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加50颗系外行星!英国科学家开发新算法,“第二地球”不远了

      最后更新:2020-09-02 10:12:24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据报道,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刊登一则消息,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团队发表了一篇有关系外行星寻找办法方面的文章,表示通过研究,新开发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这种算法,目前已经确认了50颗系外行星。



      什么是系外行星?

      顾名思义,就是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一切也都围绕着地球在运行。

      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伴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伽利略等一批杰出的天文学家相继涌现,人们知道了太阳系的存在,也陆续发现了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以及围绕着行星运行的卫星。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直到20世纪末期,人类才第一次确认了系外行星的存在。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虽然一些科学家相信太阳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却因为科技探索水平不够,所以一直都找不到真相。



      进入到21世纪,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从2002年开始,人类在系外行星的找寻上,也迎来了质的飞跃。一直到今天,每一年都有几十颗系外行星被发现,其中也有很多被科学家们选定是“第二地球”的候选者。

      在寻找系外行星的道路上,不仅让人类对于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证明太阳系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就连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之中,恒星系统也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



      新算法有哪些用途?

      我们都知道,行星本身是并不发光的,所以,想要寻找系外行星,就需要通过恒星上面周期性的阴影变化情况,来判断计算它的周围是否有行星围绕着它运行。

      十多年来,科学家们找到了上千颗的系外行星,不过,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候选”的系外行星,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并不能完全确认它们的身份,还需要进一步去分析核实。

      拿前段时间来说,NASA表示发现了一颗“第二地球”,这颗行星被称作“TOI 700D”,它围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它似乎都和地球极为相似,但是,一些天文学家却并不认为TOI 700D是真的存在,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去计算证实。



      而英国科学家这次开发的最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就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通过将此前系外行星寻找的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潜在的行星样本分析,就可以从中计算出每一颗“候选”行星是否真实存在的概率。

      通过实验计算,参与这项新算法开发的科学家表示,数据表明,新的计算方法要比凌星法计算的数据更为准确,很多被误认的系外行星,也都在新的算法中重新被“除名”。



      能找到“第二地球”吗?

      其实,科学家们寻找地外行星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可以在其中找到“第二地球”,以便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足够发达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机会飞离地球,在宇宙的其它星球之上安家落户。

      说起来,从2003年开始,科学家们便陆续在宇宙中找到了不少看起来和地球很像的系外行星,当然,这些行星普遍都是岩石行星,同时和恒星之间的距离也相对适中,这让它们的上面有机会存在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

      同时,在宇宙中,科学家们也找到了一些和太阳系很像的恒星系统,这些发现都意味着,“第二地球”极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一些系外行星很可能比地球还要宜居。



      这次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科学家们一共找到了50颗系外行星,它们的公转周期最长可以达到200天左右,接下来,科学家们也将对这些系外行星展开重点观测,通过判断它们所围绕运行的恒星大小、年龄等方面,来判断它们上面的情况如何。

      当然,对于其它未知系外行星的确认和找寻上,也仍然会继续。很多科学家都曾经认为,21世纪将是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重要世纪,也可能是人类认识宇宙、了解宇宙最关键的一个世纪,很荣幸,我们正在经历,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期待好消息的到来!

      资料来源

      《科技日报》8月27日文章《新机器学习算法确认50颗系外行星》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9733.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