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明星企业

      最后更新:2020-08-25 10:29:33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成立于最具创新之都深圳。短短五年多的发展,微众银行已经颇具规模,与此同时,不管是明确清晰的“三大业务”,还是在金融科技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以及无物理网点化的模式都为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奠定了方向,同时也初步探索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道路。

      《投资者网》戴昌洲

      易中天曾在《读城记》一书当中写道:“深圳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易读,因为她充满了未知性。”四十年前,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破旧的小渔村有朝一日会成为繁华的大都市。当年的宝安县城,如今已蜕变成为年GDP总值超过2.6万亿的鹏城。回首四十年,深圳仿若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冲劲,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与奇迹。

      中国第一个设立的经济特区,率先公开土地拍卖、让土地产权成为资本进入市场的城市,首座打破“铁饭碗”、让人才市场化的城市,计划经济时代首个进行物价改革的城市,国内首座允许企业产权转让的城市,孕育了国内首家房地产公司的城市,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机构的诞生地,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诞生地……深圳头顶着诸多“第一”的光环,脚踩的是改革开放、锐意创新的土壤。

      在过去互联网与科技蓬勃发展的二十几年里,腾讯、华为等国际知名公司已经成为深圳亮眼的名片,而它们身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烙进了深圳特区精神的基因。在2014年,一直勇于尝试的深圳发生一件全国瞩目的事,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这里诞生了。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特色化发展

      没有线下实体营业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银行,成立仅仅五年多,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到2000多人,服务覆盖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近600座城市,有效客户数突破2亿人,法人客户达90万家。坚持以科技为核心,让金融普惠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微众银行正走着一条与传统银行不一样的道路。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近几十年间,科技带来的快速变革给作为中国金融中流砥柱的银行业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以互联网公司推出的移动支付正在对传统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造成冲击。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支付可以高效地对客户信息进行存储和计算,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为银行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传统银行采用的“IOE”(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系统较为依赖国外数据厂商。在IOE架构的集中式架构+封闭商用系统下,除了安全性上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外,运营维护成本也较为高昂。“去IOE”已然成为银行业的共识。然而在实操过程中,由于银行自身实力不足以及具备科技实力的大行囿于传统架构与海量客户迁移的风险,“去IOE”的决策很难落实。

      鉴于此,从互联网企业通常采用的开放式架构中获得灵感的微众银行,试图通过标准化的硬件和开源软件来实现“去IOE”。这种分布式架构的创新正是“去IOE”架构得以实现的基础。相比传统银行的IOE架构,在需要扩容的时候,更换容量更大的计算硬件,并将原有数据迁移进去。而微众银行分布式结构的做法,是采取一个一个标准容量的计算硬件,当一个计算硬件满了后,通过增加更多同样标准容量的计算硬件来实现扩容。

      据《投资者网》了解,在这种分布式的“去IOE”架构下,微众银行可以使用大量标准化低价硬件,在满足系统高性能、高可用和容灾备份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IT建设和运维成本,而突破成本限制恰恰是一家定位为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银行必须要突破的难题。互联网的特点是突破地域限制,带来海量账户、交易和业务,普惠金融却要求为广大用户提供平等且价格相对低廉的金融服务。科技就像一座桥梁,将这看似相离的两点——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连接起来,使微众银行拥有了跨越成本大山的利器,也为微众银行后面的业务创新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8月,微众银行App上线,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去IOE”银行核心系统的全面上线。目前,这套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已实现年均日交易近4亿笔、单日交易峰值逾6亿笔,每账户运维成本仅3.5元,不到行业平均的十分之一。

      在全面开源的开放银行战略指引下,微众银行布局AI(人工智能)、 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Cloud 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领域,成功打造了多个国际和行业领先的创新性技术及应用,多项成果走在行业前列,在知识产权媒体IPR Daily正式发布的2019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微众银行排名第一。

      在人工智能领域,微众银行自主研发的联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智能客服、智能风控,可以使用机器来实现过去需要大量人力才能满足的职能。

      在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全面构建了满足分布式商业发展要求的金融级区块链基础设施,并以此孵化区块链上的应用生态,与腾讯等多家金链盟成员单位协作,打造了一套国产安全可控的、企业级金融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截至2020年5月,金链盟成员单位超150家,已经发展成为最大最活跃的国产开源联盟链生态圈。

      科技创新是微众银行发展的基石,而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2019年,微众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近六成,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近10%,全年共引进多层次人才超600名。此外,为更好开展产学研结合,微众银行携手深圳大学组建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学院,并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年多来,作为银行业改革创新的产物,微众银行继承深圳“敢闯敢干”的“拓荒牛”精神,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服务微小企业和普罗大众的互联网银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对于做一家什么样的银行,从股东到银行管理层的理念是一致的,微众银行不追求短期效益,但是希望做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里的不一样除了体现在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无物理网点模式,还体现在传统银行较难覆盖的广大民众和小微企业。”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曾这样谈发展理念。

      普惠金融内涵博大精深,要义是机会平等。受制于成本、风险和收益的结构性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惠及两类群体:一是财务状况较差的人群,二是居住地区较偏远的人群。

