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1、RIP特点:是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原理: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一个RIP更新报文到达时,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进行比较,并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对自己的RIP路由表进行修正。2、 EIGRP特点:能实现快速收敛。运行EIGRP的路由器存储了邻居的路由表,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中的变化;EIGRP发送部分更新而不是定期更新,且仅在路由路径或者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发送;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使用多播和单播;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原理: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3、OSPF特点:OSPF 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在使用最短路径的算法下,收到路由中的链路状态,然后生成路径,这样不会产生环路。原理:OSPF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扩展资料: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它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I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EIGR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
路由协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别分为两种类型。按路由协议的作用范围,我们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域间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ISIS等是你可能听说过的IGP。这些是处理域内部路由的一些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是处理域之间的和企业之间的路由的协议。现在这个协议已经停止使用了。BGP(边界网关协议)现在是一个标准的域之间的协议。按另一种标准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另外两种类型:链路状态协议或者距离向量协议。距离向量的方法是“告诉你的邻居你所知道的整个网络的状况”。这就意味着你要向所有的邻居广播整个路由表。这个“向量”就是目的地。“距离”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可以是跳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方法“告诉外界有关你的邻居的情况”。整体思路就是要搞清楚周围有谁在线并向其它路由器广播这个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要更大的运算量,但它为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关于整个网络的清晰全景图。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f4f9d91697b17c017124381132ba1d2020ca2843e93732c4a506793ac57270772d7d20d1016dc3a48adb0687d6d4566f58cc9fb57c0fed76d38885033734dc01c05d36efe9619389260d647e9ad1be3b8f72f93aad5d3dc4353bd094325&p=8266c64ad6dd08be4ebd9b7a53&user=baidu#baidusnap0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RIP、IGR、 EIGRP

OSPF协议有什么作用?
一种路由选择协议,用于传递路由表信息。路由表是用来决定数据流量的转发路径。同时还会计算出多条去往相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就好比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在某个起点(路由器A),你想要去往某个景点X,这时候有2个人,一个导游(路由器B),一个路人(路由器C),各自都告诉了你去往景点X不同的路径(传递路由表),导游告诉你他的路径只要5分钟(路径的度量值),路人告诉你他的路径要15分钟(路径的度量值),这时候通常你都会采用导游的路径(路由的选择并加入自己的路由表)。协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ì,意思是共同计议,协商;经过的文件。《隋书·律历志中》等均有相关记载。
概述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路由协议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Internet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IGRP、EIGRP、BGP等 在连接情况较简单的网络结构中,相连的路由器也可以不采用动态的路由协议,而直接采用静态的这些路由协议,在上达中型企业中,可能一般用到的是静态路由,RIP 像OSPF 只是到达超大的路由环境才会用到.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2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3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协议的作用是什么
rip协议的作用: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 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 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 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 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 OSPF的缺点 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 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copyright dedecms
不想复制粘贴 其实就是一个路由协议,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有两个版本rip1和rip2ver2可以向下兼容 在实际操作中默认为ver1
RIP协议: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ip各路由选择协议的作用和原理
