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青年科学家:当天才遇上烟火气

      最后更新:2020-07-06 10:46:5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以下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吴冕

      “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它不是一个故事,大多数人不理解它。”姚松意识到他应该学会寻找“正确的非共识”,尤其是在像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新闻和资本提升了人工智能的空气。学者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设立了安静的办公桌,而工业人士则通过感受泡沫中的石头过河。来自MSRA的三个人在人工智能中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坐标。

      文|吴冕

      全文约4339字,仔细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五月,上海的购物中心贴满了“五月五日购物节”的宣传海报。在国民消费的浪潮下,朱铭捷没有忘记与海外朋友分享他在薅羊毛的经历。十分钟后,他把他的朋友拖进了微信群“MJ和他的朋友一起战斗”。

      作为深度网上购物的用户,朱铭捷和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在手机上看到和购买的东西,以及他们将如何在技术的指导下走向未来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由他自己和像他这样的科学家对算法的突破所决定的。

      6月16日,朱铭捷和他的前同事陆策,15位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和前景的论文。这篇文章在国际科技界引起了许多讨论,被称为“中国青年科学家的集体亮相”。

      三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评论》首次为中国选出了未来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领导者,这可能是西方世界第一批开始对中国产生怀疑的“天才科学家”。

      据西方媒体报道,中国这一日益壮大的年轻人群体与上一代人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将很快改变中国,一个在仅仅30年时间里就跨越了农业和工业社会,冲到信息技术革命前沿的国家。

      这些人工智能科学家,年龄在35岁左右,过去是“别人的孩子”,他们是“有天赋的青少年”,在班上看起来平庸,但在考试中得了满分。

      朱铭捷是其中之一。2020年,他创立的氪星科技被国际数据中心选为金融行业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决策的代表之一。

      不像书中写的“牛顿被苹果击中,想到了重力”和“爱迪生把他的表做得像鸡蛋一样”,今天的中国年轻科学家沉浸在生活中,总是试图超越它。

      我是谁,我在哪里

      1997年,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他被中国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决定在中国建立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李开复回到中国,接任MSRA第一任院长。

      随着互联网浪潮,人工智能的种子开始萌芽。李开复在世界各地寻找人工智能人才,甚至找到了在美国工作了13年的张亚勤。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些人工智能神一个接一个地飞回了中国。

      这些“大神”大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奠定了中国人工智能科学的基础。与此同时,一群人刚刚进入小学和中学。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但他们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

      “不是冠军,数学不好,所以江苏理科高考前十。”朱铭捷回答说,“没有启蒙过程。12次初中考试中只有一次不是一年级。”

      与鲁同龄的在高中就开始表现出“学习霸权”的气质。他在班级考试中不是最好的,但他经常在考场上介绍新的公式定理。“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后会学习,但老师认为我已经预习过了,但实际上我只是暂时介绍了他们。”。

      这时,比他们小十岁的姚松刚上了小学。当他上一年级时,他的父母给他买了10万本《为什么》。不久,关于天文学、地球和数学的书籍被粉碎,关于人文和环境的书籍仍然是新的。

      2010年,姚松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第一轮决赛中挤进了前20%。在接下来的学期里,他意外地参加了新歌手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我突然意识到大学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不仅是学习,而且还要照顾生活,为未来做准备。”。

      ▲魏尧

      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弹吉他和打篮球,并且每件事只获得90分。85分需要1点能量,90分需要2点能量,95分需要5点能量。许多事情不一定是完美的。在毕业前夕,他组织了一个团队来启动一个智能芯片,因为另一个90分事件。

      苏格拉底说:了解你自己。如果姚松只是认为他“不必成为科学家”,那么朱铭捷通过上大学明确表示“更合适的人应该是科学家”。

      “这里没有天才,因为天才已经坐在初中班了”——这句初中物理老师说过的话,朱铭捷一直记得。后来,他“玩得不正常”,被HKUST初中录取。

      他一进校门,就面临现实的打击。在第一堂课上,宿舍里有三个人不及格,一个人得了62分。尽管如此,班上还是有四个满分。"我马上就醒了,人与人之间真的有隔阂."

