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故事是什么?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故事:刘长春单刀赴会,具体如下: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他的名字叫刘长春。那是在1932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上。 刘长春1909年出生于大连一个鞋匠家,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跑步天赋。之后进入了东北大学体育系,20岁时在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400米三个短跑项目全国纪录,而且在100米的成绩还平了第九届奥运会的记录,一时轰动全国。 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如期而至,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战乱之中,最终还是靠着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8000银圆的资助出征美国。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排在第8位出场。刘长春高举国旗走过,后边还有四个拼凑来的队员,中国国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路途上3个星期的长途跋涉,刘长春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消耗,最终100米和200米两个项目都未能小组晋级。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故事。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 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奥运会,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60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1976年举办首届冬季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首届青奥会,2012年举办了首届冬青奥会。 2020年3月30日,国际奥委会、东京奥组委、日本政府联合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迫推迟的2020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 。2021年7月2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203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2008年第一次举办奥运会.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我国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参加奥运会竞技,第一次走进奥运会赛场,虽未取得成绩,但维护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竞技比赛的合法权利。198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1960年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上,有“亚洲铁人”之称的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在十项全能比赛中以8334分(原计分标准)获得银牌。这是中国运动员赢得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中国台湾24岁的女子田径运动员纪政在80米栏比赛中获得了铜牌,她与银牌获得者、澳大利亚选手基尔本的成绩同为10秒4。这是中国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取得的第一枚奖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次派大型代表团正式参加夏季奥运会应该是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1993年,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北京代表中国提出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2001年,中国第一次申奥成功. 楼主,只有这么多了.
中国的第一次奥运会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我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奥运是: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新中国的骄傲。
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国民党政府以"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为名拒绝参加。而"满洲国"宣布派刘长春、于希渭参加,这一举动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刘长春在报纸上发明声明决不代表"满洲国"参加。国民党政府被迫决定派刘长春等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刘长春参加了奥运会的100米、200米比赛(在预赛中被淘汰),成为中国首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派体育代表团参加的奥运会,共139人(运动员69人)。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足球、篮球7项比赛,仅符宝卢获撑竿跳决赛权(成绩3.80米),其余全部落选。大会闭幕后,因缺乏路费,代表团靠当地的华侨、学生募捐才得以回国。
1952年中国就参加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的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派出了140人的代表团,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阻挠,中国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许多项目业已结束,仅有3支球队与芬兰队进行了4场比赛,吴传玉代表祖国参加了100米仰游比赛,成绩为1分12秒3,这也是新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写下的第一个纪录。这次中国没有获得奖牌。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问题不是很大,不错的就可以了用手机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在那里参加奥运会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首次在美国洛杉矶参加第10届奥运会。 在本届奥运会,刘长春参加了100米、200米两个项目,在预赛中分别位列小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史。

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是谁?
