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通信协议有哪些(can总线通信协议有哪些)

      最后更新:2023-04-23 07:06:3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CAN总线共有几种协议啊?有的说有数据链路层跟应用层两种,不是特别明白,求详解,谢谢啦!我是初学者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只是OSI七层模型最底下的两层,CAN总线的协议有很多种,但不是按照你说的来分,比如说博世的CAN2.0协议,ISO17898和J1939都是有关汽车方面的CAN总线协议,这些协议每个都对OSI7层模型中所有或者部分层给予规定。但是这些协议只是大致定义,有些只定义范围,很多具体的参数东西需要总线开发工程师自己定义。也就是说,两个人开发出来的系统协议是不一样的。
      CAN总线共有几种协议啊?有的说有数据链路层跟应用层两种,不是特别明白,求详解,谢谢啦!我是初学者

      CAN总线的基本概念?

      1.CAN总线是什么?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具有已经被大家认可的高性能和可靠性。CAN控制器通过组成总线的2根线(CAN-H和CAN-L)的电位差来确定总线的电平,在任一时刻,总线上有2种电平:显性电平和隐性电平。“显性”具有“优先”的意味,只要有一个单元输出显性电平,总线上即为显性电平,并且,“隐性”具有“包容”的意味,只有所有的单元都输出隐性电平,总线上才为隐性电平。(显性电平比隐性电平更强)。总线上执行逻辑上的线“与”时,显性电平的逻辑值为“0”,隐性电平为“1”。下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CAN拓扑连接图。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单元都能够发送信息,如果有超过一个单元在同一时刻发送信息,有最高优先级的单元获得发送的资格,所有其它单元执行接收操作。2.CAN总线的特点CAN总线协议具有下面的特点:1) 多主控制当总线空闲时,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单元都可以启动发送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多主控制的概念。先占有总线的设备获得在总线上进行发送信息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CSMA/CR(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Collosion Avoidance)方法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开始发送信息,那么发送最高优先级ID消息的设备获得发送资格。2) 信息的发送在CAN协议中,所有发送的信息要满足预先定义的格式。当总线没有被占用的时候,连接在总线上的任何设备都能起动新信息的传输,如果两个或更多个设备在同时刻启动信息的传输,通过ID来决定优先级。ID并不是指明信息发送的目的地,而是指示信息的优先级。如果2个或者更多的设备在同一时刻启动信息的传输,在总线上按照信息所包含的ID的每一位来竞争,赢得竞争的设备(也就是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信息)能够继续发送,而失败者则立刻停止发送并进入接收操作。因为总线上同一时刻只可能有一个发送者,而其它均处于接收状态,所以,并不需要在底层协议中定义地址的概念。3) 系统的灵活性连接到总线上的单元并没有类似地址这样的标识,所以,添加或去除一个设备,无需改变软件和硬件,或其它设备的应用层软件。4) 通信速度可以设置任何通讯速度,以适应网络规模。对一个网络,所有单元必须有相同的通讯速度,如果不同,就会产生错误,并妨碍网络通讯,然而,不同网络间可以有不同的通讯速度。5) 远程数据请求可以通过发送“遥控帧”,请求其他单元发送数据。6) 错误检测、错误通知、错误恢复功能所有单元均可以检测出错误(错误检测功能)。检测到错误的单元立刻同时通知其它所有的单元(错误通知功能)。如果一个单元发送信息时检测到一个错误,它会强制终止信息传输,并通知其它所有设备发生了错误,然后它会重传直到信息正常传输出去(错误恢复功能)。7) 错误隔离在CAN总线上有两种类型的错误:暂时性的错误(总线上的数据由于受到噪声的影响而暂时出错);持续性的错误(由于设备内部出错(如驱动器坏了、连接有问题等)而导致的)。CAN能够区别这两种类型,一方面降低常出错单元的通讯优先级以阻止对其它正常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是一种持续性的错误,将这个设备从总线上隔离开。8) 连接CAN总线允许多个设备同时连接到总线上且在逻辑上没有数目上的限制。然而由于延迟和负载能力的限制,实际可连接得设备还是有限制的,可以通过降低通讯速度来增加连接的设备个数。相反,如果连接的设备少,通讯的速度可以增加。
      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缩写,中文名称控制器局域网络。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CAN是一种控制器之间通讯的现场总线。CAN总线最早应用于汽车工业,由德国BOSCH提出。由于消费者对汽车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中电子器件不断增加,造成各控制器之间通讯信号接线方式复杂,因此设计了一个单一的网络总线,整车的所有控制器都可以挂在这个网络上。
      你好,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简称,是由以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 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的基本概念?

