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7-03 11:01:22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文字/观察者网络专栏作家向立刚]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官方声明,正式认定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为“国家安全威胁”。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阿吉特·佩耶称,他们综合考虑了来自国会、行政部门、情报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盟友的意见,有“压倒性证据”表明华为和中兴对美国5G的未来构成威胁。根据白崇禧在社交媒体上的补充内容,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通信提供商将无法使用联邦通信委员会普通服务基金的83亿美元补贴来购买华为和中兴的任何设备。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震惊,不是华为和中兴面临制裁和损失,而是一个专业的通信控制组织加入了政治正确的团队。
对于华为、中兴等实力越来越强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打击,无需多说。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但商务部曾经这样做过。一方面,这项工作是商务部的工作。另一方面,商务部也有手段,如加入黑名单和不允许美国企业与这些企业合作,导致无法获得芯片和其他配件,这大大影响了这些企业的运作。这些年来,这些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一项政治权利,美国军方也加入进来,列出了20多家中国企业的名单,称这些企业由军方控制。这份名单不仅对业内人士来说很荒谬,对外行来说也是如此。至于反制措施,根本不存在军方不购买中国企业产品的情况。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国防部名单
现在甚至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加入了进来。联邦通信委员会是一个专业组织,不是政治组织。它负责美国通信市场的公平、工业发展和频谱分配。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让普通美国人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这样一个专业组织加入了政治正确的团队,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令人震惊的是,它放弃了专业精神,投身政治。当然,这很简单,但这对美国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因为它是一个专业组织,所以必须有证据才能做出决定。此外,这样一个机构最有可能提供证据证明华为和中兴是“国家安全威胁”,因为它负责通信领域,对技术、政策和行业最了解,最有可能收集专业证据。应该说,这个机构确实产生了证据,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权威性。
然而,考虑到来自国会、行政部门、情报机构、传播者和盟友的意见,我们看不到任何真正的铁锤证据,而没有足够的证据。一个专业组织听取了许多非专业组织的意见,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做出了政治上正确的决定。除了羞辱专业机构,这种决策还能做什么?
这样的结果,让每个人都明白了一件事,这种专业组织,其实也不需要专业,只要政治正确。这也让每个人明白了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移动通信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它的通信服务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由于50年的监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让美国的通信服务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电信服务现在已经落后了,曾经是世界上移动通信的先锋,现在没有企业可以制造通信设备,曾经引领世界通信行业的潮流,而今天它只能从中国和欧洲购买设备。

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白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为什么你这样做,一句话,背离了职业精神,使政治正确,而职业追随政治,你能不出错吗?
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这一举动会给华为和中兴通讯带来损失吗?我还是看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看不清楚华为和中兴被列为“国家安全威胁”,美国电信监管机构没有实际的制裁和行动,这不是真正的威胁?最实际的影响是,这一决定意味着美国电信运营商将无法用联邦通信委员会通信服务基金83亿美元的补贴资金购买华为和中兴的任何设备。
这种事情其实很微妙。因为美国将华为列为一个实体,这已经意味着美国电信运营商不能购买华为设备。然而,商务部给了一个缓冲期,最初是90天,然后延长90天,然后延长180天。也就是说,华为的设备不能长期购买,但仍在购买中。
你为什么一直购买华为设备?因为美国大运营商不在偏远地区建立网络,这不划算!偏远地区的人们如何交流?该网络由本地小运营商运营,这些小运营商购买的是谁的设备,华为和中兴,为什么?由于它的价格低,质量好,技术先进,它适合这些小运营商的需要。如果我不从华为或中兴购买,我该怎么办?重要的是要知道,世界上只有五家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全面的技术,而华为和中兴的产品既实用又实惠。
因此,尽管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已有一年多,但缓冲期已经延长。
既然华为和中兴是“国家安全威胁”,他们不能动用83亿美元的通信服务基金吗?这是一种理论,但如果是这样,小型运营商的网络将无法维持,美国偏远地区的通信服务很可能会崩溃。那么它真的能实现吗?商务部一直很灵活,但联邦通信委员会并不灵活。
我更担心的是,如果被列为“国家安全威胁”,但仍有可能通过灵活的方式购买华为和中兴设备,这是否构成威胁?如果是这样,不要打自己的脸?
我认为,公平竞争委员会的做法除了让自己难堪之外,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它对中国企业几乎没有实质性影响。
这篇文章是《观察家》的独家稿件。文章的内容纯粹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的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网微信,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