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长春(1909~1983) 刘长春1909年出生于辽宁金县,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原本我国有意参加足球赛,因为我国的足球实力在远东首屈一指。但是美国人对足球没什么兴趣,取消了足球比赛,代之以举办美式足球做为表演赛。而且当时正是经济萧条的年代,政府也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参加奥运会,教育部在1932年5月底决定不参加。只派中国奥会主任干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沈嗣良,代表主席王正廷出席国际奥会年会及开幕典礼。 6月12日上海申报刊登一篇消息,引起全国震惊。消息中指出,洛杉矶奥运筹备会接受“伪满州国”的报名,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另一则消息是,伪满州国正在举行奥运选拔赛。 几天之后,来自长春的消息指出,伪满州国已经决定派遣于希渭和刘长春两位选手,由日本人率领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 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涨,刘长春也早已在五月时东北沦陷不久,就逃离东北到北平。他在五月曾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指出“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州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时势所逼,为了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的中华奥会认为除非我国选派选手参加奥运会,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伪满州国取代我国地位的阴谋,因此就决定将计就计派选手报名参加奥运会。 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故不能出席与赛。洛杉矶奥运筹备会亦发表声明,伪满州国此次参加奥运会,原拟援菲律宾、印度前例,在美、英旗帜之下参加奥运会,但他们均有法定之国家奥会之组织签署,且为国际奥会所承认。伪满州国既未得国际总会承认,更无法定体育机构且为国际奥会所公认,当然无出席资格。 当时奥运会报名已经在6月18日结束,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 刘长春经人安排转往上海练习,但是于希渭当时已经被日本人派专人看守,无法离开东北,于是于希渭未能成行,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只有唯一一个选手刘长春。 赴美的旅费要不少钱,当时教育部又决定不派选手参加,也没有经费支援。幸好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出面,支助所有经费约8000银圆,约合美金1500元,已经足够所需。7月1日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中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中华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选手,教练宋君复。 在联系外交部协助后,7月5日刘长春在上海举行记者会,表示将尽力为国效命。全力奔走为刘长春筹募经费的体协董事郝更生,在会中指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意义深远,一是消灭日本人为伪满州国的国际宣传阴谋;二是为我国体育界开出席奥运会之新纪元,使青天白日国旗飘扬于奥运会场上;三是与世界各国青年体育界共谋略;四是观摩奥运之运动技术及实力;五是可乘机向全世界青年宣传日本之恶行。 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场面热烈。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 邮轮经过神户时,有日本记者上船采访,询问刘长春是否代表满州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大中华民国”。不久邮轮邮报员送来一封电报,是日本体协致满州国参加奥运代表选手一路顺风大获胜利的电文,刘长春生气地回答,“船上只有中华民国的代表,没有满州国的代表”,并将电报退还。 经过21天海上行程,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筹备会人员以警车开道,将两人送到选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举行开幕典礼了。 开幕典礼当天,由刘长春持国旗,绕场的人有宋君复、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矶临时找来的华侨及青年会干事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人,下场凑人数,免得过于孤单。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开始。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 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从30 年代起,刘长春历任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体育助教、讲师、副教授。着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 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 现已拍摄完成记录片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其题写英文片名。
刘长春(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长春是中国早期著名男子短跑铭心个,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长春1909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县,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窗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记录,成绩分别是10秒8、22秒4和52秒4。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支持和帮助下,刘长春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1932年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论实力,他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25天的长途跋涉,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都下降了很多,到达洛杉矶的第三天即参加100米预赛,仅以11秒1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五名,未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在200米比赛中,他跑出了22秒1的好成绩,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仅获小组第四名,也未能进入复赛。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了祖国。1933年在旧中国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秒7和22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记录,并获冠军。其中10秒7的100米记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解放军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从30 年代起,刘长春历任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体育助教、讲师、副教授。1964年当选为常务委员。著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
1932年,中国派出三人参加了第10届奥运会,其中领队一人,教练宋君复,一名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了100米和200米跑的比赛,预赛中即被淘汰。
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刘长春(1909~1983)
刘长春

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人?