      微众银行按照既定的战略定位,以深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重点拓展两大业务领域: 一是面向长尾人群提供小额消费贷款,助其提前实现美好生活;二是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经营周转贷款,助其创业创新成功。同时在服务方式上,也相应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全线上,追求高覆盖和好体验;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植入场景和实体。

      目前,微众银行已在大众银行、直通银行和场景银行三大业务板块推出“微粒贷”、“微业贷”、“微车贷”等一系列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普惠金融产品。这些产品自推出以来即得到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不仅在业务规模上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而且在实际效果中充分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普惠金融特色。

      针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偏远、欠发达地区民众推出的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已累计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600座城市的超2800万客户发放4.6亿笔贷款,累计放款金额超过3.7万亿元;“微粒贷”授信客户中约77%从事非白领服务业,约8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笔均贷款约8,000元,超过70%已结清贷款的利息低于100元。

      微众银行以金融科技作为驱动小微金融服务的引擎,融合打通在行内其他前序产品领域实践积累的大数据风控、互联网产品设计、互联网科技与数字化营销,创出一套以特色产品微业贷为代表的“微业贷模式”,力争尽可能地缓解广泛而客观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截至今年6月底,微众银行“微业贷”累计申请客户数超过130万户,累计授信客户数4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约2600亿元(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占比全国企业贷款客户总数约7%,间接支持近400万人就业。在“微业贷”客户中,超过70%的客户来自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均为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且超过60%的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下,超过70%企业年收入1000万以下。

      创新大数据风控 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以没有线下实体营业网点、业务办理纯线上为特色,这意味着,相较于传统银行,微众银行在这一部分的成本如资产及人力成本等占据较大优势。但与此同时,没有营业网点的线下审核,纯线上业务办理也对微众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面对风控挑战,微众银行的杀手锏依然是科技。

      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微众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大数据风控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持续开发和完善各类风控规则、策略、评分卡和内部评级系统。目前,已累计建立超过400个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以及超过10万个风险参数,将AI技术运用于联合建模、电核录音质检、风险管理名单等风控领域,发挥了对信用、欺诈等核心风险的识别和监控作用,有效提升了内控能力和效率。

      在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方面,在全行范围内持续开展“We严行动”,对员工行为规范进行全方位宣导,开展培训及宣传活动近40场,覆盖了全体员工及外包人员,并从制度流程、系统建设、岗位管理、落实执行等方面展开多轮检视和排查,在有效防范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微众银行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政策,在行业内率先将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标准由逾期90天改为60天,不良贷款率为1.24%,贷款拨备率5.52%,拨备覆盖率444.31%,流动性覆盖率为585.20%,资本充足率12.90%,主要风险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符合监管要求,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助力扶贫攻坚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积极响应号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微众银行持续借助微粒贷联合贷款模式,将贷款规模扩大至更多贫困地区,为贫困县贡献税收。新增税收被当地政府用于改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经济作物打通交易渠道,有效促进了老百姓自主经营和创收增收。

      截至2019年末,该扶贫模式覆盖了酉阳县、巫山县、万安县、修水县等39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29个),核算到当地的贷款规模超过690亿元;累计为贫困地区贡献增值税税额超9亿元,2019年当年贡献5.3亿,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扶贫开发资金来源。此外,微众银行还积极响应监管要求,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累计为超过80万建档立卡贫困客户成功发放贷款。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微众银行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扶贫活动,在践行普惠、服务小微、保障特殊群体金融需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慈善公益等方面践行社会责任。

      实际上,早在2016年,“微粒贷”就专为听障和有语言障碍人士组建了一支专职手语专家服务团队,通过远程视频以手语方式核实客户身份和借款意愿,使得听障和有语言障碍客户同样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末,“微粒贷”手语客服项目已累计服务8,000多位听障客户,其中不少客户发来锦旗和感谢信,对微众银行的贴心、细心和温馨的金融服务表示高度认可和感谢。

      此外,2019年,微众银行App发布4.0版本,支持信息无障碍化服务,让视障客户群体通过触摸、滑动、双击等操作,结合系统读屏功能的语音提示,听到自己需要的功能时,通过双击进入功能,无障碍完成开户、转账、购买理财等服务,极大地提高生活便利度,使他们可以平等、有尊严地享受手机金融服务。

      今年年初,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袭来,小微企业、长尾客群受疫情影响较大。为此,微众银行推出降率、减费、扩面、提质和保障渠道畅通、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将相关政策精准触达最需要金融服务的经济社会末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在疫情防控期间,微众银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第一时间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全体党员积极投身于自愿募捐活动,全力支持湖北抗击疫情;全行员工募捐的善款用于向武汉市因疫情致困、返贫家庭的青少年学生提供援助等各方面。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将被一直传承践行,微众银行也将秉持“科技、普惠、连接”的发展愿景,始终坚持以“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的战略定位,继续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在严守风险合规底线的基础上,勇于开拓、积极创新,为探索互联网金融新路、践行普惠金融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9542.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