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一i等于多少?
一(1十i)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你这是个什么玩意
i是虚数单位,复数i立方分之1减i A.-1减iB1-iC-1加iD1加i
000000000000

“一”用字母表示是“I”。
用字母表示的数字是“罗马数字”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I、II、III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V”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VV”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X”,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后来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头一个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一千倍。这样,罗马数字就有下面七个基本符号:I=一 V=五 X=十 L=五十 C=一百 D=五百 M=一千1、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III=3;2、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VIII=8;XII=12;3、小的数字,(限于I、X和C)在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IV=4;IX=9;4、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增值一千倍,如:XII上面画一横=12000(请用笔自己处理,因为这里可能打不出)。有几条须注意掌握:1、基本数字I、X、C中的任何一个,自身连用构成数目,或者放在大数的右边连用构成数目,都不能超过三个;放在大数的左边只能用一个。2、不能把基本数字V、L、D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小数放在大数的左边采用相减的方法构成数目;放在大数的右边采用相加的方式构成数目,只能使用一个。3、V和X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I。4、L和C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X。5、D和M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C。6、在数字上加一横表示这个数字的1000倍。举例:一=I 二=II 三=III 四=IV 五=V六=VI 七=VII 八=VIII 九=IX 十=X十一=XI 十二=XII 十三=XIII 十四=XIV 十五=XV十六=XVI 十七=XVII 十八=XVIII 十九=XVIX 二十=XX 二十一=XXI 二十二=XXII……
罗马字母 “四”用字母表示是(Ⅳ),“五”用字母表示是(Ⅴ),六Ⅵ 七Ⅶ 八Ⅷ 九Ⅸ 十X 十一XI 十二XII 十三XIII 十四IXV 十五XV 规律:Ⅰ代表一 Ⅴ代表五 X代表十 Ⅰ放在左边表示用右边的字母减去左边的"1"的数量 放在右边表示增加.
Ⅰ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ⅩⅡ ……

1+i=?等于多少?
i为复数,认为定义i²=-1,完全平方公式为(a+b)²=a²+2ab+b²。 则:(1-i)=1²-2i+i²=1-2i-1=-2i(-i)²=i²=-1 复数是由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在十六世纪首次引入,经过达朗贝尔、棣莫弗、欧拉、高斯等人的工作,此概念逐渐为数学家所接受。复数的四则运算规定为:加法法则:(a+bi)+(c+di)=(a+c)+(b+d)i;减法法则:(a+bi)-(c+di)=(a-c)+(b-d)i;乘法法则:(a+bi)·(c+di)=(ac-bd)+(bc+ad)i;除法法则:(a+bi)÷(c+di)=[(ac+bd)/(c²+d²)]+[(bc-ad)/(c²+d²)]i.
1+i 指的是一个复数,它的实部是1,虚部是i,在复数范围内,1+i 就是一个最简形式.

1i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1楼的意思,评论区一楼,第一个评论的。或者排在第一位的。

英语音标i 怎么发音?怎么有时发“一”有时是“唉”?怎么区别?
这里第一个字母y在词的当中作元音的时候,发[ai](爱)的音,第二个y在词的结尾做半元音的时候,发[i](衣)的短音。所以这个词要发成[ˈdainəsti]才对。类似y发[ai]的音的词还有:cypress, rhyme, thyme等等。
英英读[ˈdinəsti],音标中的i的音是一样的,都是短音; 你不如读美音[ˈdainəsti],这样比较好读,也比较好理解记忆。
短音的时候听起来就是“诶”一样的音,长音的时候更接近“一”音。 中国的拼音和英语的音标并不是一回事,不能以拼音的发音方式为标准。多听多模仿外国人的语调和发音最好。
其实本身的音标i就不完全和中文的“一”一样,它的发音是介于“一”和“唉”之间的。
"e"照样在egg和she中分别发e和i,区别方式嘛,就是熟记!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8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