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海洋食物将大增,人类饥饿问题被解决,穷的只能吃海鲜了

      最后更新:2020-09-02 10:18:39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英国杂志《自然》刊登的一份可持续粮食生产报告显示,至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或增加至2100万吨,甚至可达到4400万吨,将占据21世纪中期人口所需肉类总增幅的12%-25%。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解决世界饥饿人口问题的同时,也极大可能会改变未来人们的饮食结构。

      众所周知,地球人口容量已处于一种较为饱和的状态,资源和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下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一种“僧多粥少”的现象,引发矛盾、社会动乱,乃至战争,与和平发展主题不相符。如今这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出炉,无疑是一盏明灯,将来会为这个世界驱散无数黑暗。

      科学家是如何有把握在不牺牲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下,提高海洋食物产量供给的?事实上,想要可持续地进行粮食生产,会受到很多要素的影响,其中便包括:政策改革、技术创新和未来需求。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番。

      欲想改善海洋环境,政策支持势在必须

      想要增加海洋食物的产量,那么海洋环境必定不能疏忽。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缘故,不少海洋已经被污染,哪怕是深海海域,也难逃一劫。另外,出于利益的诱惑,很多渔民过渡捕捞,导致海洋物种数量锐减,这种行为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对于此种情况,世界不少国家地区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海洋保护政策,比如休渔期,是指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目的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在未来,相信各地政府将会继续加强海洋政策的实施。在保证海洋生物得以休养生息的同时,也会在政策上支持生物学家研发更多有效的方法,促进海洋生物的产量。

      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克里斯托弗·科斯特罗及其同事是来自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利用经济管理、饲养约束等因素的生物经济模型,模拟出海洋生物的未来产量,并且对全球海水的养殖潜力进行了预估!

      据悉,克里斯托弗团队研究表明,未来的海产品构成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目前野生渔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技术创新必定会改变大自然的生物物种。届时,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需求将会多样化

      上面已经提及,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目前地球的问题之一,未来会有更大的需求出现。在未来的世界,需要多样化会刺激生产力的发展,在更大利益的驱动下,海洋生物可持续孕育生长的数量必定出乎你的意料。

      对于深海世界,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向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是对地球的整体概述,十分之三的地球已经养活了60多亿人口,那其余的十分之七,又会藏着什么样的惊喜,是否能够扩充地球的人口容量呢?这一点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每一种生物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经艰苦,终于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顺利解决了国内粮食紧缺的问题。但是目前世界不少地方依然在闹饥荒,可持续粮食发展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一起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倘若未来海洋生物产量真飙升,世上是否可以彻底解决饥饿问题呢?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9736.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