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9-08 10:38:1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一、跟员工只谈道德卑鄙
据国内媒体报道,,在近日召开的ISC2020第八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有些老板只跟员工谈道德是比较卑鄙的,员工在北京连房都买不起。周鸿祎说,如果老板只谈道德,我觉得那个比较卑鄙,你天天跟他们谈道德,但是你的让你的员工连在北京买个房子都买不起。你有股票也不分给员工,自己却变成福布斯排行榜的头几号人物,这样做不符合行业发展。
周鸿祎称:“这几年360像一个鲶鱼一样,改变了网络安全行业,我们先把网络安全行业的加码提起来了,随后BAT很多公司也在跟进。整个行业待遇高了之后,很多人就从灰产和黑产回到正道,也吸引一些人从国外回来。如果你能站着把钱挣了,又不能去违法犯罪,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来说都是从善的。”
此外,周鸿祎近日还在网络上发了了一段2019年的视频,探讨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周鸿祎说:“工资永远只能糊口,根本解决不了买房子买车,根本解决不了财务的自由。想要解决财富自由问题,我有一个方法(推荐),不是996,而是参与创业,拿到股票。”
周鸿祎解释说,挣大钱的方法99%写在刑法里面,还有就是一种就是参与创业,“通过资本方法,这是唯一的方法”。周鸿祎还谈到公司管理,他说自己跟任正非中间不知道差了多少个马云,跟马云中间也不知道差多少个任正非,这俩人都是自己膜拜的对象。

二、利益面前难忍诱惑
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难忍诱惑。今天的中国都在谈创新,但中国缺乏美国的“硅谷精神”,这是我们被国际互联网同行嘲笑的原因。没有创新的土壤就很难找出真正创新的成果。这个土壤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价值观。创新一定是做过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未来创新出一条路,所以创新99%是要失败的。但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我们崇拜失败吗?错,我们崇尚成功,我们鄙夷失败。我对创新的认识有三点:
第一,创新一定不要只想着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创新在这个时代可以有新的解释,哪怕把别人做过的事情换一种方式来做,也叫创新。在中国创新没有蓝海,因为聪明人太多了,你能想到的领域很多人都已经进去了。今天你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蓝海,明天大公司就进去了。所以,到处是红海。你自以为想到的一个好主意,一定有1000人都想到了,没准已经有100个人抡胳膊捋袖子开始干了,有10个人都干得差不多了,还有3个人已经把产品发布了。
第二,创新一定不能追随大公司的游戏规则。因为大公司一定比你更有钱,更有实力,更有资源,它们是规则的建立者,跟它们玩你永远没戏,你必须想办法颠覆它的游戏规则,破坏它的商业模式。但在中国,颠覆和破坏是两个不太好的词。但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硅谷创业公司都把颠覆式创新奉为规范,一定要和市场里的主流厂商不一样,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更直白点说,想要颠覆大公司就得和巨头对着来,用简单和免费,打击大公司的弱点。
第三,中国创新公司的生存局面并不乐观。我对垄断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别人做不正当竞争。产品做得好形成的市场份额不叫垄断,不能说谁份额大谁就是垄断。中国互联网对创新一个最大的伤害是,原来大企业玩惯的吸星大法,看到小企业不成功就算了,但凡有点苗头就做跟它一模一样的东西,通过自己更强有力的资源,通过更多的用户捆绑,通过交叉补贴、交叉营销,迅速地把很多小公司摁死。
在中国,做颠覆式创新有比较大的风险,要承受很多痛苦,我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的用户在网上一搜周鸿祎,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又觉得360产品不错,很纠结。我在中国互联网,是经历官司比较多的人。中国的常识中,第一打官司是不好的,你一说我是被告,大家就觉得被告肯定是不好的,肯定不如原告好。你要再跟他说官司输了,你就一定是坏蛋了,大家也不管官司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打专利战一定是越有钱的公司越占便宜,你没办法。我们输过一场搜索官司,但在美国有相反的判例。搜索引擎中很多链接可能挂木马或者是钓鱼网站,用户会觉得非常不安全。我没有能力去搜索引擎服务器里改造它,因为这是人家的商业模式,但我可把一些不好的结果标出来,这是安全厂商的职责。法院不跟你争论“钓鱼”是真的还是假的,只是说你标注的这个结果侵犯了它的名誉权、著作权,破坏了它的商业模式,这让我很困惑。
因为我在中国互联网遭遇过大失败,所以对失败特别宽容和理解。早在2003年马云对我说:“小周,我要收购你的公司,我们俩一起干,你的股份比我还多。”我也特激动跑到杭州看了一圈,看了之后,我跟身边人说我实在看不懂,就错过了合作的机会。试想,今天所有人都嘲笑你想法的时候,你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360能够走到今天也一样,可能因为我比较二,所以360做了很多惊世骇俗的事情。

三、和企业家谈道德没意义
在中国,谁是中国首富,谁做的市值大,大家就崇拜他。在这样的价值观里,包括你我,很多人都不敢创新,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这样的价值观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新的扼杀者。当你真正去创新的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有人问我,除了乔布斯我还喜欢谁?是《黑客帝国》中工程师马克·安德森的原型,Navigator的创始人。他做了全世界第一个浏览器,还投资了Facebook,却连扎克伯格也不知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
我觉得和企业家谈道德是没有意义的,在巨大利益面前,无论中国首富,还是道德楷模,都难以忍受利益的诱惑。包括今天360做搜索,会对搜索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甚至我还没有开始赚钱。最终我不一定能消灭掉这些巨头,人家做的市场份额太大。但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允许少数派的存在,让消费者有选择。只要消费者有选择,所有企业就会竞相创新,去讨好消费者,只有竞争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
过去很多年里,创新已经被套上神话的外衣。我们做杀毒的时候,杀毒厂商对我痛恨到了极点。很多大公司一谈创新就说搞研究院,投入多少钱,发明多少算法,申请多少专利。对小公司来说,这一定不是创新的路。我们小时候听爱迪生的故事听得太多了,认为创新就等于发明。可惜今天大部分能被发明的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在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和学科基础时,做出划时代的发明比较难。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为什么360这几年被妖魔化,总是被竞争对手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确实通过颠覆式创新,破坏巨头原有商业模式,改变了行业格局。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对我的人生影响也蛮大。他最后讲“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对这句话做了重新的诠释:“如果要做创新者,要不装,要不端,要有点儿二”。我认为颠覆式创新就五个字“屌丝的逆袭”,但专利是高富帅公司做的,而不是屌丝公司的特权。
我一直认为我是只善良的兔子,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在2010年有3Q大战之后,我很骄傲地对巨头说一句,你不能为所欲为,否则我这个二就要刺你一下。虽然巨头没有放弃他们的帝国之梦,但他们变得收敛了一点,因为360用户达到了和他们同一个级别。360只要开放,而且我们的用户都是重合的,逼着巨头不得不开放,今天很多小公司与巨头合作反而能换来收入,这种情况已经比前几年改善很多。
360一直在对抗大公司,终将也会成为大公司。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