错后应该如何处理 若在建立TCP连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SERVER断线,则先用AT+CIPCLOSE关闭 TCP连接(本地IP地址不变),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若其他时候可以用AT+CIPSHUT关闭 PDP Context(本地IP地址会改变),然后重新建立连接. 13. 如何建立一个点对点的CSD连接 首先要确保SIM卡已开通CSD业务,直接呼叫对方号码(数据呼叫,非语音呼叫),对 方用ATA应答,然后会返回CONNECT 9600,这时候双方进入完全的透明数据传输状态,双 方都可以收发数据,发+++后返回命令态(注意+++的前后0.5秒内必须无数据传输才能返回 命令态),ATO可返回数据态.ATH可结束本次CSD连接.
      如何使用TCP向远端SERVER传输数据

      tcp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服务端能否连续(一直持续直到连接断开)发数据给客户端?

      连接建立后二者就是对等的,谁给谁发数据都是可以的,所以不存在什么问题,python没用过,查了一下它的tcp通讯代码,还是蛮简单的。
      tcp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服务端能否连续(一直持续直到连接断开)发数据给客户端?

      C#中TCP通信问题,建立连接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客户端又不在侦听,如何获取数据

      客户端必须有监听事件,否则怎么会知道有没有消息!我做过一个串口接收程序,在程序开始时添加Sp.DataReceived += new SerialDataReceivedEventHandler(Sp_DataReceived);TCP也应该有相应的监听。
      客户端必须打开监听,你说的这个情况,可以使用消息队列,MSMQ
      异步的话,那就是回调函数啊
      C#中TCP通信问题,建立连接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客户端又不在侦听,如何获取数据

      TCP/IP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

      相信大家在学习互联网网页开发的时候应该接触过关于网络协议的一些知识点吧。今天IT培训http://www.kmbdqn.cn/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TCP/IP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1.TCP/IP的具体含义从字面意义上讲,有人可能会认为TCP/IP是指TCP和IP两种协议。实际生活当中有时也确实就是指这两种协议。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它只是利用IP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具体来说,IP或ICMP、TCP或UDP、TELNET或FTP、以及HTTP等都属于TCP/IP协议。他们与TCP或IP的关系紧密,是互联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TCP/IP一词泛指这些协议,因此,有时也称TCP/IP为网际协议群。互联网进行通信时,需要相应的网络协议,TCP/IP原本就是为使用互联网而开发制定的协议族。因此,互联网的协议就是TCP/IP,TCP/IP就是互联网的协议。2.数据包包、帧、数据包、段、消息以上五个术语都用来表述数据的单位,大致区分如下:包可以说是全能性术语;帧用于表示数据链路层中包的单位;数据包是IP和UDP等网络层以上的分层中包的单位;段则表示TCP数据流中的信息;消息是指应用协议中数据的单位。每个分层中,都会对所发送的数据附加一个部,在这个部中包含了该层必要的信息,如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协议相关信息。通常,为协议提供的信息为包部,所要发送的内容为数据。在下一层的角度看,从上一层收到的包全部都被认为是本层的数据。3.数据处理流程①应用程序处理先应用程序会进行编码处理,这些编码相当于OSI的表示层功能;编码转化后,邮件不一定马上被发送出去,这种何时建立通信连接何时发送数据的管理功能,相当于OSI的会话层功能。②TCP模块的处理TCP根据应用的指示,负责建立连接、发送数据以及断开连接。TCP提供将应用层发来的数据顺利发送至对端的可靠传输。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在应用层数据的前端附加一个TCP部。③IP模块的处理IP将TCP传过来的TCP部和TCP数据合起来当做自己的数据,并在TCP部的前端加上自己的IP部。IP包生成后,参考路由控制表决定接受此IP包的路由或主机。④网络接口(以太网驱动)的处理从IP传过来的IP包对于以太网来说就是数据。给这些数据附加上以太网部并进行发送处理,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将通过物理层传输给接收端。
      TCP/IP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