中国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1909年10月25日-1983年3月25日),男,1909年生,辽宁省大连市北河口(小平岛附近)人,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原本我国有意参加足球赛,因为我国的足球实力在远东首屈一指。但是美国人对足球没什么兴趣,取消了足球比赛,代之以举办美式足球做为表演赛。而且当时正是经济萧条的年代,政府也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参加奥运会,教育部在1932年5月底决定不参加。只派中国奥会主任干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沈嗣良,代表主席王正廷出席国际奥会年会及开幕典礼。 1932年6月12日上海申报刊登一篇消息,引起全国震惊。消息中指出,洛杉矶奥运筹备会接受“伪满州国”的报名,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另一则消息是,伪满州国正在举行奥运选拔赛。 几天之后,来自长春的消息指出,伪满州国已经决定派遣于希渭和刘长春两位选手,由日本人率领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 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涨,刘长春也早已在五月时东北沦陷不久,就逃离东北到北平。他在五月曾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指出“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是中国人,绝不代表日伪满州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时势所逼,为了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的中华奥会认为除非我国选派选手参加奥运会,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伪满州国取代我国地位的阴谋,因此就决定将计就计派选手报名参加奥运会。 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故不能出席与赛。洛杉矶奥运筹备会亦发表声明,伪满州国此次参加奥运会,原考虑参照菲律宾、印度的先例,在美、英旗帜之下参加奥运会,但他们两国均有法定国家奥会组织所签署,且为国际奥会所承认。伪满州国既未得国际奥运总会承认,更无法定国家体育机构且为国际奥会所公认,当然无出席资格。 当时奥运会报名已经在6月18日结束,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 刘长春经人安排转往上海练习,但是于希渭当时已经被日本人派专人看守,无法离开东北,于是于希渭未能成行,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只有唯一一个选手刘长春。 赴美的旅费要不少钱,当时教育部又决定不派选手参加,也没有经费支援。幸好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出面,资助经费约8000银圆,约合美金1500元,已经足够所需。7月1日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中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中华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选手,教练宋君复。 在联系外交部协助后,7月5日刘长春在上海举行记者会,表示将尽力为国效命。全力奔走为刘长春筹募经费的体协董事郝更生,在会中指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意义深远,一是消灭日本人为伪满州国的国际宣传阴谋;二是为我国体育界开出席奥运会之新纪元,使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国旗飘扬于奥运会场上;三是与世界各国青年体育界共谋略;四是观摩奥运之运动技术及实力;五是可乘机向全世界青年宣传日本之恶行。 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场面热烈。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 邮轮经过神户时,有日本记者上船采访,询问刘长春是否代表满州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大中华民国”。不久邮轮邮报员送来一封电报,是日本体协致满州国参加奥运代表选手一路顺风大获胜利的电文,刘长春生气地回答,“船上只有中华民国的代表,没有满州国的代表”,并将电报退还。 经过21天海上行程,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筹备会人员以警车开道,将两人送到选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举行开幕典礼了。 开幕典礼当天,由刘长春持国旗,绕场的人有宋君复、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矶临时找来的华侨及青年会干事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人,下场凑人数,免得过于孤单。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开始。 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 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从30 年代起,刘长春历任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体育助教、讲师、副教授。主要著作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 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
刘长春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09年10月25日-1983年3月25日)刘长春,男,1909年生,辽宁省大连市北河口(小平岛附近)人,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原本我国有意参加足球赛,因为我国的足球实力在远东首屈一指。但是美国人对足球没什么兴趣,取消了足球比赛,代之以举办美式足球做为表演赛。而且当时正是经济萧条的年代,政府也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参加奥运会,教育部在1932年5月底决定不参加。只派中国奥会主任干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沈嗣良,代表主席王正廷出席国际奥会年会及开幕典礼。1932年6月12日上海申报刊登一篇消息,引起全国震惊。消息中指出,洛杉矶奥运筹备会接受“伪满州国”的报名,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另一则消息是,伪满州国正在举行奥运选拔赛。几天之后,来自长春的消息指出,伪满州国已经决定派遣于希渭和刘长春两位选手,由日本人率领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涨,刘长春也早已在五月时东北沦陷不久,就逃离东北到北平。他在五月曾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指出“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是中国人,绝不代表日伪满州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时势所逼,为了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的中华奥会认为除非我国选派选手参加奥运会,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伪满州国取代我国地位的阴谋,因此就决定将计就计派选手报名参加奥运会。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故不能出席与赛。洛杉矶奥运筹备会亦发表声明,伪满州国此次参加奥运会,原考虑参照菲律宾、印度的先例,在美、英旗帜之下参加奥运会,但他们两国均有法定国家奥会组织所签署,且为国际奥会所承认。伪满州国既未得国际奥运总会承认,更无法定国家体育机构且为国际奥会所公认,当然无出席资格。