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首页 > 资产

曹和平:今年经济增速有望冲上3%,政策该想办法“点火”

作者:wangsu123
日期:2020-07-04 10:09:27
阅读:

[文本/观察员网络专栏作家曹和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由于COVID-19在全球供应链主干道上的流行已在东亚、中国、日本和韩国、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西方和英国等地得到控制。美国在实现控制方面进展缓慢,而巴西、南美和印度仍处于上升周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全球增长率从2020年的3.0%下调了1.9个百分点,预计将增长-4.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是全球经济主要部门和主要供应链中唯一出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中国经济首次受到COVID-19疫情的冲击,地方政府在早期阶段犹豫不决。然而,中央政府很快给予了全力支持,这些措施是有效和适当的。疫情在50天内被压缩到一个极短的时期,经济从第一季度的急剧收缩中复苏。据估计,2020年中国的增长率将为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天的预测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有望为正数的说法增加了分量。中国经济增长绝对为负的说法已逐渐从公众舆论中退出,但一个非常诱人的问题摆在全球经济面前。中国能否像面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的非典病毒危机和2008年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一样,在2020年实施宏观管理的“四连杀”,实现经济从1比1的增长

3月16日,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永辉物流配送中心的常温仓库,自动分拣系统配送了永辉超市门店所需的货物。新华社(黄伟摄)

1.中国经济在2020年有望增长1%或3%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现出悲观的看法。“预计2020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将出现负增长”,私人消费将继续疲软。保持社会距离和封锁措施将对总需求产生大规模的负面影响,防御性储蓄将在高水平上增加。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环境下,企业将推迟资本支出,投资将进入低迷,这是近几十年来的首次。尽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后迅速复苏,但中国经济迫切需要的国际可持续环境是不利的。

中国将把第一季度的中值增长预期从-6.8%提高到正数,并从1个区间提高到3个区间。这就要求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在0%以上,其余两个季度的平均增长率在6%以上,这样年增长率就可以达到3%的高度。这是很大的压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增长需要三个条件来实现上述目标:(1)国内宏观政策支持强而有效;(2)尚未控制疫情的国家,如美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已在30天内控制疫情,控制疫情的经济体没有二次重复;(3)当前的美国政府团队不再从事荒谬的单边主义和贸易冲突。在这三个条件中,只有第一个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另外两个是不可控制的变量。中国经济增长达到3的目标完全取决于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和中国抵御经济衰退的内在能力。

然而,中国的增长率可能会从1%攀升至3%。叙述完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后,我们可以一起回答这个问题。

2.中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吗?

国家统计局5月份发布数据后,有人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2.4%)低于此前预期的2.7%,表明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没有出现大家在疫情期间一致预期的支持就业和稳定消费的货币政策,表明综合经济支持政策不到位。

同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7%,也低于此前预测的3.3%,而此前的数值为-3.1%。这表明,不仅消费者的预期能力没有被观察到,而且生产者信心指数也没有得到反映。

经济运行中两个最关键的引擎力量没有复苏的迹象。根据这一趋势,许多人认为今年下半年消费物价指数将下降到1%,经济增长不会出现V型反弹。

会出现通货紧缩吗?人们在悄悄地问,尤其是在经济刚刚恢复和启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现在看来这还不够。

顾名思义,通货紧缩不是一个简单的价格下跌,而是一个宏观决策提供最优外生货币供给,使乘数货币机制(银行间市场)正常运行,并在最低交易成本范围内,资源配置平稳促进增长的问题。为了观察或防止通货紧缩,价格必须低于给定的阈值线,货币供应紧张(如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相关指数)的明显表象读数将导致制造商的流动性短缺,市场上中间产品的购买和运输由于货币流动性短缺而不能按时交易,库存将积累,经济将放缓;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不足也将导致投资者启动难以匹配流动性的成熟项目,中长期经济将因投资放缓而下滑。这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所担心的。

国家统计局:消费物价指数在五月回到“2时代”

就中国而言,去年5月和5月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2.4%和2.7%,这两个经济年之间的情况相似。尽管环比同比下降了两倍,但这并不是通缩的临界值。如果我们考虑到流行病导致的库存增加和夏季供应的增加,价格下降是非常可预测的。在商品最终消费指数中,没有宏观支持经济的工具性操作的痕迹,这并不意味着支持政策不存在,而是可能被大量抵消。

