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的路由可分为几类(路由表中的路由可以分为)

      最后更新:2023-05-16 03:19:2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路由表可以分成哪两类?分别适用于什么网络?

      静态和动态一般静态适用与小型网络 动态适用与大型网络
      路由表可以分成哪两类?分别适用于什么网络?

      路由表的分类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确地指定了包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径,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应,所以一般说静态路由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网络。特点:1、它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2、减少了网络流量3、是单向的4、配置简单 动态路由表是指动态路由协议(如RIP)自动建立路由表,当你去掉一条连线时,它会自动去掉其路由。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对应不同网络,而一条连接两个路由器连线的两个端点IP应该属于同一网络。 设置的IP地址时,如果路由器的其它端口已有这个网络了,则提示已有这个网络,并显示对应的端口。特点:1、节点增删时工作量少2、网络拓扑变化,协议自动调整3、配置不易出错4、对网络扩容性好5、需要占用路由器资源
      路由表的分类

      OSPF生成路由表的过程中,1类LSA生成什么样的路由,2类,3类以及4类,5类呢?

      对于OSPF来说,常用的几类LSA意义比较重大。先来看看各种LSA的定义吧:第一类LSA(路由器LSA): 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一条一类的LSA,并且一类的LSA只会在区域内传递。第二类LSA(网络LSA): 只在DR/BDR选举的多路访问网络中产生,点到点或者帧中继没有DR/BDR选举,所以不会产生二类的LSA.第三类LSA:(网络汇总) 将区域内的LSA汇总和简化,并发往另一个区域,由ABR发送。第四类LSA:(ASBR汇总LSA):外部路由重分布进来以后,由于LSA的Router-ID还是ASBR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由ABR告知非ASBR区域的路由器一条LSA,谁是ASBR的router-id,由ABR发。第五类LSA:(AS外部LSA):从外部路由重分布进OSPF,携带了ASBR的Router-ID,会再所有的OSPF区域内进行传递,任何路由器都不能更改他得router-id,由ASBR始发。第七类LSA:(NSSA外部LSA):NSSA区域允许所有ASBR存在,在把外部路由重分发进NSSA区域后,将产生第七类LSA,7类只会在NSSA区域中传递,当药传递到其他的区域时,ABR会将7类LSA转换成5类的LSA.OSPF末节区域:○末节区域stub area不会传递5类LSA○完全末节区域totally stub area不会传递3类和5类,只通过一条默认路由。○NSSA,同末节区域,但可以存在ASBR.○Totally NSSA: 同完全末节区域,但是可以存在ASBR.
      它们的生成者和传播范围是这样的: 1 2 类只能在生成它们的这个区域中传播 2类由于DR产生,1类会长生O类型路由3 4类由ABR产生是描述其到他区域的路由信息。3 4类会产生O IA类型路由5类是由ASBR产生。5类会产生O E1和O E2类型路由7类是nssa区域的ASBR产生 只能存在于nss区域。7类会产生O N1和O N2类型路由末节区域是不允许4 5类lsa绝对末节区域是不允许3 4 5类lsa,但ABR会生成一个3类默认路由的LSANSSA区域不允许5类lsa,虽然官方文档上没有说明不允许4类lsa,但改区域不会有4类lsa绝对nssa区域不允许 3 4 5类lsa 纯手打无复制
      1类由所有路由产生,包含了路由和拓扑信息,只在本地区域洪泛, 2类只在MA网络存在时才有,只包含拓扑信息,只在MA的区域洪泛3类由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产生,只包含路由,通告到所有运行ospf的路由器4类由ABR产生,只包含拓扑信息,洪泛到除本区域外的区域,只用来描述ASBR的位置5类由ASBR(自制系统边界路由器)残生,只包含路由信息,通告到所有运行ospf的路由器7类由ASBR产生,包含拓扑和路由,在经过NSSA区域时 发生7类转5类,进入area 0 时,为5类LSA 呵呵,我能说个大概,细节的话包含东西太多了,希望可以帮的到你,同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给我留言吧
      这个书上很清楚,你只要清楚各类LsA的定义便可知道能生成什么样的路由
      OSPF生成路由表的过程中,1类LSA生成什么样的路由,2类,3类以及4类,5类呢?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等。1、RIP特点:是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较低,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原理: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当一个RIP更新报文到达时,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进行比较,并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对自己的RIP路由表进行修正。2、 EIGRP特点:能实现快速收敛。运行EIGRP的路由器存储了邻居的路由表,能够快速适应网络中的变化;EIGRP发送部分更新而不是定期更新,且仅在路由路径或者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发送;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使用多播和单播;支持变长子网掩码;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原理: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专用协议,采用弥散修正算法(DUAL)来实现快速收敛,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3、OSPF特点:OSPF 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在使用最短路径的算法下,收到路由中的链路状态,然后生成路径,这样不会产生环路。原理:OSPF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扩展资料:路由协议的作用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它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I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EIGRP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
      路由协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别分为两种类型。按路由协议的作用范围,我们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域间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ISIS等是你可能听说过的IGP。这些是处理域内部路由的一些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是处理域之间的和企业之间的路由的协议。现在这个协议已经停止使用了。BGP(边界网关协议)现在是一个标准的域之间的协议。按另一种标准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另外两种类型:链路状态协议或者距离向量协议。距离向量的方法是“告诉你的邻居你所知道的整个网络的状况”。这就意味着你要向所有的邻居广播整个路由表。这个“向量”就是目的地。“距离”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可以是跳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方法“告诉外界有关你的邻居的情况”。整体思路就是要搞清楚周围有谁在线并向其它路由器广播这个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要更大的运算量,但它为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关于整个网络的清晰全景图。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f4f9d91697b17c017124381132ba1d2020ca2843e93732c4a506793ac57270772d7d20d1016dc3a48adb0687d6d4566f58cc9fb57c0fed76d38885033734dc01c05d36efe9619389260d647e9ad1be3b8f72f93aad5d3dc4353bd094325&p=8266c64ad6dd08be4ebd9b7a53&user=baidu#baidusnap0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RIP、IGR、 EIGRP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路由可以分为哪两类