当时奥运会报名已经在6月18日结束,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刘长春经人安排转往上海练习,但是于希渭当时已经被日本人派专人看守,无法离开东北,于是于希渭未能成行,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只有唯一一个选手刘长春。赴美的旅费要不少钱,当时教育部又决定不派选手参加,也没有经费支援。幸好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出面,资助经费约8000银圆,约合美金1500元,已经足够所需。7月1日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中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中华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选手,教练宋君复。在联系外交部协助后,7月5日刘长春在上海举行记者会,表示将尽力为国效命。全力奔走为刘长春筹募经费的体协董事郝更生,在会中指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意义深远,一是消灭日本人为伪满州国的国际宣传阴谋;二是为我国体育界开出席奥运会之新纪元,使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国旗飘扬于奥运会场上;三是与世界各国青年体育界共谋略;四是观摩奥运之运动技术及实力;五是可乘机向全世界青年宣传日本之恶行。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场面热烈。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邮轮经过神户时,有日本记者上船采访,询问刘长春是否代表满州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大中华民国”。不久邮轮邮报员送来一封电报,是日本体协致满州国参加奥运代表选手一路顺风大获胜利的电文,刘长春生气地回答,“船上只有中华民国的代表,没有满州国的代表”,并将电报退还。经过21天海上行程,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筹备会人员以警车开道,将两人送到选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举行开幕典礼了。开幕典礼当天,由刘长春持国旗,绕场的人有宋君复、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矶临时找来的华侨及青年会干事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人,下场凑人数,免得过于孤单。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开始。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从30 年代起,刘长春历任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体育助教、讲师、副教授。主要著作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现已拍摄完成记录片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其题写英文片名。《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中刘长春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里兆林,他出色的把刘长春演活了,并且成为铁拳男人的称谓。以中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人———刘长春为原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片将于5月下旬开机,8月赴美国洛杉矶拍摄,年底完成,2008年初与观众见面。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100米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重重险阻,单刀赴会,代表4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中国人来了!”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的刘长春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坚强意志。 全剧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该片系专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的献礼影片,是人文奥运主题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他的爱国情怀让后人无比的敬佩。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09年10月25日-1983年3月25日)刘长春,男,1909年生,辽宁省大连市北河口(小平岛附近)人,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当时这些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因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00米冠军的成绩也是10秒8。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原本我国有意参加足球赛,因为我国的足球实力在远东首屈一指。但是美国人对足球没什么兴趣,取消了足球比赛,代之以举办美式足球做为表演赛。而且当时正是经济萧条的年代,政府也没有多余的经费可以参加奥运会,教育部在1932年5月底决定不参加。只派中国奥会主任干事(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沈嗣良,代表主席王正廷出席国际奥会年会及开幕典礼。1932年6月12日上海申报刊登一篇消息,引起全国震惊。消息中指出,洛杉矶奥运筹备会接受“伪满州国”的报名,将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另一则消息是,伪满州国正在举行奥运选拔赛。几天之后,来自长春的消息指出,伪满州国已经决定派遣于希渭和刘长春两位选手,由日本人率领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时中国抗日情绪高涨,刘长春也早已在五月时东北沦陷不久,就逃离东北到北平。他在五月曾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指出“我是中华民族黄帝子孙,是中国人,绝不代表日伪满州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时势所逼,为了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当时的中华奥会认为除非我国选派选手参加奥运会,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伪满州国取代我国地位的阴谋,因此就决定将计就计派选手报名参加奥运会。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从国际奥会总部得到的消息,伪满州国参加奥运未得国际奥会批准,故不能出席与赛。洛杉矶奥运筹备会亦发表声明,伪满州国此次参加奥运会,原考虑参照菲律宾、印度的先例,在美、英旗帜之下参加奥运会,但他们两国均有法定国家奥会组织所签署,且为国际奥会所承认。伪满州国既未得国际奥运总会承认,更无法定国家体育机构且为国际奥会所公认,当然无出席资格。当时奥运会报名已经在6月18日结束,我国奥会急电要求通融报名,26日接获筹备会答复同意,我国报名的两位选手就是刘长春和于希渭。刘长春经人安排转往上海练习,但是于希渭当时已经被日本人派专人看守,无法离开东北,于是于希渭未能成行,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只有唯一一个选手刘长春。赴美的旅费要不少钱,当时教育部又决定不派选手参加,也没有经费支援。幸好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出面,资助经费约8000银圆,约合美金1500元,已经足够所需。