      CAN的基本组成?

      CAN由每个ECU内部的CAN控制器和收发器、每个ECU外部连接的两条CAN总线和整个系统中的两个终端组成。
      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以下简称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CAN总线是基于OSI模型的。本文简介CAN总线的结构、优点和应用,帮助大家对CAN总线技术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通信协议。此后,CAN通过IS011898及IS011519进行了标准化,CAN现在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1、CAN总线的结构CAN总线的物理层是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连接至总线的驱动电路。ECU的总数将受限于总线上的电气负荷。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数据在总线上各节点间的传输过程,主要是连接介质、线路电气特性、数据的编码/解码、位定时和同步的实施标准。理论上,CAN总线上的节点数几乎不受限制,可达到2000个,实际上受电气特性的限制,最多只能接100多个节点。CAN的数据链路层是其核心内容,其中逻辑链路控制(LOagie Link Control,LLC)完成过滤、过载通知和管理恢复等功能,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完成数据打包/解包、帧编码、媒体访问管理、错误检测、错误信令、应答、串并转换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围绕信息帧传送过程展开的。2、CAN总线的优点①CAN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一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②在报文标识符上,CAN上的节点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不同的实时需要,优先级高的数据最多可在134μs内得到传输。③CAN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信息发生冲突时,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会主动退出发送,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仲裁时间。尤其是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网络瘫痪的情况(以太网则可能)。④CAN节点只需要通过对报文的标识符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传送接收数据。⑤CAN的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速率5kbps以下)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此时通信距离最长为40m)。⑥CAN上的节点数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达110个。标准帧报文标识符有11位、扩展帧的报文标识符(29位)的个数几乎不受限制。⑦报文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受干扰概率低,保证了数据出错率极低。⑧CAN的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具有极好的检错效果。⑨CAN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选择灵活。⑩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可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3、CAN总线的应用 现在CAN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的基本组成?

