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7-03 10:26:2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智慧制造业在我市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线束设备制造智能工厂,员工通过公司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查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本报首席记者常凯摄
-河南新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引进的 32梁染色机,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照片由河南新牡丹纺织有限公司提供)
[鹤壁新闻网讯-何宝荣传媒首席记者常凯记者赵静]您可以通过显示屏查看哈尔滨和柳州生产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工人点击鼠标发出指令,设备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制造任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售后服务等环节可以在线操作...鹤壁海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昌智能),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支撑。
如今,不仅是海昌智能,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抓住了智能制造的牛鼻子,以智能制造为“变道超车”的新引擎,实现了更好的发展结构、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后劲,不断积累转型升级的能量,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
6月30日,记者走进我市一些企业,感受到了智能制造的魅力。
设备自动化
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果工人们想把工作做好,他们必须首先磨利他们的工具。
智能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提高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鹤壁贺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贺飞公司)安全鞋智能成型车间,我看到四个大型智能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灵巧地伸展和旋转,进行牛皮切割、成型、橡胶注射、激光成型等一系列操作。生产线上只有六名工人在做辅助工作。
该生产线是贺飞公司四年前引进的国际领先的德国DESMA聚氨酯连续注射自动生产线,也是这条生产线使贺飞公司的安全鞋智能成型车间成为省级智能车间。
通过参数调整和技术改造,该生产线实现了混合生产,制鞋时间从16秒缩短到15秒贺飞公司设备部主管陈绥林说:“不要低估这一秒钟。我们有两条安全鞋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30个工位。按照一个班8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一秒是节省下来的。一个月可以生产9000多双鞋。”
像贺飞公司一样,河南新牡丹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牡丹公司)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一个“新”的织造制造和服装加工企业。
“我们在国内外引进了626套先进的织机和洗衣机。通过设备、技术和信息的不断智能化升级,纺织产能从每年700万米提升到每年1500万米,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新牡丹公司办公室主任黄乐清介绍。
新牡丹公司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实现了纱线一次染色从12束提高到32束,设备速度从18 m/min提高到27m/min;双预缩机的速度从40米/分钟提高到60米/分钟。它过去被处理两次,但现在只需要一次;从台湾进口的自动包装系统已经取代了手工包装...
“目前,通过智能改造,公司的生产效率总体提高了20%以上,个人岗位提高了40%以上。”黄月清说。
位于祁县的河南天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妃农业)也因为赶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而发展顺利。
“过去,我们的果糖车间生产线需要62名工人,日产量为300吨。自2017年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DCS智能控制系统设备配套车间以来,整条生产线只需要35名工人,日产量也增加到450吨。”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尚海表示。
上海表示,集散控制系统将生产任务计划转化为生产控制参数,控制车间设备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修改生产控制参数,可以实现生产任务的实时调整。智能改造使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50%,每年节约人力和其他成本200多万元,使车间工人远离噪音、高温和粉尘等恶劣工作环境。
人机互补、设备更新和智能制造正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
智能监控
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怎么办?万一发生火灾,我该怎么办?如何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检查。鹤壁赛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科化工),位于鹤山区吉家山工业园区,给出了答案。以三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公司开展了智能化、信息化工厂建设,为厂区编织了一张智能“安全网”。
——火灾报警系统是全厂灭火装置和通信装置的联动控制中心,由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安全疏散引导、系统流程显示和火灾档案管理组成。
——有毒有害气体声光报警系统,共210个监测点,实现了厂区所有监测区域的全天候全覆盖,并通过服务器直接与中央控制系统相连,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视频检测系统为三期现场提供全方位监控。根据安全要点,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以及罐区和厂区周围,配备120套高清防爆监控设备。监控中心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和显示器同时显示和记录各个站点的图片,从而达到高效的监控效果和动态图片存储效果。
……
另外,赛科化工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了专用的音视频设备,通过传输网络系统,可以实现点、点、多点之间声音、图像和文件的实时信息传输,完成值班管理、任务分配、进度控制、应急预案和知识库共享等工作。
同时,进入赛科化工集散控制系统控制中心,系统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动态显示在画面上。该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传感器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优化控制、电机的启停控制、阀门的自动调节、报警信息的集中处理等。
鹤壁用煤建造了一座城市,而“智能矿井”的引入也给工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6月30日,鹤壁煤矿六矿智能办公室主任苏俊杰照常下井。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手里有一部手机,可以通过录像和拍照随时将井下安全生产情况传送到安全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并与工作人员沟通。
“这是矿井中建立的无线通信系统。过去,如果地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必须用固定电话打电话给指挥中心,然后由指挥中心打电话给主管领导,安排部署。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你可以直接联系指挥中心和领导。”苏俊杰说,他们还将该系统与地下工作者的定位和语音广播相结合。这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将根据工人的位置通过语音广播立即通知员工疏散,与过去相比节省了约10分钟。关键时刻的10分钟是不言而喻的。
苏俊杰介绍,目前鹤壁煤矿六号煤矿井下皮带、压缩空气、主排水等系统均实现了智能控制,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瓦斯抽放、水文监测等监控系统也实现了调度通信和应急广播的智能化改造。通过视频监控和数据监控,各种井下情况一目了然。
管理系统化
建立一个工业互联网,企业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高效
走进海昌智能汽车线束设备制造智能工厂,到处都是现代气息。
在海昌智能工作8年的王见证了智能制造带来的诸多变化。
“过去,我们公司从采购、制造到交付都依赖人工操作,纸质表单满天飞,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出错。”王说,现在工作方便多了。只有在计算机前选择程序和输入操作参数,设备才能自己运行,完成一个过程,避免人为错误。
更让王称赞的是,通过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海昌智能管理系统),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生产订单的获取、原材料采购订单的下达、加工工艺的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监控、产品质量检验、客户售后服务等工作的进展。
“我们实现了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文件无纸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纵向、横向和端到端集成,实现了高质量。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建立了基于工业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智能工厂。”海昌智能行政人事部经理刘晓雷介绍。
作为汽车线束设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者,海昌智能尝到了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甜头。“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产量提高了20%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了19%,生产效率提高了32%,运营成本下降了18.89%。”海昌智能副总经理建表示,2018年1月,公司开始研发汽车线束设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3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进一步推广实施。
“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一个中央大脑。整个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设备的智能连接、智能展示、远程控制和智能服务,并通过设备工况的行业大数据分析,实现设备故障预警。”海昌智能总经理吴锦涛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推动智能装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升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企业、设备、客户和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抓住机会
将智能制造推向更高的目标
智能制造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的重要方向。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的“硬核”技术和先进设备,推动传统产业从产业层次的低端走向高端,从产业结构的“低分散”走向“高层”,从高成本、低效率走向价值链的创新和高附加值。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出5家省级智能工厂、13家智能车间和30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争取河南省两个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和河南省两个服务型制造业示范项目;十五家企业获得国家集成管理系统评估证书,鹤壁海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数字服务提供商名单,鹤壁天海环球电气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市委书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树新表示,近年来,我市制定并实施了《鹤壁市智能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质量产业发展的意见》。《若干意见》、《2019年转型发展“三大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和配套政策,明确了推进智能转型的重点任务和保障
同时,为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全市组织了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培训了2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智能制造。组织全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推广及“企业去云”培训会议,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坚持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型,以‘智能制造’引领‘三大转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抓住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鼓励更多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高品质的富美河城注入新的动能。”李树新说。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