      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多少年来,路由器的发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传统路由器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ATM交换机取而代之,成为IP骨干网的核心,路由器变成了配角。进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网又成为瓶颈,路由器东山再起,Gbps路由交换机在1997年面世后,人们又开始以Gbps路由交换机取代ATM交换机,架构以路由器为核心的骨干网。2》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它是两个局域网之间接帧传输数据,在OSI/RM之中被称之为中介系统,完成网络层中继或第三层中继的任务。路由器负责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间接帧传输数据,转发帧时需要改变帧中的地址。一、原理与作用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 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径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1.静态路径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径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径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2.动态路径表动态(Dynamic)路径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径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二、路由器的优缺点1.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负载共享和最优路径;能更好地处理多媒体;安全性高;隔离不需要的通信量;节省局域网的频宽;减少主机负担。2.缺点它不支持非路由协议;安装复杂;价格高。三、路由器的功能(1)在网络间截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的作用。(2)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路由器要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列出整个互联网络中包含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路径情况和与它们相联系的传输费用。如果到特定的节点有一条以上路径,则基于预先确定的准则选择最优(最经济)的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情况更新来完成。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按照这一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有效的路由信息。(3)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包装成原有形式。(4)多协议的路由器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作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通信连接的平台。(5)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把通信引导到目的地网络,然后到达特定的节点站地址。后一个功能是通过网络地址分解完成的。例如,把网络地址部分的分配指定成网络、子网和区域的一组节点,其余的用来指明子网中的特别站。分层寻址允许路由器对有很多个节点站的网络存储寻址信息。在广域网范围内的路由器按其转发报文的性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中间节点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尽管在不断改进的各种路由协议中,对这两类路由器所使用的名称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中间节点路由器在网络中传输时,提供报文的存储和转发。同时根据当前的路由表所保持的路由信息情况,选择最好的路径传送报文。由多个互连的LAN组成的公司或企业网络一侧和外界广域网相连接的路由器,就是这个企业网络的边界路由器。它从外部广域网收集向本企业网络寻址的信息,转发到企业网络中有关的网络段;另一方面集中企业网络中各个LAN段向外部广域网发送的报文,对相关的报文确定最好的传输路径。
      路由器的路由可以分为哪两类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96302.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