      串口通讯协议是什么,串行通信协议包括哪些

      串口通讯是什么? 学术解释是,通过总线在一个时间点连续发送一位数据的方法。如同弓箭手频繁射出弓箭一般,嗖、嗖、嗖…… 串口通讯协议是什么? 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串口通信时所使用的协议传输方式。串口通讯协议有几种 呢? 串行通信协议包括 系统间协议和内部系统协议。系统间协议:用于通信两个不同设备的系统间协议。就像计算机与微控制器套件之间的通信一样。通过内部总线系统进行通信。常见的有UART协议、USART协议、USB协议。内部系统协议:内部系统协议用于通信电路板上的两个设备。在使用这些系统内协议时,我们将不使用系统内协议而扩展微控制器的外围设备。使用系统内协议会增加电路复杂度和功耗。使用系统内协议,电路复杂度和功耗降低,成本降低,并且访问数据非常安全。常见的有I2C协议、SPI协议、CAN协议。UART代表通用异步发送器和接收器。UART协议是具有两个有线协议的串口通信。数据电缆信号线标记为Rx和Tx。串口通信通常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它被传输并与串口通信接收数据,而没有类脉冲。UART接收数据字节并按顺序发送各个位。USAT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作为 MCU 的外设; 一般来说,由芯片引脚直接引出的一般是 TTL 电平;而中间接有转换芯片的可能就是RS232电平。详情可查看:串行通讯的标准UART是半双工协议。半双工意味着具有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功能,但不能同时进行。大多数控制器在电路板上都有硬件UART。它使用一条数据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它具有一个起始位、一个8位数据和一个停止位,表示8位数据传输一个人的信号是从高到低。例如:电子邮件、短信、对讲机,工业物联网传输设备 串口服务器 。USART代表通用的同步和异步发送器和接收器。它是两线协议的串口通信。数据电缆信号线标记为Rx和TX。该协议用于逐字节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时钟脉冲。这是一种全双工协议,意味着同时以不同的板速发送和接收数据。不同的设备通过此协议与微控制器通信。例如电信。USB代表通用串行总线。同样,它是两线协议的串行通信。数据电缆信号线标记为D +和D-。此协议用于与系统外围设备进行通信.USB协议用于向主机和外围设备串行发送和接收数据.USB通信需要基于系统功能的驱动程序软件.USB设备可以在其上传输数据主机上没有任何请求的总线。现在,当今大多数设备都在使用这种技术与USB协议进行通信。像计算机一样使用USB与ARM控制器通信。USB以不同的模式传输数据。第一个是10 kbps至100 kbps的慢速模式;第二个是全速模式500kbps至10mbps,高速模式25mbps至400Mbps。USB最大电缆长度为4米。例如:鼠标、键盘、集线器、开关、笔式驱动器。I2C代表内部集成电路。I2C只需两条线即可将所有外设连接到微控制器。I2C只需两条线SDA(串行数据线)和SCL(串行时钟线)即可在设备之间传输信息。它是从属通信协议的主控。每个从站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主设备发送目标从设备的地址和读/写标志。该地址与该设备打开的任何从设备匹配,其余从设备处于禁用模式。一旦地址匹配,在主机和该从机之间进行通信,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器发送8位数据,接收器回复1位确认。通讯完成后,主站发出停止条件。I2C总线是由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开发的。其最初目的是提供一种将CPU连接到外围设备芯片的简便方法。嵌入式系统中的外围设备通常作为内存映射设备连接到微控制器。I2C仅需要两条线即可将所有外设连接到微控制器。这些称为SDA和SCL的有源线都是双向的。SDA线是串行数据线,而SCA线是串行时钟线。I2C上拉电阻:为什么在I2C SCL和SDA线路中使用上拉电阻。SDA和SCL线均为漏极开路驱动器。它可以将输出驱动为低电平,将其驱动为高电平。为了使线路能够变高,您必须提供上拉电阻SPI代表串行外设接口。它是摩托罗拉开发的串行通信协议之一。有时SPI协议也称为4线协议。它需要四线MOSI,MISO,SS和SCLK.SPI协议用于通信主设备和从设备。主机首先使用频率配置时钟。然后,主机通过拉片选按钮选择特定的从设备进行通信。选择该特定设备并开始主机与该特定从机之间的通信。主机一次仅选择一个从机。它是一种全双工通信协议。在位传输的情况下,不限于8位字。CAN代表控制器局域网。它是一个串行通信协议。它需要两条线CAN高(H +)和CAN低(H-)。它是由Robert bosh公司于1985年开发的,用于车载网络。它基于面向消息的传输协议。1970年代是汽车制造商开始引入新功能的时代,例如防抱死制动,空调,齿轮控制,中央操作门锁等。这些功能确保了额外的接线和复杂的设计,从而增加了成本和风险。为了克服这些问题,Robert Bosch在1980年代引入了CAN协议。此串行通信协议在1993年进一步标准化为ISO11898。正是CAN协议完全改变了高级传感器之间的通信。 CAN协议常用于汽车、飞机和医疗系统中的电子网络。常见产品有Can转以太网设备USR-CANET200
      串口通讯协议是什么,串行通信协议包括哪些

      请问汽油车应用的是什么canbus通讯协议呢?

      感谢题主的邀请,我来说下我的看法:CAN总线常见的协议有J1939,CANopen,DEVICE NET,ISO15765等等,其中汽油车常用的协议是ISO 15765,柴油车和电动车是J1939。如果你需要进行汽车CAN协议的解析的话,可以前往我们的网站进行具体咨询,欢迎来访。
      请问汽油车应用的是什么canbus通讯协议呢?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82092.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