7月1日张学良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中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中华民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选手,教练宋君复。在联系外交部协助后,7月5日刘长春在上海举行记者会,表示将尽力为国效命。全力奔走为刘长春筹募经费的体协董事郝更生,在会中指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意义深远,一是消灭日本人为伪满州国的国际宣传阴谋;二是为我国体育界开出席奥运会之新纪元,使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国旗飘扬于奥运会场上;三是与世界各国青年体育界共谋略;四是观摩奥运之运动技术及实力;五是可乘机向全世界青年宣传日本之恶行。7月6日、7日,上海新闻界、体育界及团体,为刘长春饯行,将近2000人出席,场面热烈。7月8日,刘长春及宋君复自上海搭乘邮轮,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展开中国奥运首航。邮轮经过神户时,有日本记者上船采访,询问刘长春是否代表满州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立即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代表大中华民国”。不久邮轮邮报员送来一封电报,是日本体协致满州国参加奥运代表选手一路顺风大获胜利的电文,刘长春生气地回答,“船上只有中华民国的代表,没有满州国的代表”,并将电报退还。经过21天海上行程,邮轮在7月29日抵达洛杉矶,受到筹备会人员及侨胞热烈欢迎。筹备会人员以警车开道,将两人送到选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举行开幕典礼了。开幕典礼当天,由刘长春持国旗,绕场的人有宋君复、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矶临时找来的华侨及青年会干事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人,下场凑人数,免得过于孤单。这就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开始。刘长春在经过3个星期海上漂浮,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因此原来报名3个项目,他只参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则因体力不支,没有出场比赛。参加的两个项目,都在分组中最后一名,未能晋级。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后来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国。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夺得冠军。其中10.7秒的100米纪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国运动员梁建勋打破。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从30 年代起,刘长春历任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体育助教、讲师、副教授。主要著作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现已拍摄完成记录片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其题写英文片名。《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影片中刘长春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里兆林,他出色的把刘长春演活了,并且成为铁拳男人的称谓。以中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人———刘长春为原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片将于5月下旬开机,8月赴美国洛杉矶拍摄,年底完成,2008年初与观众见面。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100米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重重险阻,单刀赴会,代表4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中国人来了!”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的刘长春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坚强意志。全剧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该片系专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的献礼影片,是人文奥运主题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他的爱国情怀让后人无比的敬佩。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执教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学院)三十余载,历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辽宁省体育协会副理事长、第四届辽宁省政协常委等职。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短跑运动》等学术著作传世。1950年8月至1983年3月,时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现在大工校内仍有刘长春铜像)教授。1964年当选为常务委员。著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1983年3月21日,刘长春不幸逝世,终年74岁。刘长春从事体育教育40余年。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贯严于律己,坚持求实精神,重视加强体育基本功训练和“示范动作规格化”,倡导启发式教学。他说:“一个学生、一个运动员只有吃大苦,有拼劲,将来才能有成就”。 刘长春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华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体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著作有《短跑运动》一书。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是谁?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是刘长春。 他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他再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他再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刘长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国职业男子短跑运动员。他的技术特点是速度快、步幅大、向前运动好。刘长春获得哈尔滨市“东北大学与俄罗斯华侨田径赛”100米、200米冠军。 后世纪念 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 2003年11月,以刘长春教授名字命名的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此外,大连理工大学主楼前竖立着由荣高棠同志亲笔题词的“中华体育先驱刘长春教授”铜像。 刘长春小学 2008年6月10日,大连中心小学(原沙河口区公学堂)正式冠名为“刘长春小学”,学校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料新建“刘长春纪念馆”,作为大连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奥运旅游景点,纪念其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