1.TCP/IP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的,要实现网络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必须要做两件事,确定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的措施,这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或传错,Internet使用一种专门的计算机协议TCP/IP,以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TCP/IP主要由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网间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组成。TCP/IP是一个四层协议体系结构,如图3.1所示。Internet 对应的TCP/IP协议图3.1 TCP/IP体系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链路层,有时也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网间层,有时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路由选择。在TCP/IP协议组件中,网间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等。传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协议组件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由于传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而另一方面,UDP则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任何所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各种不同的TCP/IP实现都会提供一些通用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 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 用于电子邮件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和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TCP/IP数据传输过程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所谓分组交换,简单说就是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 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2) 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物理网上传送数据了。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3) 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加上其他的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甚至重复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简言之,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3.2.2 IP地址与域名无论是从使用Internet的角度还是从运行Internet的角度看IP地址和域名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当你与Internet上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或者寻找Internet的各种资源时,都会用到IP地址或者域名。1.IP地址与Internet相连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不管是最大型的还是最小型的,都被称为主机。有些主机是为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服务的大型机或巨型机,有些是小型工作站或单用户PC机,还有一些是专用计算机(如用于将一个网络和另一网络连接起来的路由器)。但是从Internet这一角度来说,所有这些计算机都是主机。IP地址是在Internet网络中为每一台主机分配的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惟一标识符,它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网络标识(netid),另一部分是主机标识(hostid)。目前所使用的IP协议版本规定: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Internet的网络地址可分为三类(A类、B类、C类),每一类网络中IP地址的网络标识长度和主机标识长度都有所不同。凡是以0开始的IP地址均属于A类网络,如图3.2所示。凡是以10开始的IP地址都属于B类网络,如图3.3所示。凡是以110开始的IP地址都属于C类网络,如图3.4所示。由此可见A类网络IP地址的网络标识长度为7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B类网络IP地址的网络标识的长度为14位,主机标识长度16位。C类网络IP地址的网络标识长度为21位,主机标识长度为8位。这样大家可以容易地计算出Internet整个IP地址空间的各类网络数目和每个网络地址中可以容纳的主机数目。表3.1 Internet的IP空间第一组数字 网络地址数 网络主机数 主机总数A类网络 1-127 126(全0、全1专用) 16387064 2064770064B类网络 128-191 16256 64516 1048872096C类网络 192-223 2064512 254(全0、全1专用) 524386048总计 2080894 3638028208从表3.1看出:A类网络地址数量最少,可以用于主机数多达1600多万台的大型网络,B类网络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C类网络地址适用于主机数不多的小型网络。由于二进制不容易记忆,通常用四组三位的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小数点分开,每组十进制数代表8位二进制数,其范围为0~255,但是0和255这两个地址在Internet有特殊用途(用于广播),因此实际上每组数字可以真正使用的范围1~254。2.域名前面讲到,IP地址是一种数字型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数字型标识对计算机网络来讲自然是最有效的,但是对使用网络的人来说有不便记忆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出一种字符型标识,即为每一个接入Internet的主机起一个用字母表示的名字称为域名,作为主机的地址。如用nju.edu.cn代替202.11932.12,这样就方便了记忆。目前所使用的域名是一种层次型命名法。第n级子域名 . ...... 第二级子域名. 第一级子域名.这里一般: 2≤n≤5域名可以以一个字母或数字开头和结尾,并且中间的字符只能是字母、数字和连字符,标号必须是小于255。经验表明为了简便并容易记住名字,每个标号小于或等于8个字符。Internet主机名字需要从右至左破译,位置越靠左越具体。域名最右边的是一级域或顶级域,代表国家,如nju.edu.cn中cn表示该主机在中国,edu表示主机接在教育和科研网上,而nju是该主机的名字。由于Internet起源于美国,所以没有国家标志的域名表示该计算机在美国注册了国际域名。国际顶级域名是一种标准化的标号,如表3.2所示。表3.2 国际顶级域名列表域 名 意 义COM 商业组织EDU 教育机构GOV 政府部门MIL 军事部门NET 主要网络支持中心ORG 上述以外的机构INT 国际组织COUNTRY CODE 国家(采用国际通用两字符编码)Internet地址中的第一级域名和第二级域名是由NIC管理,我国国家级域名(CN)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NCFC)进行管理,第三级以下的域名由各个子网的NIC或具有NIC功能的节点自己负责管理。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域名在整个Internet中必须是惟一的,当高级子域名相同时,低级子域名不允许重复。大小写字母在域名中没有区别。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域名(通常用于不同的目的),但只能有一个IP地址。主机的IP地址和主机的域名对通信协议来说具有相同的作用,从使用的角度看,两者没有区别。但是,当你所使用的系统没有域名服务器,只能使用IP地址不能使用域名。为主机确定域名时应尽量使用有意义的符号。一般我们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称为域名系统(DNS)。从功能上说,域名系统基本上相当于一本电话簿,已知一个姓名就可以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它与电话簿区别是可以自动完成查找过程,此时,完整的域名系统应该具有双向查找功能。参考资料:http://fruit.sdau.edu.cn/~jiguo/dzsw/ecp/1-3-2.htm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