      TCP连接相关

      为什么要有三次握手,因为如果只有两次握手,那么第一次: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给服务器,里面有一个随机生成的syn,然后客户端处于syn_send状态第二次: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syn包之后,确认syn包,也就是生成一个ack=syn+1,然后再自己随机生成一个syn包,即syn+ack包,然后返回给客户端,自己变成syn_recv状态第三次: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来的syn+ack包之后,确认ack是正确的之后,返回一个ack=syn+1给服务端,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进入了ESTABLISHED状态,服务端收到ack包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SYN攻击,当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发送了syn+ack包之后,收到客户端发送的ack之前这段时间的tcp链接成为半连接,此时服务端处于syn_recv状态。当大量客户端随机IP疯狂发送tcp链接请求时,客户端以为是不同用户的请求,所以队列中全是半连接,然后导致服务器宕机,正常请求被丢弃。第一个包发送过程丢失A会周期性超时重传,直到收到B的确认第二个包发送过程丢失B会周期性超时重传,直到收到A的确认第三个包发送过程丢失A发送完数据后单方面进入TCP的ESTABLISHED状态,B还处于半链接:TCP协议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第一次: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给服务端表示自己要断开连接了,然后进入fin_wait_1状态第二次:服务端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fin+1给客户端,服务端进入close_wait状态,客户端进入fin_wait_2状态第三次:服务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服务端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端进入last_ack状态第四次:客户端收到fin后,进入time_wait状态,然后发送一个ack=fin+1给服务端,服务端确认后进入close状态,完成四次挥手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了;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机2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就会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之后彼此就会愉快的中断这次TCP连接。如果要正确的理解四次分手的原理,就需要了解四次分手过程中的状态变化。答案解析:浏览器对并发请求的数目限制是针对域名的,即针对同一域名(包括二级域名)在同一时间支持的并发请求数量的限制。如果请求数目超出限制,则会阻塞。因此,网站中对一些静态资源,使用不同的一级域名,可以提升浏览器并行请求的数目,加速界面资源的获取速度。在 HTTP/1.0 中,一个http请求收到服务器响应后,会断开对应的TCP连接。这样每次请求,都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这样一直重复建立和断开的过程,比较耗时。所以为了充分利用TCP连接,可以设置头字段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样http请求完成后,就不会断开当前的TCP连接,后续的http请求可以使用当前TCP连接进行通信。第一次访问有初始化连接和SSL开销初始化连接和SSL开销消失了,说明使用的是同一个TCP连接。HTTP/1.1 将 Connection 写入了标准,默认值为 keep-alive 。除非强制设置为 Connection: close ,才会在请求后断开TCP连接。所以这一题的答案就是:默认情况下建立的TCP连接不会断开,只有在请求头中设置 Connection: close 才会在请求后关闭TCP连接。HTTP/1.1 中,单个TCP连接,在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http请求,虽然存在Pipelining技术支持多个请求同时发送,但由于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浏览器默认是关闭,所以可以认为是不支持同时多个请求。HTTP2 提供了多路传输功能,多个http请求,可以同时在同一个TCP连接中进行传输。页面资源请求时,浏览器会同时和服务器建立多个TCP连接,在同一个TCP连接上顺序处理多个HTTP请求。所以浏览器的并发性就体现在可以建立多个TCP连接,来支持多个http同时请求。Chrome浏览器最多允许对同一个域名Host建立6个TCP连接,不同的浏览器有所区别。补充如果图片都是HTTPS的连接,并且在同一域名下,浏览器会先和服务器协商使用 HTTP2 的 Multiplexing 功能进行多路传输,不过未必所有的挂在这个域名下的资源都会使用同一个TCP连接。如果用不了HTTPS或者HTTP2(HTTP2是在HTTPS上实现的),那么浏览器会就在同一个host建立多个TCP连接,每一个TCP连接进行顺序请求资源。参考:[1]. 第8题-浏览器HTTP请求并发数和TCP连接的关系
      TCP连接相关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2451.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