      “数学物理是高尚的,工程是被轻视的,最好是获得诺贝尔奖,学生代表是科学家。”

      朱铭捷知道少年班的思路,但他不得不放弃物理学家的梦想。隔壁宿舍的傅太阳问我傅立叶变换,这是我学术生涯中最精彩的部分。此人真名傅亮,22岁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被物理学最权威的杂志PRL评选为近12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49篇物理学论文之一。现在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华裔终身教授。

      散步,只有卢真正踏上了研究艾的道路。

      代码不如工作好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给年轻学生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科学即责任”。今天,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年轻人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仍然会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并且记住这样一条忠告:学术生活是一场疯狂的赌博。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平衡科学研究和教学,却忘记了灵感在科学中的作用不亚于在艺术中的作用。认为坐在办公桌前的数学家可以通过给他一把尺子或计算器来获得科学结果是幼稚的想法。

      ▲鲁

      当被问到对卢的第一印象时,脱口而出四个字——怔怔地。

      陆注重形象识别。他经常花24小时学习,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研究越深入,提出的“警告”就越多。灵感隐藏在现实世界中。

      "计算机对视觉的理解有限,所以机器有可能互动吗?"他进一步解释说,人类关心老人和儿童,并称之为五感。如果机器能触摸,理解会更准确。深度学习不能识别行动,所以他必须从“人”而不是“机器”的角度思考。

      对于那些走出象牙塔的人来说,“拥抱现实”几乎是唯一的答案。

      毕业后,朱铭捷在MSRA工作了四年,见证了信息时代两大巨头之间的人工智能对抗。“大象赢不了老鼠,微软晚了十年,而且因为兼容性,不可能打败谷歌。”。他意识到数据量的重要性,“中国这么多人是最好的实验室”。

      2015年,他选择了人工智能+金融领域来创业。由于人力的集中和商业化的可能性,“真正的人工智能只能用金钱来表达”。

      ▲朱铭捷

      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思维有什么不同?他举了一个例子:系统如何识别洗钱?科学家将建立网络,使用复杂的算法来发现异常代码,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优化它们;企业家对结果负责,直接掌握几个典型案例,研究人们的行为是什么,然后设定一套屏蔽规则。

      "过滤掉80%可疑用户的目的已经达到."朱铭捷说,“如何用刀杀鸡。”

      这与姚嵩的“90分万岁”哲学是一致的。从大二开始,他就和他的团队一起研究人工智能芯片。他喜欢把它描述成一套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好的算法和可用性是两个概念”。

      “智能芯片的关键是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许多人关注频率等参数,但芯片是出售的,客户必须首先使用它们。”姚松强调,芯片应该同时制造产品和算法,而不应该只追求100的峰值性能。“如果只有10个出来呢?”不如峰值50,实际40芯片”。

      “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016年3月9日,李世石认输。他告诉记者,尽管他在第一场比赛中输给了阿尔法狗,但他“今天非常开心”,下一场比赛应该是50比50。三天后,李世石提前0-3告负。他哽咽着向全世界道歉:“只有李石世输给了电脑,而不是整个人类……”

      世界围棋冠军柯杰傲慢地发了一条微博:阿尔法围棋能赢李世石,但赢不了我。一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对抗阿尔法狗,三场比赛都没有赢。摄像机捕捉到了少年咯咯笑着面对最后一局的场景。赢得第四场比赛的李世石成为唯一赢得机器的人。

      围棋是无声的,人工智能是沸腾的。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融资额达到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贡献占全球份额的近一半。也是在今年左右,这些年轻的人工智能学者和企业家,本文的主角,迎来了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就在人机大战前一个月,姚松的团队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在他创业的前三个月,他遇到了50个投资者,但一无所获。我去硅谷开会,途中拜访了几家风投公司,被迫当场签署了投资意向书。姚松坦言,如果是一个月后,估值会更高。

