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7-24 10:33:37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欧阳自远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圆满成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激动万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天,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行星探测时代。我们几代航天人的梦想总算实现了。”欧阳自远是最早提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家之一。他说,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中国火星探测的特色。我国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可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今天终于迈出历史性一步”
欧阳自远是最早一批建议中国制定火星探测计划的科学家,为了火星探测,欧阳自远可谓呕心沥血。“我之前去 一些学校讲课,也有一些人问道,现在我们又不能到火星上住,为什么要花钱去搞火星探测。我也一直在不厌其烦地做科普工作。我始终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欧阳自远说,火星现在还有很多谜,通过探测火星,我们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就可以有几个例子来解剖了。
欧阳自远表示,对比地球、月球和火星,通过互相印证可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所以探测火星的科学意义是非常巨大的。而要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拓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必然要走出这一步。“今天,我们终于迈出这一步,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说,人类要飞向更浩瀚的太空,探索太空,第一步是登月,第二步就是探测火星,火星探测是当前全球航天探索的重点。火星是地球的姐妹,而火星生命的探寻始终是火星探测的第一个科学目标。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火星是最有可能诞生生命的天体,因为火星在很多方面都很像地球,它是地球的近邻,它的一天比地球只长一些,而且也有四季气候变化。
欧阳自远表示,在整个宇宙中,地球可以说只是沧海一粟。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来看,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胁,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未来很可能不再宜居了。所以人类不能总是待在摇篮里面,得走出去探索在太阳系里面找到另外一个天体,让它变成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当然,人类想“移民”火星,必须要对火星的环境进行改造。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让冰盖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态水,并制造出温室效应。然后在上面种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变大气结构,让火星温度接近地球。按照现在的科学认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两百年时间,改造成功之后人类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在火星上生活了。
首次“探火”有5大科学目标
欧阳自远表示,通过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主要完成以下五项科学目标:1.火星全球和着陆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探测与研究,尤其要获取典型地区高精度形貌数据,要为火星拍照;2.火星全球和着陆区土壤厚度、成分及其分布;3.火星全球和表层地下水体的分布,水冰信息等;4.火星重点地区(候选着陆区)的详查;5.火星磁层、电离层、大气层及其气候特征,火星物理场(磁场、重力场)与内部结构探测。
据了解,“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与“长征五号”火箭分离后,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中途修正: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经过中途修正和约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2.火星捕获:在“近火点”附近实施制动,也就是“踩刹车”,实现火星捕获,进入周期约10个火星日的“环火”椭圆轨道,再择机实施轨道机动,进入周期约2个火星日的椭圆停泊轨道,完成着陆区预先探测和着陆点调整后,择机释放着陆巡视器。3.中继通信:环绕器随即进行轨道调整,进入中继通信轨道。4.进入、下降、着陆: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层,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反推发动机等多级减速和着陆缓冲,软着陆于火星表面。5.车器分离:火星车与搭载平台分离,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科学探测。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92天。此时,环绕器在中继通信轨道上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并开展科学探测,运行约90个火星日后,进行轨道调整,进入遥感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并兼顾火星车中继通信。
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总质量约5吨。环绕器配置了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环绕器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共7种有效载荷,并配备一台环绕器载荷控制器对载荷进行控制和管理。着陆巡视器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进入舱完成火星进入、下降、着陆任务。着陆后,火星车将对火星进行遥感探测和区域精细探测。火星车配置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地形相机、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共6种有效载荷,对火星进行遥感探测和区域精细探测,并通过集成化载荷控制器对载荷进行控制。
火星探测需“步步为营”
欧阳自远说,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之后深空探测的最大热点,是未来载人行星探测的重要目标。他表示,我国火星探测任务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在这次任务中,会发射一个卫星绕着火星飞,全面了解火星,并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的探测模式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组合协同工作,也就是天地联合探测,这是中国这次火星探测的特色。
据了解,今年全球有3次火星探测任务,而中国这一次任务的难度是最大的。如果成功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而只通过一次发射任务来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也是火星探测史上首次。
欧阳自远同时表示,火星探测是一项漫长的任务,需要“步步为营”,把每一处技术细节都做到极致,而他也期待着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能取得预期的科学成果,在全人类的火星探测史上做出我国独特的贡献。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