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将价格控制在3%以内,而2.4%仍在合理的目标范围内,这不是一个货币读数的警告数字。诚然,今年年初消费物价指数由5.4%下降至2.4%,但考虑到国际贸易疲软,国内市场仍需消化国外经济类股,消费从开始到满载是一个过程,因此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会下降至21世纪,现在不是担心通缩的时候。

5月份,CPI和PPI指数组合所反映的宏观经济形势低于预期指标,但CPI和PPI组合的形势基本排除了人们在疫情控制前的悲观预测。低于预期的价格指数表明,人们预期经济复苏会更快,而不是经济仍在非良性复苏过程中。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1月23日武汉关闭到3月11日晚上清理收容所医院的时间为50天,远远低于一个季度90天内的短期影响。中国COVID-19疫情对经济的外部影响是短期的,对消费者支出意愿的单向影响不会延伸到需求方面。当消费者预期基本保持时,在合理适度的货币发行条件下,宏观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经济的内在动力机制弹性并不支持对通缩的担忧。6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前景也排除了中国经济过于悲观的观点。

3.中国经济应该担心通胀吗?

同样,一些人担心,在两会后的下半年,当数十万亿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运营时,是否会出现通胀。这和担心通货紧缩的预期心理一样,属于宏观指标的过渡敏感性:偏离某个宏观经济观察的心理预期向左或向右是不好的。这是一种点管理思维,而区间管理的预期心理更为合理。

事实上,在数字技术支持的智能终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后,个人消费支出和财富管理账户必然会一举两得,资产管理行为已经进入了“普通人的家”。早年,菲利普斯曲线(刺激经济必然带来快速通货膨胀)赖以存在的微观经济行为基础消失了,用货币供给和不断上升的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跷跷板关系来讨论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也不再合适。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持有货币的行为,而且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行为基础。

当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行为基础已经改变,这并不意味着货币可以毫无畏惧地过度分配。经济的基本规律依然存在,宏观经济的基本行为发生了变化,交易的支付行为更加优化。然而,基于交易之上的资源配置,经济人持有的资产相互交换的内部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如果货币过度分配,原有的通货膨胀将迅速转化为资产膨胀,价格下降,数量激增,资产泡沫将成为一个新的更严重的问题。金融资产错配,在菲利普斯曲线观察的微观基础丧失后,比CPI错配资源具有更大的权重。

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而不是某些观点中的灰犀牛问题。有人认为金融危机-犀牛-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你已经习惯了,它的色度和背景灰度结合在一起,你的敏感度降低而没有注意。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思路来解决,这需要超越单一的财务管理部门,唤起更高意义上的多部门综合管理的高度警惕。金融领域的持续机制创新任务更加艰巨。

股东们正在关注新华社发布的股市动态图

根据过去三年宏观货币投入数据所观察和反映的趋势,今年的价格仍将是前几年的波动趋势,可能会有所上升和下降,但不会有大的波动,可能在3.5%左右。然而,从需要更多的货币和财政组合支持以在疫情后推动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个人更希望看到消费物价指数超过3.5%至4%甚至更高的范围,例如接近5%,甚至有超过5%的短期范围,而不用太担心。因为,在波动接近3.5%的管理目标和统计误差的情况下,你无法确定宏观启动经济政策工具是否发挥了作用,最多只能得到具有轻微启动效应的观察数据的支持。

过去,由于实施了几年收紧资产管理的新政策,流动性过紧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工商企业的库存增加太多,这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流动性和更高的消费倾向,以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更重的药方社会可以理解,就像1992年南巡后支撑经济的重药方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率。

第四,经济增长率攀升至3%的高增长水平,出台了更多支持政策

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国家出台了多种鼓励政策。例如,地方政府发放优惠券,减免小微企业租金,减少和推迟缴纳社会保障,培训小微企业学习网上和网下业务,实施转型措施,优化商业环境,进一步开发由更基础的数字技术支持的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外,两次会议安排的财政资金近4万亿元,有商业和社会设施,数百万亿项目适时实施。

但请记住,各种政策的叠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宏观政策的出台。宏观管理工具有其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界限。启动宏观经济复苏需要的是短期经济关闭后的引擎“点火”或“杠杆”机制,这通常是宏观经济的1.5%至2.5%。在COVID-19流行病的极端条件下,该比率应该更高或翻倍,并且应该是短时间的“点火”,而不是曲轴和连杆的轻微摇动。

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已进入第三个月末,第二季度最后一个月还没有一套加速增长的观察数据,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配合宏观财政政策。

这篇文章是Observer.com的独家手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不得擅自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密切关注《观察家》微信博客,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