      回顾过去,他觉得他的团队当时看起来“非常糟糕”:唯一的全职工作是一个刚刚离开学校的孩子。非技术人员根本无法理解“系统”和“方案”,除非谈论行业中常用的参数。但他最终获得了融资,后来,该团队被美国半导体公司Xilinx收购。

      “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它不是一个故事,大多数人不理解它。”姚松意识到他应该学会寻找“正确的非共识”,尤其是在像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现在,姚松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管之一。他不看电视剧也不玩游戏,但他可以追逐音乐综艺节目。“除了低音,我几乎能演奏任何乐器”。几年前,他经常穿着正式服装发表演讲。事实上,他讨厌穿衬衫。在工作日,他经常穿着企业文化衬衫,还买了《星球大战》限量版t恤。团队被收购后,他很少公开露面。“从收购前的半年开始,我把骨干推到舞台上,故意让他们多说话,但我自己却少说话。”。

      ▲2018年,青年人工智能科学家联盟正式成立,陆(后排左一)和(后排左二)为发起人。

      姚松路演的那一年,陆去斯坦福进行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导师李菲菲,他在互联网上标记了数十亿张图片,并影响了计算机视觉的发展。鲁·还从科学的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

      “当前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前科学时代,需要一个从炼金术到化学转化的过程。”鲁说,人工智能就像16世纪的化学。每个人都只知道丹药可以卖钱,但他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每个人只认可工作,但不知道原则。"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它实际上是一条延长线."。

      物理质量、化学元素、生物DNA和人工智能的类比也应该有“根”。为了找到这个“根”,鲁必须走出代码,放眼全球。最近,他读了大学数学和物理教科书,“如何定义一个抽象的东西是非常有趣的”。

      朱铭捷也读过一些“奇怪”的书。小时候,他会看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说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参加少年班后,他学习社会科学以弥补缺失的“人文气质”。创业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科学家的“骄傲藏在骨子里”。

      在工作日,他会仔细研究贴在汽车上的小额贷款广告,“为什么它们都是这样贴的?”。夜深人静时,他在2020年秘密更换了国旗。“每周下订单不超过一次”改为“每天下订单不超过一次”,而“骑行不低于1000公里”改为“跳绳不低于50万次”。

      ▲朱铭捷国旗

      ▲朱铭捷将与小组中的朋友讨论补贴商品,这已成为他的日常活动之一。

      新闻和资本提升了人工智能的空气。学者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设立了安静的办公桌,而工业人士则通过感受泡沫中的石头过河。来自MSRA的三个人在人工智能中找到了他们自己的坐标。

      陆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不太注意互联网上的新产品。现在他经常出现在主要的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因为年轻人在上面,他想留住中国最好的学生。

      姚松把公司卖给西林后,他花了几百万给父亲买了一辆奔驰。一天晚上,半夜11点,他的父亲突然跑出去加油,因为"明天一箱油将上涨6元"。他突然明白了市场在下跌,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非共识”。

      朱铭捷“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和他的同龄人一起写学术论文。他负责“人工智能在中国金融领域的进展”,美团的王中原写了“无人值守的商店”,而李磊则以此为题,研究了“自然语言处理”等等。这篇论文被《自然》杂志采用,鲁·也是作者之一。

      不久前,朱铭捷还转发了黄征的股东信,“所有技术人员都改变了世界,所以他们也吸引了技术人员来使用它”。

      “工程师就像厨师,我们的品味决定了世界是否会变得更好。”朱铭捷最近完成的唯一一部戏剧是《硅谷》,他尤其记得结局:一个小合伙人因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开始了一项为期六年的生意,亲手摧毁了一家市值80亿美元的公司。这个错误并不是人工智能太糟糕,而是人工智能太强大了,它可能会毁灭世界。

      "他们最终失败了,但是回顾过去,他们在某个节点上影响了世界."朱铭捷说,无论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从事技术的人都有一种使命感,“去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8420.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